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程 力 学 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 超高层建筑、大型深水港口码头和跨海大桥工程等 跨2×258m三塔中央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九洲航道 结构中,但目前国内外对于钢管复合桩复合结构的 桥主跨268m双塔中央索面组合梁斜拉桥)、深水 受力机理、协同工作性能以及设计计算理论还不完 风非通航孔桥(110m钢箱连续梁)及浅水区非通航 善,缺多系统理论研究一。工程上常常只是把钢 孔桥(85m组合连续梁)。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管作为钻孔桩的临时护壁,设计时未将钢管与核 设,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混凝士作为复合体加以共同考虑。目前钢管复合桩 1桥梁基础设计方案 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大大落后于工程应用。 有鉴于此,港珠澳大桥在制管复合桩设计过程中 为将港珠澳大桥的阻水率控制在10%以内,基 对钢管复合桩的沉降 、承载力计算理论以及桩的 础需埋置在海床以下 由于全线地质条件复杂 理结构形式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 部分区域覆盖层厚,预制沉箱或沉井方案对不同地 研究,在充分了解其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的基 质的适应性差,而且下沉较深、规模大、造价高, 础上,获取了大直径钢管复合桩的各项设计参数及 因此桥梁工程基础采用耕基础方案, 计算理论依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 在广泛吸收国内外跨海桥梁基础建设的有益 2.1模型试验 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打入、钻孔灌注桩和钢管 2.11试验日的 复合桩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钢管复合桩,钢管 在考虑剪力环和泥皮防腐涂层效应基础上,以 与钢筋混凝土共同组成桩结构主体。 大直径钢管复合桩在复杂受荷情况下(竖向、水平向 通航孔桥基础采用变直径钢管复合桩。桩身由 荷载及弯矩作用下)的工作特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现 两部分组成:有钢管段 无钢管段。有钢管段的 场调研、资料收集、室内外试验、理论计算、数馆 度根据地质条件、结构受力、沉桩能力、施工期承 模拟等多种技术路线,研究在压、弯、剪荷域共同 载等综合确定。复合桩钢管内径2450mm,纲管壁 作用下大直径钢管复合桩的工作特性、承载能力 厚分2种:下部约2m范用壁厚36mm, 其余壁厚 变形特征等 ,考察钢管复合桩的协同工作性能及可 25mm。钢管对接时内壁对齐,采用全熔透对接焊 靠性,为复合桩的各项设计参数及计算理论提供试 在顶部一定区段钢管内壁设置10道剪力环。复合 验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桩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水下C35,柱身根据受力配 12试件及加载装置 置钢筋。非通航孔桥复合桩钢管内径2150mm(高墩 区y1950mm(低墩区),桩身根据受力配置锅筋。 根据模型试验的相似性原则,共制作14个试 其 件。其中,12个试件钢管内壁带防腐涂层,2个不 余与通航孔桥相同。 带防腐涂层,2个增大轴力试验,共进行16次模型 2 受力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 试验,见表1。试件加载段长度1.2m, 错固段长度 0.4m. 钢管面积与核心混凝士面积之比(管混比)为 大直径银管复合排由干且有承拔力高、证性 4.1%:剪力环采用宽度b=6mm、厚度d卡3mm的钢 好、可靠性好、便于施 风险可控 费用相对经 片,间距分别为1D=30cm)、1.5D(=45cm)、 济等优点,特别是在承受荷载时, “钢管+核心混 2D=60cm、3D90cm).混皮厚度≈01mm(根据 餐上”桩以复合体形式表现出良好的共同工作性 工程现场试桩试验确定),采用原设计的配筋率进行 能,使其在深海桩基工程中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虽然钢管复合桩以其优越的力学性能越来越 试件配筋设计,纵向配筋为8中8。钢管和混凝土均 采用原设计材料类型和强度等级。剪力环与钢管内 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和青睐,已经广泛应用于高层利 壁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表1试件尺寸及相关参数 Table I Dimension and relevant parameters of tested member 的要 试验序号 型号 试验类型如载类型 W-ZY 钢筋混 394 3500 5 4100 压弯剪 A w-PY 凝土整 2500 85 4n0 压弯明 (C)1994-019China Academie Jourm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工     程     力     学 89 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 跨 2×258m 三塔中央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九洲航道 桥(主跨 268m 双塔中央索面组合梁斜拉桥)、深水 区非通航孔桥(110m 钢箱连续梁)及浅水区非通航 孔桥(85m 组合连续梁)。按 6 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 设,设计行车速度 100 km/h。 1 桥梁基础设计方案 为将港珠澳大桥的阻水率控制在 10%以内,基 础需埋置在海床以下。由于全线地质条件复杂,大 部分区域覆盖层厚,预制沉箱或沉井方案对不同地 质的适应性差,而且下沉较深、规模大、造价高, 因此桥梁工程基础采用桩基础方案。 在广泛吸收国内外跨海桥梁基础建设的有益 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打入桩、钻孔灌注桩和钢管 复合桩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钢管复合桩,钢管 与钢筋混凝土共同组成桩结构主体。 通航孔桥基础采用变直径钢管复合桩。桩身由 两部分组成:有钢管段、无钢管段。有钢管段的长 度根据地质条件、结构受力、沉桩能力、施工期承 载等综合确定。复合桩钢管内径 2450mm,钢管壁 厚分 2 种:下部约 2m 范围壁厚 36mm,其余壁厚 25mm。钢管对接时内壁对齐,采用全熔透对接焊。 在顶部一定区段钢管内壁设置 10 道剪力环。复合 桩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水下 C35,桩身根据受力配 置钢筋。非通航孔桥复合桩钢管内径 2150mm(高墩 区)/1950mm(低墩区),桩身根据受力配置钢筋。其 余与通航孔桥相同。 2 受力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 大直径钢管复合桩由于具有承载力高、延性 好、可靠性好、便于施工、风险可控、费用相对经 济等优点,特别是在承受荷载时,“钢管+核心混 凝土”桩以复合体形式表现出良好的共同工作性 能,使其在深海桩基工程中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虽然钢管复合桩以其优越的力学性能越来越 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和青睐,已经广泛应用于高层和 超高层建筑、大型深水港口码头和跨海大桥工程等 结构中,但目前国内外对于钢管复合桩复合结构的 受力机理、协同工作性能以及设计计算理论还不完 善,缺乏系统理论研究[1―6]。工程上常常只是把钢 管作为钻孔桩的临时护壁,设计时未将钢管与核心 混凝土作为复合体加以共同考虑。目前钢管复合桩 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大大落后于工程应用。 有鉴于此,港珠澳大桥在钢管复合桩设计过程中, 对钢管复合桩的沉降、承载力计算理论以及桩的合 理结构形式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 研究,在充分了解其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的基 础上,获取了大直径钢管复合桩的各项设计参数及 计算理论依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 2.1 模型试验 2.1.1 试验目的 在考虑剪力环和泥皮/防腐涂层效应基础上,以 大直径钢管复合桩在复杂受荷情况下(竖向、水平向 荷载及弯矩作用下)的工作特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现 场调研、资料收集、室内外试验、理论计算、数值 模拟等多种技术路线,研究在压、弯、剪荷载共同 作用下大直径钢管复合桩的工作特性、承载能力、 变形特征等,考察钢管复合桩的协同工作性能及可 靠性,为复合桩的各项设计参数及计算理论提供试 验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2.1.2 试件及加载装置 根据模型试验的相似性原则,共制作 14 个试 件。其中,12 个试件钢管内壁带防腐涂层,2 个不 带防腐涂层,2 个增大轴力试验,共进行 16 次模型 试验,见表 1。试件加载段长度 1.2m,锚固段长度 0.4m。钢管面积与核心混凝土面积之比(管混比)为 4.1%;剪力环采用宽度 b=6mm、厚度 d=3mm 的钢 片,间距分别为 1D(=30cm) 、 1.5D(=45cm) 、 2D(=60cm)、3D(=90cm);泥皮厚度≈0.1mm(根据 工程现场试桩试验确定)。采用原设计的配筋率进行 试件配筋设计,纵向配筋为 8 8。钢管和混凝土均 采用原设计材料类型和强度等级。剪力环与钢管内 壁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表 1 试件尺寸及相关参数 Table 1 Dimension and relevant parameters of tested member 试验序号 试件 编号 简要 说明 钢管 型号 直径 D/mm 厚度 t/mm 径厚比 D/t 测试段长 度 l/mm 桩径比 l/D 总桩长 L/mm 试验类型 加载类型 1 W-ZY 294 2500 8.5 4100 压-弯-剪 A 2 W-PY 钢筋混 凝土桩 294 2500 8.5 4100 压-弯-剪 D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