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肿瘤细胞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E.白血病细胞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11、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物(TFPI)的作用原理是: A.通过吞噬作用 B.通过中和组织因子活性物质 C.通过介质间接发挥作用 D.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E.通过释放灭活物质 12、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减低见于: A.肝硬变、心肌梗死等 B.因子I或因子V缺乏症 C.急性肝炎 D.使用抗凝血药 E.使用蛋白同化类固醇药物 13、抗凝血酶Ⅲ活性增高见 A.妊娠、新生儿 B.甲型和乙型血友病 C.DIC D.慢性肝脏病、肾脏病 E.肺梗塞、脑梗塞 14、关于抗凝血酶Ⅲ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AT-Ⅲ活性增高为异常,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 B.AT-Ⅲ活性减低为异常,增高无临床意义 C.AT-I活性增高或减低,均可导致出血 D.AT-Ⅲ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可导致血栓形成 E.AT-活性减低可导致出血,增高可导致血栓形成 15、下列哪种疾病血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 A.脑出血 B.肝功能障碍 C.前列腺癌D、肿瘤细胞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E.白血病细胞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11、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物(TFPI)的作用原理是: A.通过吞噬作用 B.通过中和组织因子活性物质 C.通过介质间接发挥作用 D.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E.通过释放灭活物质 12、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减低见于: A.肝硬变、心肌梗死等 B.因子Ⅶ或因子 V 缺乏症 C.急性肝炎 D.使用抗凝血药 E.使用蛋白同化类固醇药物 13、抗凝血酶Ⅲ活性增高见 A.妊娠、新生儿 B.甲型和乙型血友病 C.DIC D.慢性肝脏病、肾脏病 E.肺梗塞、脑梗塞 14、关于抗凝血酶Ⅲ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AT-Ⅲ活性增高为异常,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 B.AT-Ⅲ活性减低为异常,增高无临床意义 C.AT-Ⅲ活性增高或减低,均可导致出血 D.AT-Ⅲ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可导致血栓形成 E.AT-Ⅲ活性减低可导致出血,增高可导致血栓形成 15、下列哪种疾病血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 A.脑出血 B.肝功能障碍 C.前列腺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