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2 遗传学报 27卷 表65个籽粒性状遗传控制模式的推断 Table 6 Conclusion of genetic models for 5 kemel traits 组合 粒长 粒宽 长宽比 粒厚 百粒重 Kemel Kemel Ratio of kemel Kemel 100 kemel Crosses length(cm) width(cm)length to width thick(cm) weight(g) Zao49XZa027 A D-D A D-Dm C A D-Dm C A---C A D Dm C 8112×H21 A D Dm-A D Dm- A D Am Dm A D Dm- A D Dm- NCII 1996 ---Dm C A D Am Dm-A D Am Dm--D Ar Dm A D Am Dm C D.Dm NCII 1995 -Am Dm ---Dm A一= -Am Dm A -Dm C NCII 1991 A D Am Dm D.Dm 注:AD分别为胚乳加性和胚乳显性效应,Am、Dm分别为母体加性和母体显性效应,C为细胞质效应,D.Dm为 胚乳与母体显性协同变异效应 Note:A,D represent endosperm additive and dominance effect respectively,Am.Dm represent matemal ddivendomnance ffspctivelyCepes theypasmiand D.Dmheinteractive of two kinds of dominance effect 效应;(2)不同性状的遗传控制体系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明显的母体遗传控制,主要是母 体显性,这不论在单个组合和NCI设计,甚至在1995年缺失较严重的情况下,都能够检验 得到:(3)不同组合的遗传控制体系不同,组合早49×早27胚乳效应、母体效应及细胞质 效应C都存在,组合8112×H21不存在细胞质效应,(4)莫惠栋单组合精细鉴别法与朱军 多组合的混合模型方法并不矛盾,二者结论相互有共同之处,又可得到不同的信息,相互 补充,相互印证, 3讨论 本文用单组合的精细鉴别法四和CⅡ设计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法,斗,研究玉米籽粒 性状的遗传模型问题。结果表明,籽粒性状除受胚乳基因型的遗传控制外,还受到其母体 基因型甚至母体细胞质的遗传控制,其中以母体基因型的遗传效应最大,在粒长,拉宽、粒 厚、长宽比和百粒重5个籽粒性状的总遗传方差中该项方差分别占80%、68%、84%、96% 和53%~61%,这一结论对理论研究及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对于性状遗传表 达机制的揭示,有助于对杂种优势机理的揭示。本研究在普通玉米的籽粒性状上揭示了 杂种优势的表达主要来自母体效应(因为胚乳显性在F自交到F,时,胚乳显性要衰退,而 母体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另一方面在于杂种优势的实际应用上。不同组合的遗传 结构(基因组成)不同,其性状表达中母体效应和胚乳显性的量和相对比例不同,构成了亲 本选配的基础,为此,今后对亲本配合力的研究,也应在区分胚乳与母体效应的基础上进 行。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以往笼统地将种子性状混同于一般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的做法之 不妥,忽略了种子胚乳基因型的遗传效应。另外,细胞质遗传效应的存在,证实了不少育 种工作者注重正反交差别的正确性。 本研究以实际的完整资料研究了不同程度的数据缺失对参数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 只要有缺失,就会有信息损失.本研究在1995年由于气候等原因造成部分组合与世代的 缺失,未能与1996年的数据作联合分析以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的信息。但是,即使1995 年数据缺失较严重,仍普遍检测到母体显性效应及胚乳显性效应,这也说明了这两种效应 62 遗 传 学 报 27@ Za049×Za027 A D—Dm—A D—Dra C 8112XH21 A D—Dm—A D Dm HaI 1996 NCII 1995 N口I 199l —Dm C ADAmDm Am Dm—————-——Dm-- A D—Dm C A ~ C A D Drn C A DAm Dm—A D—Dm— A D—Dra— A D Am Dm一一DAm Dm A D Am Dm C DDm A一一一一 一一Am Dm— A一一Dm C A DAm Dm—DDm 注:A、D分别为胚乳加性和胚乳显性效应.Am、Din分别为母体加性和母体显性效应.C为细胞质教应,D.Dm为 艇乳与母体显性搏同变异效应 Note:A,D represent endosperm additive and dominance effect respectively,Am.Dm rcprcsem matemdi additive and dominance effect respectively,C represent die cytoplasmic effect,and n Dm,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domiii盯lCe effect. 效应;(2)不同性状的遗传控制体系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明显的母体遗传控制,主要是母 体显性,这不论在单个组合和NCI]设计,甚至在1995年缺失较严重的情况下,都能够检验 得到;(3)不同组合的遗传控制体系不同,组合早49×早27胚乳效应、母体效应及细胞质 效应c都存在,组合8l 12×H21不存在细胞质效应。(4)莫惠栋单组合精细鉴别法与朱军 多组合的混合模型方法并不矛盾,二者结论相互有共同之处,又可得到不同的信息,相互 补充,相互印证。 3讨论 本文用单组台的精细鉴别法…和NCII设计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法‰“,研究玉米籽粒 性状的遗传模型问题。结果表明,籽粒性状除受胚乳基因型的遗传控制外,还受到其母体 基因型甚至母体细胞质的遗传控制,其中以母体基因型的遗传效应最大,在粒长、粒宽、粒 厚、长宽比和百粒重5个籽粒性状的总遗传方差中该项方差分别占80%、68%、84%、96% 和53%~61%,这一结论对理论研究及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对于性状遗传表 达机制的揭示,有助于对杂种优势机理的揭示。本研究在普通玉米的籽粒性状上揭示了 杂种优势的表达主要来自母体效应(因为胚乳显性在F1自交到F1时,胚乳显性要衰退,而 母体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另一方面在于杂种优势的实际应用上。不同组合的遗传 结构(基因组成)不同,其性状表达中母体效应和胚乳显性的量和相对比例不同,构成了亲 本选配的基础。为此,今后对亲本配合力的研究,也应在区分胚乳与母体效应的基础上进 行。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以往笼统地将种子性状混同于一般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的做法之 不妥,忽略了种子胚乳基因型的遗传效应。另外,细胞质遗传效应的存在,证实了不少育 种工作者注重正反交差别的正确性。 本研究以实际的完整资料研究了不同程度的数据缺失对参数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 只要有缺失,就会有信息损失。本研究在1995年由于气候等原因造成部分组合与世代的 缺失,未能与1996年的数据作联合分析以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的信息。但是,即使1995 年数据缺失较严重,仍普遍检测到母体显性效应及胚乳显性效应,这也说明了这两种效应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