正在加载图片...
562 工程科学学报,第43卷,第4期 宏观偏析是由于凝固前沿高溶质浓度的钢液 物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 发生相对流动而形成.宏观偏析发生在1cm~1m 究连铸凝固过程.然而,在连铸的数值模拟中,由 的大尺度范围,在后续的轧制和均匀化热处理过 于连铸模型庞大、计算量较大、计算时间较长,很 程中并不能完全消除四),进而对产品的机械性能和 难及时反馈模拟结果.本文基于ProCAST软件建 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严重制约高端钢材的生产 立简化的移动切片模型,能够高效模拟连铸过程 和应用) 中的宏观偏析,研究了不同过热度、二冷水量和拉 为了改善铸坯的宏观偏析,提升铸坯及钢材 坯速度等对宏观偏析的影响规律 的质量,众多学者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进 行了大量研究4刀.An等图通过工业试验研究发现 1数学模型 随着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的增加,俦坯中心偏析 本研究基于国内某钢厂小方坯齿轮钢连铸生 得到改善:随着结晶器电磁搅拌频率的增加,铸坯 产,利用ProCAST软件建立移动切片模型,模拟连 中心偏析同样得到改善.Li等9通过对比结晶器 铸坯的宏观偏析.由于实际连铸过程较为复杂,为 电磁搅拌、结晶器十末端电磁搅拌(复合电磁搅 了简化模型以提高计算效率做出如下假设:连铸 拌)条件下低倍结果和铸坯中心碳偏析结果,表明 坯沿拉坯方向的导热量约占总热量的3%~6%,因 复合电磁搅拌模式得到的铸坯中心疏松和缩孔更 此忽略连铸坯纵向传热叨:连铸二冷区同一段采 小、更均匀,能够有效改善铸坯中心碳偏析.Bleck 用均匀冷却的经验公式剧,凝固过程未考虑枝晶 等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轻压下区间内不同中 沉降和固相移动叨:未考虑实际生产中电磁搅拌 心固相率与中心偏析和内部裂纹的关系,结果显 的影响.模型中偏析的计算主要由连续性方程、 示在中心固相率为0.89~0.94的区间内进行压下 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溶质传输方程控制,方程 试验,能够改善铸坯中心偏析,但是铸坯内部裂纹 (1)、(2)和(3)分别为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 发生率增加.王文培等山进行小方坯高碳钢的工 量方程,方程(4)和(5)分别为液相和固相中的溶 业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液过热度的升高,碳偏析 质传输方程 指数增大,控制钢水过热度在30℃以内可保证碳 8 偏析指数在l.10内.Jiang等建立了二维的多相 (+)+(fip+fpu)=0 (1) 凝固模型并与机械压下模型耦合,分别研究不同 压下量、压下区间等对液相流动和溶质传输的影 (fipu)+(fipuu)=-fp+fi)- 响.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压下能够挤压铸坯芯部钢 山 dps +pfg+.4f(叫+(u)r刃 液,减缓溶质富集液相向凝固终点的流动速度,有 (2) 效降低铸坯中心偏析.随着压下量的增加,中心偏 hs)+(fph)=(kT) a 析明显改善:提出最佳的压下区间为中心液相率 在0.95~0.01之间.Wu和Ludwig1利用多相凝 (3) 固模型研究了钢锭凝固过程中的溶质传输行为, fip at +fipuun Vc =V(fip DVc)+(cI-Csi) 研究表明宏观偏析仅在熔体对流或者枝晶沉降过 程中形成.Sun和Zhang!建立了电磁搅拌、传热 品a+ng-e (4) 和溶质传输的耦合模型并预测了连铸坯的宏观偏 析,模拟结果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吻合较好.马长文 dcs =(ca-c fsPs at ar (p)+SP.D. (5) 1 利用连续介质模型,研究了钢锭侧面和底面冷却 条件下的偏析行为,侧面冷却时在铸锭顶部形成 K=1-)号 f2180 (6) 正偏析,底部形成负偏析:底部冷却时铸锭内部产 生垂直生长的通道偏析.陈华标1针对板坯连铸 式中,()为液(固)相率;P(p)为液(固)相密度, 过程建立了全连铸三维中心偏析模型,并模拟研 kgm3:1为时间,s;山(us)为液(固)相速度,ms; 究了连铸凝固过程中板坯内溶质的分布特征及中 为液相黏度,Pas;K为渗透率,m;g为重力加速 心偏析的形成机理. 度,ms2;p为压力,Pa;h(h)为液(固)相焓, 由于连铸过程为高温作业,各种传输过程复 Jmo;D(D)为液(固)相扩散系数,m2s;T为 杂,难以直接观察且试验过程耗费较多的人力和 节点温度,℃;km为热导率,WmK;g(c)为实宏观偏析是由于凝固前沿高溶质浓度的钢液 发生相对流动而形成[1] . 宏观偏析发生在 1 cm~1 m 的大尺度范围,在后续的轧制和均匀化热处理过 程中并不能完全消除[2] ,进而对产品的机械性能和 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严重制约高端钢材的生产 和应用[3] . 为了改善铸坯的宏观偏析,提升铸坯及钢材 的质量,众多学者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进 行了大量研究[4−7] . An 等[8]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发现 随着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的增加,铸坯中心偏析 得到改善;随着结晶器电磁搅拌频率的增加,铸坯 中心偏析同样得到改善. Li 等[9] 通过对比结晶器 电磁搅拌、结晶器+末端电磁搅拌(复合电磁搅 拌)条件下低倍结果和铸坯中心碳偏析结果,表明 复合电磁搅拌模式得到的铸坯中心疏松和缩孔更 小、更均匀,能够有效改善铸坯中心碳偏析. Bleck 等[10] 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轻压下区间内不同中 心固相率与中心偏析和内部裂纹的关系,结果显 示在中心固相率为 0.89~0.94 的区间内进行压下 试验,能够改善铸坯中心偏析,但是铸坯内部裂纹 发生率增加. 王文培等[11] 进行小方坯高碳钢的工 业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液过热度的升高,碳偏析 指数增大,控制钢水过热度在 30 ℃ 以内可保证碳 偏析指数在 1.10 内. Jiang 等[12] 建立了二维的多相 凝固模型并与机械压下模型耦合,分别研究不同 压下量、压下区间等对液相流动和溶质传输的影 响. 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压下能够挤压铸坯芯部钢 液,减缓溶质富集液相向凝固终点的流动速度,有 效降低铸坯中心偏析. 随着压下量的增加,中心偏 析明显改善;提出最佳的压下区间为中心液相率 在 0.95~0.01 之间. Wu 和 Ludwig[13] 利用多相凝 固模型研究了钢锭凝固过程中的溶质传输行为, 研究表明宏观偏析仅在熔体对流或者枝晶沉降过 程中形成. Sun 和 Zhang[14] 建立了电磁搅拌、传热 和溶质传输的耦合模型并预测了连铸坯的宏观偏 析,模拟结果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吻合较好. 马长文[15] 利用连续介质模型,研究了钢锭侧面和底面冷却 条件下的偏析行为,侧面冷却时在铸锭顶部形成 正偏析,底部形成负偏析;底部冷却时铸锭内部产 生垂直生长的通道偏析. 陈华标[16] 针对板坯连铸 过程建立了全连铸三维中心偏析模型,并模拟研 究了连铸凝固过程中板坯内溶质的分布特征及中 心偏析的形成机理. 由于连铸过程为高温作业,各种传输过程复 杂,难以直接观察且试验过程耗费较多的人力和 物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 究连铸凝固过程. 然而,在连铸的数值模拟中,由 于连铸模型庞大、计算量较大、计算时间较长,很 难及时反馈模拟结果. 本文基于 ProCAST 软件建 立简化的移动切片模型,能够高效模拟连铸过程 中的宏观偏析,研究了不同过热度、二冷水量和拉 坯速度等对宏观偏析的影响规律. 1    数学模型 本研究基于国内某钢厂小方坯齿轮钢连铸生 产,利用 ProCAST 软件建立移动切片模型,模拟连 铸坯的宏观偏析. 由于实际连铸过程较为复杂,为 了简化模型以提高计算效率做出如下假设:连铸 坯沿拉坯方向的导热量约占总热量的 3%~6%,因 此忽略连铸坯纵向传热[17] ;连铸二冷区同一段采 用均匀冷却的经验公式[18] ;凝固过程未考虑枝晶 沉降和固相移动[19] ;未考虑实际生产中电磁搅拌 的影响. 模型中偏析的计算主要由连续性方程、 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溶质传输方程控制,方程 (1)、(2)和(3)分别为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 量方程,方程(4)和(5)分别为液相和固相中的溶 质传输方程. ∂ ∂t (flρl + fsρs)+∇(flρlul + fsρsus) = 0 (1) ∂ ∂t (flρlul)+∇ ·(flρlulul)=−fl∇p+∇ ·(flµl∇ul)− fl 2µl K ul +ul ∂ρs ∂t +ρl fl g+∇ ·[ µl fl ( ∇ · ul +(∇ · ul) T )] (2) ∂ ∂t (flρlhl + fsρshs)+∇(flρlulhl + fsρsushs) = ∇(km∇T) (3) flρl ∂cl ∂t + flρlul∇cl = ∇(flρlDl∇cl)+(cl −csl) ∂ ∂t (fsρs)+ S ρsDs l (cs −csl) (4) fsρs ∂cs ∂t = (csl −cs) [ ∂ ∂t (fsρs)+ S ρsDs l ] (5) K= (1− fs) 3 f 2 s λ 2 2 180 (6) 式中,f l (f s ) 为液(固)相率;ρl (ρs ) 为液(固)相密度, kg·m−3 ;t 为时间,s;ul (us ) 为液(固)相速度,m·s−1 ; μl 为液相黏度,Pa·s;K 为渗透率,m 2 ;g 为重力加速 度 , m·s−2 ; p 为 压 力 , Pa; hl (hs ) 为 液 ( 固 ) 相 焓 , J·mol−1 ;Dl (Ds ) 为液(固)相扩散系数,m 2 ·s−1 ;T 为 节点温度,℃;km 为热导率,W·m−1·K−1 ;cl (cs ) 为实 · 562 · 工程科学学报,第 43 卷,第 4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