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大背景是,毛泽东和中共所创 有着毛泽东对于中国人独特的“受害者心 /2007年10月4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右) 立的“新中国”是一个“革命国家”。它不 理”(这种心理产生于对于民族辉煌历史 携手韩国总统卢武弦,在平壤签置了《南北关系发展 与和平繁荣的宜言》,双方承诺致力于建立正式宜告 仅不受到现存国际秩序及其规范的束缚, 的集体记忆与民族在近代的屈辱经历之 朝鲜战争结束的朝鲜半岛和平机制 而且还决心向现存国际体系和体制提出 间的强烈反差)的解读。毛泽东和中共领 年年4年年年年日车年车年4年4年年年果年年年年中年中年车年车年年4年年车车车4车年车年4年车年 全面挑战,以颠覆现存国际秩序作为自身 导层希望,用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战胜美国 国家政策的根本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 这个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强国的事实来证 不容易的。 和国成立之际,毛泽东宜布,“中国人从此 明,中国人民是真正“从此站起来了”,并 台湾局势的发展由于朝鲜战争以及 站起来了”。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关于中 使之转变为毛泽东“革命后的革命”在国 中国人朝参战而极度复杂化,并形成了海 国革命及其创建的“新中国”的合法性声 内进一步推进的“内在动力”。所有这一 峡两岸之间分治对抗的局面将长期延续 明。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毛泽东之所以作 切,恰恰是杜鲁门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这 下去的环境和条件。中苏同盟关系得到加 出入朝参战的决定,除了保卫中国东北边 一代的美国决策者完全不理解的。 强的同时,新中国对于苏联在经济上以及 境安全的考虑外,他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如 其他方面的依赖(至少从短时段来看)大 何应对新中国立国之初便面临着的“合法 36万中国士兵在朝鲜战场伤亡的 大加强了。新中国作为一个“革命国家”, 性挑战”;他的主要思路则集中在如何通 巨大代价 愈加被排除在国际事务之外(包括联合国 过高举革命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旗帜, 之外)。中美之间的全面对抗进一步升级, 将朝鲜危机所带来的桃战和威胁,转变为 中国入朝参战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 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面对新 中共在国内实行最广泛群众动员的动力, 的。36万中国士兵在朝鲜战场上伤亡, 中国在国际安全环境方面所面临的巨大 从根本上加强中国人民对于新政权及其 其中16万人死亡,包括毛泽东唯一幸存 压力,毛泽东和中共领导层在中国各种资 宏大的政治和社会改造计划的内在认同 且健康的儿子。1950年11月25日发生在 源的配置中,将国防和军备放到空前重要 和支持。 志愿军司令部毛岸英牺牲的那一幕恐怕 的位置,并使得以高度集中为主要标志的 从中美关系的角度来看,对于毛泽东 改变了中国历史一如果与华国锋同龄 统制性计划经济模式成为唯一有可能实 来说,中国必须参战并不仅仅是因为美国 的毛岸英还活着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行的模式。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整 对新中国的敌视,更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 历史走向是否可能会不一样?每一个从 个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经济成为“短缺型经 的轻视。在这一参战决策逻辑的背后,则 朝鲜战场上历经艰险,活着回来的人都是 济“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和逻辑起始点。 une2010125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