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八丶混凝 1.快混池 快混的目的’在使混凝劑與廢水快速混合’藉快速的攪拌作用’破壞粒子 穩定性而増加粒子與粒子間彼此碰撞之機率σ快速攪拌方法有機械式丶阻流式 低揚程泵吐出口能量利用式及管路攪拌式等。 (1)槽體形狀∶以方形或圓形為佳。 (2)停留時間∶一般以Ⅰ~5分鐘即可(小規模者10-15分鐘) (3)攪拌方式∶機械攪拌或空氣攪拌均可。 (4)攪拌機轉速設計 攪拌速度坡降G=3001.0y於槽內流速约在15mec以上 攪拌機轉速以80~100rpm,或相當 (5)注意事項 ·添加之化學藥劑需能與廢水充份混合’且停留時間最長’一般設計於廢水 流入口處添加’且流入口與流出口呈對角位置’避免短流或藥劑浪費 ·添加混凝劑後應注意其對廢水pH值的影響ν混凝劑的添加量取決於杯瓶試 驗所得之最佳結果。 ·快混單元的水質pH值係指攪拌均勻後欲進入慢混單元之水質pH值’故pH 監測控制設備應設於快混單元的流出口附近。 2膠凝池 膠凝的日的為添加高分子凝集劑’促使細小分散之膠羽能凝聚成粒徑較大 之顆粒’以利後續之沉降分離 (1)槽體形狀:最好為方形或圓形。 (2)停留時間:10~15分鐘(約為快混池的3倍) (3)攪拌方式∶為利於攪拌速度之控制’攪拌方式宜採慢速機械攪拌機設計 (4)攪拌機速設計 攪拌機轉速20~3σrpm或维持流速於15~60cm/se℃間 速度坡降G=20-80sec (5)注意事項 ·若採曝氣攪拌方式設計’應注意風量之大小’以避免過高之風量對膠羽產 生衝擊。 ·凝集劑的添加應注意使藥劑與廢水充份混合·且停留時間最長’避免短流 造成藥劑浪費 ·凝集劑的添加量應取決於杯瓶試驗所得最佳結果之加藥量’一般添加量約 為1~2mg/L。 ·慢混池與沈澱池間的水位差以10~l5cm為原則’水位落差愈大’水流流速 愈快’對膠羽的衝擊愈大’愈不利於污泥的重力沈降現象10 八、混 凝 1.快混池 快混的目的,在使混凝劑與廢水快速混合,藉快速的攪拌作用,破壞粒子 穩定性而增加粒子與粒子間彼此碰撞之機率。快速攪拌方法有機械式、阻流式、 低揚程泵吐出口能量利用式及管路攪拌式等。 (1)槽體形狀:以方形或圓形為佳。 (2)停留時間:一般以 1~5 分鐘即可(小規模者 10~15 分鐘)。 (3)攪拌方式:機械攪拌或空氣攪拌均可。 (4)攪拌機轉速設計 攪拌機轉速以 80~100rpm,或相當於槽內流速約在 1.5m/sec 以上。 攪拌速度坡降 G =300~1,000sec-1 (5)注意事項 • 添加之化學藥劑需能與廢水充份混合,且停留時間最長,一般設計於廢水 流入口處添加,且流入口與流出口呈對角位置,避免短流或藥劑浪費。 • 添加混凝劑後應注意其對廢水 pH 值的影響,混凝劑的添加量取決於杯瓶試 驗所得之最佳結果。 • 快混單元的水質 pH 值係指攪拌均勻後欲進入慢混單元之水質 pH 值,故 pH 監測控制設備應設於快混單元的流出口附近。 2.膠凝池 膠凝的目的為添加高分子凝集劑,促使細小分散之膠羽能凝聚成粒徑較大 之顆粒,以利後續之沉降分離。 (1)槽體形狀:最好為方形或圓形。 (2)停留時間:10~15 分鐘(約為快混池的 3 倍) (3)攪拌方式:為利於攪拌速度之控制,攪拌方式宜採慢速機械攪拌機設計。 (4)攪拌機速設計 攪拌機轉速 20~30rpm 或維持流速於 15~60cm/sec 間。 速度坡降 G =20~80sec-1 (5)注意事項 • 若採曝氣攪拌方式設計,應注意風量之大小,以避免過高之風量對膠羽產 生衝擊。 • 凝集劑的添加應注意使藥劑與廢水充份混合,且停留時間最長,避免短流 造成藥劑浪費。 • 凝集劑的添加量應取決於杯瓶試驗所得最佳結果之加藥量,一般添加量約 為 1~2mg/L。 • 慢混池與沈澱池間的水位差以 10~15cm 為原則,水位落差愈大,水流流速 愈快,對膠羽的衝擊愈大,愈不利於污泥的重力沈降現象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