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通过比较,杨冠煌和课题组同仁发现,只有中蜂有这种特性,像这样个体之间利用声波 来传递不同的信号,求伙伴来帮忙以保证不受虫害所伤的现象,在我们国家还是首次发现。 这个结果也排除了蜂螨是蜂王之死元凶的假想。只有意蜂养殖户才会遇到蜂螨的困扰,与中 蜂无关。既然中蜂工蜂不会受到蜂螨的危害,倍受工蜂呵护的蜂王也就更不会受到蜂螨的侵 袭。调查线索再度中断,此时,距离杨冠煌入住蒲洼乡己有几个月时间。此时,村民中间有 了一种新的说法,因为村里以前曾发生过蜜蜂盗蜜的现象,村民称之为盗蜂,蜜蜂之间的偷 盗行为也引起了蜂主人之间的矛盾。 莫非是人为的破坏,导致蜂王死去?蜜蜂的不明原因死亡让他们开始彼此怀疑是对方在 从中做手脚,村里有人开始这样猜疑。这个说法一出来,就被杨冠煌否定了。因为中蜂蜂王 的死亡并不是蒲洼乡的个案,而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再说,各家的蜂箱在各家的院子 里,要想找机会害死对方的蜂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蜂战决不可能是人为所能挑起 的。 2005年4月的一天,正当杨冠煌一筹莫展的时候,养蜂员董祥亮急匆匆赶来,说村民 董师傅家的蜂王今天又突然死亡了一只。杨冠煌决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便掌握第一手 材料。这个村民正为失去了一只蜂王而沮丧,为防止这个蜂箱里的工蜂飞散,他已经封闭了 蜂箱门,可是,这仅仅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培育一只新的蜂王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蜜蜂 王国,同样信奉“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期间,蜂箱里的工蜂还将发生一件改朝换代的大事! 在这个村民家的蜂箱里,杨冠煌找到了死去的蜂王尸体。发现尸体表面似乎有异物。杨 冠煌立即将死亡的中蜂蜂王带回住所的临时实验室,做”尸体解剖"。解剖时,他惊讶地发现, 蜂王身体上的异物竞是类似蜜蜂蜇刺样的钩状物!这个钩状物又与中华蜜蜂的蜇刺有很大区 别。是谁能冲破重重关卡,直接行刺蜂王?令杨冠煌费解的是,根据以往的实验,不同蜂种 要进入对方的蜂巢几乎是不可能的。杨冠煌随即将不同蜂种的蜇刺进行比较,发现蜂王身体 上的蜇刺竞然是曾经被他们忽视的意大利蜂蜇刺。这一结果使他们十分意外。 杨冠煌决定对意蜂是如何进入中蜂蜂巢这个谜进行破解,经过许多天的观察,他终于捕 捉到意大利蜂进入中蜂蜂巢的情况。本来种群之间,每个蜂群都能保卫自己的家园,如果别 的蜂群来的话,肯定会打架,可是意大利蜂到了中蜂蜂巢的门口,一振动翅膀,中蜂就让它 进去了。这个现象说明,中蜂对意大利蜂防范意识和抵抗能力不强。这就更奇怪了,意大利 蜂无论从体形上还是从肤色上均窘异于中蜂,难道中蜂竞视而不见?杨冠煌突然意识到意蜂 在进中蜂巢口之前振翅这个关键性的细节。他马上返回城里,将意蜂和中蜂送到植物保护研 究所进行振翅测定。回到蒲洼乡后,杨冠煌和当地蜂农在野外的饲养场,设置了可透视的蜂 箱,将蜂王和工蜂整体搬迁进去,放在蜂场进行观察,试图看到意蜂行刺的全过程。因为振 动频率相似,中蜂误认为这个个头比自己稍大的家伙是中蜂雄蜂自己人了。意蜂就这样轻易 地混进了中蜂蜂箱。众工蜂不仅对它深信不疑,还纷纷跑过来,用蜂蜜饲喂他们眼中的雄蜂。 此时,蜂王还正在蜂箱另一边威严地巡视,接受众工蜂的朝拜,甚至还高兴地跳起了摆尾舞, 丝毫没有察觉它的王国里已经有了一个潜伏的敌人。尽享蜜糖美味和尊贵礼遇的意蜂似乎并 没有被这种友好感化,而是居心叵测地开始去执行自己此行的任务一一寻找并刺杀蜂王。片 刻之后,意蜂发现目标并展开追踪。。眼看即将得逞却被身后的中蜂无意中给岔开,蜂王 侥幸躲过一劫:几分钟后,意蜂再度发现并追杀蜂王。。危急时刻,蜂王急中生智将尾部插 进工蜂蜜穴,因为腹部是身上最柔软最易被刺中的部位,这样一来,意蜂便无计可施。稍过 片刻,蜂王以为意蜂已经走开,便将尾部拔出。却被守候一旁的意蜂再度追杀。。蜂王一头 扎进工蜂群,又一次摆脱了意蜂追杀。杨冠煌松了一口气,看来,意蜂刺杀蜂王并不是轻而 易举的事。接下来,又有两只意蜂混了进来,小小的蜂箱里顿时杀机四伏。而直到这时,工通过比较,杨冠煌和课题组同仁发现,只有中蜂有这种特性,像这样个体之间利用声波 来传递不同的信号,求伙伴来帮忙以保证不受虫害所伤的现象,在我们国家还是首次发现。 这个结果也排除了蜂螨是蜂王之死元凶的假想。只有意蜂养殖户才会遇到蜂螨的困扰,与中 蜂无关。既然中蜂工蜂不会受到蜂螨的危害,倍受工蜂呵护的蜂王也就更不会受到蜂螨的侵 袭。调查线索再度中断,此时,距离杨冠煌入住蒲洼乡已有几个月时间。此时,村民中间有 了一种新的说法,因为村里以前曾发生过蜜蜂盗蜜的现象,村民称之为盗蜂,蜜蜂之间的偷 盗行为也引起了蜂主人之间的矛盾。 莫非是人为的破坏,导致蜂王死去?蜜蜂的不明原因死亡让他们开始彼此怀疑是对方在 从中做手脚,村里有人开始这样猜疑。这个说法一出来,就被杨冠煌否定了。因为中蜂蜂王 的死亡并不是蒲洼乡的个案,而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再说,各家的蜂箱在各家的院子 里,要想找机会害死对方的蜂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蜂战决不可能是人为所能挑起 的。 2005 年 4 月的一天,正当杨冠煌一筹莫展的时候,养蜂员董祥亮急匆匆赶来,说村民 董师傅家的蜂王今天又突然死亡了一只。杨冠煌决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便掌握第一手 材料。这个村民正为失去了一只蜂王而沮丧,为防止这个蜂箱里的工蜂飞散,他已经封闭了 蜂箱门,可是,这仅仅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培育一只新的蜂王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蜜蜂 王国,同样信奉“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期间,蜂箱里的工蜂还将发生一件改朝换代的大事! 在这个村民家的蜂箱里,杨冠煌找到了死去的蜂王尸体。发现尸体表面似乎有异物。杨 冠煌立即将死亡的中蜂蜂王带回住所的临时实验室,做“尸体解剖”。解剖时,他惊讶地发现, 蜂王身体上的异物竟是类似蜜蜂蜇刺样的钩状物!这个钩状物又与中华蜜蜂的蜇刺有很大区 别。是谁能冲破重重关卡,直接行刺蜂王?令杨冠煌费解的是,根据以往的实验,不同蜂种 要进入对方的蜂巢几乎是不可能的。杨冠煌随即将不同蜂种的蜇刺进行比较,发现蜂王身体 上的蜇刺竟然是曾经被他们忽视的意大利蜂蜇刺。这一结果使他们十分意外。 杨冠煌决定对意蜂是如何进入中蜂蜂巢这个谜进行破解,经过许多天的观察,他终于捕 捉到意大利蜂进入中蜂蜂巢的情况。本来种群之间,每个蜂群都能保卫自己的家园,如果别 的蜂群来的话,肯定会打架,可是意大利蜂到了中蜂蜂巢的门口,一振动翅膀,中蜂就让它 进去了。这个现象说明,中蜂对意大利蜂防范意识和抵抗能力不强。这就更奇怪了,意大利 蜂无论从体形上还是从肤色上均窘异于中蜂,难道中蜂竟视而不见?杨冠煌突然意识到意蜂 在进中蜂巢口之前振翅这个关键性的细节。他马上返回城里,将意蜂和中蜂送到植物保护研 究所进行振翅测定。回到蒲洼乡后,杨冠煌和当地蜂农在野外的饲养场,设置了可透视的蜂 箱,将蜂王和工蜂整体搬迁进去,放在蜂场进行观察,试图看到意蜂行刺的全过程。因为振 动频率相似,中蜂误认为这个个头比自己稍大的家伙是中蜂雄蜂自己人了。意蜂就这样轻易 地混进了中蜂蜂箱。众工蜂不仅对它深信不疑,还纷纷跑过来,用蜂蜜饲喂他们眼中的雄蜂。 此时,蜂王还正在蜂箱另一边威严地巡视,接受众工蜂的朝拜,甚至还高兴地跳起了摆尾舞, 丝毫没有察觉它的王国里已经有了一个潜伏的敌人。尽享蜜糖美味和尊贵礼遇的意蜂似乎并 没有被这种友好感化,而是居心叵测地开始去执行自己此行的任务——寻找并刺杀蜂王。片 刻之后,意蜂发现目标并展开追踪。。。。眼看即将得逞却被身后的中蜂无意中给岔开,蜂王 侥幸躲过一劫;几分钟后,意蜂再度发现并追杀蜂王。。。危急时刻,蜂王急中生智将尾部插 进工蜂蜜穴,因为腹部是身上最柔软最易被刺中的部位,这样一来,意蜂便无计可施。稍过 片刻,蜂王以为意蜂已经走开,便将尾部拔出。却被守候一旁的意蜂再度追杀。。。蜂王一头 扎进工蜂群,又一次摆脱了意蜂追杀。杨冠煌松了一口气,看来,意蜂刺杀蜂王并不是轻而 易举的事。接下来,又有两只意蜂混了进来,小小的蜂箱里顿时杀机四伏。而直到这时,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