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物体下降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如果两个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或将空气阻力略去不计, 那么,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将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同时到达地面。 另外,矛盾律还是间接反驳(独立证明)的逻辑根据。如,为了证明判断p为假,我们 只要证明与p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另一判断→p为真,就能达到证明的目的 四、矛盾律起作用的范围 矛盾律同样是在“三个同一一一同一时间、同一关系(方面)、同一对象”的条件下才 是有效的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分别做出“社会主义不能单独在一国取得胜利,它只有在 所有的或大多数的文明国家里进行共同的攻击才能胜利”与“社会主义在单独的一个国家内 完全可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切国家或大多数文明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的 论断,它们虽然是互相矛盾的,但并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因为,前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条件下断定的,后者是列宁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作出的论断。 五、矛盾律的客观性 矛盾律是对客观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反映,客观事物在确定的时间条件下,其确定的属性 不可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等等,都是客观事物的现实矛盾。辩 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律)是理解事物变化发展的“钥匙”。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原则。 逻辑矛盾是思维中的自相矛盾,违反的是思维规律。而辩证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两者相互排斥、斗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转化。辩证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领域中,受对立统一规律的制约。所以,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是截然不同的。 普通逻辑的矛盾律不是要排除,也不可能排除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它只是要求排除思 维中的逻辑矛盾,即同一思维过程中出现的自我否定现象。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 决定力量。”与“生产力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此,矛盾律会指出这两个判断不 能同时为真。 如果把矛盾律的公式“A不是非A”理解为事物内部不存在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矛盾运动, 是对矛盾律的曲解。正确反映现实矛盾的思想是不会自相矛盾的。清代学者方以智曾经说过: 设教之言唯恐矛盾,而学天地者不妨矛盾。” 第四节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排中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与这一思想的否定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 也可以表述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或者反映某个对象,或者不反映这个对 象,二者必居其 排中律的逻辑表达式:A或者非A,或者A∨一A。 表达式中,“A”表示任何一个思想(概念或判断)。如果“A”表示概念,“非A”表示 与“A”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如果“A”表示判断,则“非A”表示与“A”具有矛盾关系 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A或者非A,或者A∨-A”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A”和“非A”不 能同假,或者A真,或者非A真,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种情况。A为假,则非A为真, 非A为假,则A为真。6 物体下降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如果两个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或将空气阻力略去不计, 那么,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将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同时到达地面。 另外,矛盾律还是间接反驳(独立证明)的逻辑根据。如,为了证明判断 p 为假,我们 只要证明与 p 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另一判断﹁p 为真,就能达到证明的目的。 四、矛盾律起作用的范围 矛盾律同样是在“三个同一——同一时间、同一关系(方面)、同一对象”的条件下才 是有效的。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分别做出“社会主义不能单独在一国取得胜利,它只有在 所有的或大多数的文明国家里进行共同的攻击才能胜利”与“社会主义在单独的一个国家内 完全可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切国家或大多数文明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的 论断,它们虽然是互相矛盾的,但并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因为,前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条件下断定的,后者是列宁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作出的论断。 五、矛盾律的客观性 矛盾律是对客观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反映,客观事物在确定的时间条件下,其确定的属性 不可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等等,都是客观事物的现实矛盾。辩 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律)是理解事物变化发展的“钥匙”。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原则。 逻辑矛盾是思维中的自相矛盾,违反的是思维规律。而辩证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两者相互排斥、斗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转化。辩证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领域中,受对立统一规律的制约。所以,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是截然不同的。 普通逻辑的矛盾律不是要排除,也不可能排除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它只是要求排除思 维中的逻辑矛盾,即同一思维过程中出现的自我否定现象。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 决定力量。”与“生产力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此,矛盾律会指出这两个判断不 能同时为真。 如果把矛盾律的公式“A 不是非 A”理解为事物内部不存在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矛盾运动, 是对矛盾律的曲解。正确反映现实矛盾的思想是不会自相矛盾的。清代学者方以智曾经说过: “设教之言唯恐矛盾,而学天地者不妨矛盾。” 第四节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排中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与这一思想的否定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 也可以表述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或者反映某个对象,或者不反映这个对 象,二者必居其一。 排中律的逻辑表达式:A 或者非 A,或者 A∨﹁A。 表达式中,“A”表示任何一个思想(概念或判断)。如果“A”表示概念,“非 A”表示 与“A”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如果“A”表示判断,则“非 A”表示与“A”具有矛盾关系 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A 或者非 A,或者 A∨﹁A”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A”和“非 A”不 能同假,或者 A 真,或者非 A 真,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种情况。A 为假,则非 A 为真, 非 A 为假,则 A 为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