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吸附方向和推动力 6、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 (1) 等温吸附经验式一弗罗因德利希式 Freundlich型等温式为:G=kC/n 两边取对数:logG=logk+1/nlog C 2) 甲分子层吸附理论一兰格琴尔吸附等温式 单分子层吸附 吸附剂表面是均匀 被吸附的分子与其它同气体分子无作用力 吸附是一个动态平 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G=G0C/A+g 1/G=1/G0+(A/G0)(1/○ G0 -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A-一 一常数 (3)Henry型吸附等温线为直线,等温式为 G=kC K 分配系数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 (a)pH值的影响: 般情况下,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大。当溶液pH超过某元素的临界pH时,则该元素在溶液中的水 解、沉淀起主要作用。 (b)颗粒物的粒度和浓度的影响 吸附量随粒度增大而减少,吸附量随颗粒物浓度增大而减少。 (2)氧化物表面吸附的配合模式: 由于表面离子配位不饱和,金属氧化物与水配位,水发生离解吸附而生成羟基化表面 =MeOH2* EMeOH H+ Ks a1 {=MeOH )H+]/{=MeOH2+} =MeOH MeO+H+ Ks a2 =MeO H1/MeOH 表面的MOH基团在溶液中可以与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生成表面配位配合物, 表现出两性表面特 性,相应的表面配合反应为: MeOH+MZ+ MeOM(Z-1)++H+ *K15 2 =MeOH MZ (=MeO)2M(Z-2)*+2 H+ *β25 =MeOH AZ =MeA(Z-1)+OH- K1s 2 EMeOH+Az (EMe)2 A(Z-2)+2 OH B2s 图3-4氧化物表面配合模式 氧化物表面配合模式已成为广泛的吸附模式 表面配合模式的实质内容:就是把具体表面看作一种聚合酸,其大量羟基可以发生表面配合反应 但在配合平衡过程中需将邻近基团的电荷影响考虑在内,由此区别于溶液中的配合反应, 表面配合常数与溶液中配合常数的相关性: MeOH MZ+ MeOM(Z-1)++H* K1s H2O+MZ* MeOH(Z-1)*+H+ *K1 =MeOH H2A ≡MeHA+HbO *K155、吸附方向和推动力 6、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 (1) 等温吸附经验式――弗罗因德利希式 Freundlich型等温式为: G=kC 1/n 两边取对数: logG=logk+1/nlogC (2)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单分子层吸附 吸附剂表面是均匀 被吸附的分子与其它同气体分子无作用力 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 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G=G0C/(A+C) 1/G=1/G0+(A/G0)(1/C) 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常数 (3)Henry 型吸附等温线为直线,等温式为: G=kC k------分配系数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 (a) pH值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大。当溶液pH超过某元素的临界pH时,则该元素在溶液中的水 解、沉淀起主要作用。 (b) 颗粒物的粒度和浓度的影响 吸附量随粒度增大而减少,吸附量随颗粒物浓度增大而减少。 (2) 氧化物表面吸附的配合模式: 由于表面离子配位不饱和,金属氧化物与水配位,水发生离解吸附而生成羟基化表面。 ≡MeOH2+ ≡MeOH + H+ Ks a1 = {≡MeOH }[ H+] / {≡MeOH2+ } ≡MeOH ≡MeO- + H+ Ks a2 = {≡MeO- }[ H+] / {≡MeOH } 表面的≡MeOH 基团在溶液中可以与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生成表面配位配合物,表现出两性表面特 性,相应的表面配合反应为: ≡MeOH + MZ+ ≡MeOM(Z-1)+ + H+ *K1s 2 ≡MeOH + MZ+ (≡MeO)2M(Z-2)+ +2 H+ *β2s ≡MeOH + AZ - ≡MeA(Z-1)- +OH- K1s 2 ≡MeOH + AZ - (≡Me)2 A(Z-2)- + 2 OH- β2s 图3-4 氧化物表面配合模式 氧化物表面配合模式已成为广泛的吸附模式。 表面配合模式的实质内容: 就是把具体表面看作一种聚合酸,其大量羟基可以发生表面配合反应, 但在配合平衡过程中需将邻近基团的电荷影响考虑在内,由此区别于溶液中的配合反应。 表面配合常数与溶液中配合常数的相关性: ≡MeOH + MZ+ ≡MeOM(Z-1)+ + H+ *K1s H2O + MZ+ MeOH(Z-1)+ + H+ *K1 ≡MeOH + H2A ≡MeHA + H2O *K1s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