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增为34公斤。陕县是全河沙量最多的地点。此下的第三段,伊 洛、礼丹各河的含沙量本来就比第一第二段各支流少,并且各河下 游有淤积,黄河自孟津以下也有淤积,故输沙总量即不再增加。 如上所述,可见中游二区中,第三区对下游的关系比较不重 要;它只是有时会增加下游一部分洪水,而并不增加泥沙。对下游 水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一第二两区;因为淤塞下游河道的泥沙, 十之九来自这两区,形成下游暴涨的洪水也多半来自这两区。 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两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在于在整个 历史时期内,这两区的水土流失是直线发展,一贯日渐严重化的 呢,还是并不如此? 一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与否,决定于该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植 被。黄河中游除少数山区外,极大部分面积都在黄土覆盖之下。 黄土琉松,只有在良好植被保护之下,才能吸蓄较多的降水量,阻 止地面经流的冲别。植被若一经破坏,一雨之后,土随水去,水土 流失就很严重。珈以本区的黄土覆盖极为深厚,面蚀很容易发展 成为沟蚀,原来平坦的高原,很快就会被切割成崎岖破碎的丘陵, 水土流失也就愈益严重。所以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水土花失严重与 否,又主要决定于植被的良好与否。 历史时期一地区的植被情况如何,又主要决定于生活在这地 区内的人们的生产活动,即土地利用的方式。如果人们以狩猎为 生,天然植被可以基本上不受影响。畜收与农耕两种生产活动同 样都会改变植被的原始情况,而改变的程度后者又远远超过前者。 因为人们可以利用天然草原来从事蓄牧,只要放牧不过度,草原即 可经久保持,而要从事农耕,那就非得先把原始森林和原始草原予 以斫伐或清除不可。 但同样从事农耕,其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程度,却又因各地区的 地形、土壤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就黄河中游第一第二两区而论: 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