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20年第2期 郝志刚:中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洋非遗的三个高值集聚区(HH集聚),该区域所属的浙江、福建、山东三省包揽了海洋非遗数量排名的 前三名,三省海洋非遗总量为623项,占全部海洋非遗总量的61.02%。在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环 境的综合影响下,三个高值集聚区也形成了海岛与渔业文化、妈祖文化、仙境文化的鲜明特色 2、核密度分析 通过 ArcGIS10.1软件提供的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计算我国海洋非遗的整体和不同类型的分布 密度。为从宏观上更为清晰地把握我国不同大类海洋非遗的集聚状况,本文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分法标准,对除有关自然界和宇宙 的知识和实践(仅为1项)之外的4大类海洋非遗进行核密度分析。为表述方便,本文将4大类名称表 述为传统手工艺类、民间文学类、民俗类以及表演艺术类。经多次试验选择带宽为40km,输出像元大 小为500,采用自然分段法( Natural break)将分析结果划分为9级,如图3b-3f所示。 我国海洋非遗总体上形成了沿海岸线方向分布的2个高密度核心区和1个次密度核心区。其中,2 个高密度核心区均位于我国东海的浙江省,一个为舟山群岛核心区(以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为中心, 辐射至外围),一个为温台核心区(以温州洞头区为核心,辐射至外围)。两个核心区海岛特色明显。次 密度核心区位于东海的福建省,为莆泉核心区(以莆田秀屿区为中心,辐射至外围),妈祖文化特色显著。 a自相关分析 b.总体核密度 c传统手工艺类核密度 d民间文学类核密度 e民俗类核密度 f表演艺术类核密度 图3中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分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