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能事态。可能事态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表述方式:“事物的可能存在方式"、“世界的可能存在 方式”等。[①]事态是具有独立本体论地位的东西,指的是事物所处的状态,它在英语中 以动名词结构来表达的。比如,“苏格拉底之为場鼻子"(" Socrates' being snubnosed") 大卫之画圆为方"(“ David s having squared the circle")都表达了事态。第一个事态 已经实现或达成了,也就是说它已成为了事实;凡是在广义的逻辑意义(②]上能够实现的事 态,就称作可能事态。因此,第一个事态就是可能事态,而第二个事态则是不可能事态,因 为它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并非任何可能事态都是可能世界,它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极 大性或完全性。所谓可能世界S的极大性或完全性,指的是对任一个可能事态S来说,或 者S包含$,或者S排斥S。[③]于是,可能世界就是极大的或完全的可能事态。现实世 界就是已经达成或实现了的完全可能事态,它是一个特殊的具体的可能世界。由于可能事态 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或者已经成为现实了,也可能仅仅是一种可能物,但不论它具有上述 两种性质的哪一种,它的存在是勿庸置疑的,它是绝对的存在,而可能世界则是完全的可能 既然可能世界是抽象的存在,个体该怎样跨越世界而在其中存在呢?普兰廷卡的解释是 说对象ⅹ存在于世界W中,就是说,如果W成为现实的话,那么ⅹ就会存在;更确切地, X存在于W中,当且仅当,不可能W达成了而x不存在”[@]。实际上,这是对可能世界 中个体的实体性存在附加了一个条件,即该可能世界的现实化,这样一来具体的个体和抽象 的世界之间的矛盾就化解了,我们也就可以合乎情理地谈论个体的跨世界存在了。按照同样 的思路,谈论个体在可能世界中的性质也成为可能了:X在可能世界W中具有性质P,无 非是说,若W成为现实则x就具有性质P;换句话说,W包含了可能事态x之有性质P 但既然承认了个体的跨世界同一性,承认了个体在不同可能世界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莱布 尼兹的同一者不可分辨原则似乎也就遭到了破坏。但莱布尼兹律是哲学家们普遍接受的一条能事态。可能事态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表述方式:“事物的可能存在方式”、“世界的可能存在 方式”等。[①]事态是具有独立本体论地位的东西,指的是事物所处的状态,它在 英语 中 以动名词结构来表达的。比如,“苏格拉底之为塌鼻子”(“Socrates’being snubnosed”)、 “大卫之画圆为方”(“David’s having squared the circle”)都表达了事态。第一个事态 已经实现或达成了,也就是说它已成为了事实;凡是在广义的逻辑意义[②]上能够实现的事 态,就称作可能事态。因此,第一个事态就是可能事态,而第二个事态则是不可能事态,因 为它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并非任何可能事态都是可能世界,它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极 大性或完全性。所谓可能世界 S 的极大性或完全性,指的是对任一个可能事态 S¢来说,或 者 S 包含 S¢,或者 S 排斥 S¢。[③] 于是,可能世界就是极大的或完全的可能事态。现实世 界就是已经达成或实现了的完全可能事态,它是一个特殊的具体的可能世界。由于可能事态 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或者已经成为现实了,也可能仅仅是一种可能物,但不论它具有上述 两种性质的哪一种,它的存在是勿庸置疑的,它是绝对的存在,而可能世界则是完全的可能 事态。 既然可能世界是抽象的存在,个体该怎样跨越世界而在其中存在呢?普兰廷卡的解释是, “说对象 x 存在于世界 W 中,就是说,如果 W 成为现实的话,那么 x 就会存在;更确切地, x 存在于 W 中,当且仅当,不可能 W 达成了而 x 不存在”[④]。实际上,这是对可能世界 中个体的实体性存在附加了一个条件,即该可能世界的现实化,这样一来具体的个体和抽象 的世界之间的矛盾就化解了,我们也就可以合乎情理地谈论个体的跨世界存在了。按照同样 的思路,谈论个体在可能世界中的性质也成为可能了:x 在可能世界 W 中具有性质 P,无 非是说,若 W 成为现实则 x 就具有性质 P;换句话说,W 包含了可能事态 x 之有性质 P。 但既然承认了个体的跨世界同一性,承认了个体在不同可能世界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莱布 尼兹的同一者不可分辨原则似乎也就遭到了破坏。但莱布尼兹律是哲学家们普遍接受的一条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