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厦() )长 (2)处( ()(4)丧() 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八月秋高风怒号()(2)下者飘转沉塘坳()(3)公然抱茅入竹去( (3)忍能对面为盗贼()(5)秋天漠漠向昏黑()(6)长夜沾湿何由彻()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翻译句子。(3分 (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本诗体裁属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他是我国唐代伟 大的主义诗人,当时人称。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3分) 6、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2分) 7、本诗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2分) 8、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下。(3分) 示例:舍己为人一一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答案1、(1)xi厦门;shd大厦(2) chang,长城; zhang,生长(3)ch长处;ch,处理(4)sang丧事;8hng丧气2 (1)大声吼叫(2)沉〔3)公开地,(4)当面(5)乌云密布的样子(6)如何到天亮(7)广泛地遗蔽(8)夹然3、(1) 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回来的时候只有拄着损杖违连叹息。(2)布被子用了许多年,又薄又冷,像铁块一样,淘气地儿子 睡相不好,把被里破了。(3)怎么才能得到许多宽敞的大量子呢?这样就可以为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遮风挡雨,让他们都 高兴兴,不管有多大的风雨也像大山一样平平安安。4、(1)对仍(2)夸张〔3)比啥(4)对比(5)借代(6)互文5、 古体诗:少陵身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6、怒号、喾、飞、渡、酒挂冒、转、沉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吗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8、(1)年者体—居焦口燥呼不 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一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优心国亭—自经丧乱少雕眠。(4)关 心天下“寒士”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中考试题小试牛刀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案:1.D解析:该诗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 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還过“卷”“飞”“渡”“酒”“挂属”“飘转”组成了一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 对菜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慘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3.c4.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3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 分) (1)厦( ) ( ) (2)长 ( ) (2)处( ) ( ) (4)丧 ( ) ( ) 2、解释加点的词。(4 分)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下者飘转沉塘坳( )(3)公然抱茅入竹去( ) (3)忍能对面为盗贼( )(5)秋天漠漠向昏黑( ) (6)长夜沾湿何由彻( )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3、翻译句子。(3 分) (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6 分)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5、本诗体裁属 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 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3 分) 6、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2 分) 7、本诗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2 分) 8、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 分)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 (2) ---- (3) ---- (4) ---- 答案 1、(1)xià,厦门;shà,大厦(2)cháng,长城;zhǎng,生长(3)chù,长处;chǔ,处理(4)sāng,丧事;sàng,丧气 2、 (1)大声吼叫(2)沉(3)公开地,(4)当面(5)乌云密布的样子(6)如何捱到天亮(7)广泛地遮蔽(8)突然 3、(1) 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回来的时候只有拄着拐杖连连叹息。(2)布被子用了许多年,又薄又冷,像铁块一样,淘气地儿子 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3)怎么才能得到许多宽敞的大屋子呢?这样就可以为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遮风挡雨,让他们都 高高兴兴,不管有多大的风雨也像大山一样平平安安。4、(1)对偶(2)夸张(3)比喻(4)对比(5)借代(6)互文 5、 古体诗;少陵野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 6、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 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 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中考试题 小试牛刀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 分) 答案: 1.D 解析:该诗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 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 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 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 分) 答案:3.C 4 .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