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般在低温时保留了高温时结构的状态,都属于介稳状态 当熔体转变为玻璃体时,放出的能量少于结晶热。所以,玻璃体与晶体相比,含有过剩的内能, 因此是一种介稳状态 从热力学角度看: 玻璃态是高能态,不稳定,有自发转变为晶体的内在条件 事实上 由于常温下,玻璃的粘度非常大,无限地阻止了(实际上消除了)玻璃自发转变的可能。(数百 年不结晶) 从动力学观点看 玻璃是稳定的。 要想使玻璃析晶,一般应适当〃温度,使玻璃中质点克服析晶活化能(由玻璃态转变为晶态的 势垒),方可使其转化为晶态。 (3)凝固的逐渐性与可逆性 玻璃由熔融状态向玻璃态转变时,其凝固是逐渐和可逆的,这与熔体的结晶过程是有明显区别 的 结晶过程系统有新相出现,结晶温度时粘度有明显变化。η 向玻璃体转化时,过程始终没有新相出现,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完成,随着T丶,η,最后 形成固态玻璃 转变的温度范围取决于玻璃的成分,T波动于几十~几百℃ 同样,由玻璃加热为熔体的过程也是渐变的,因而,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软化温度 范围。工业上利用这一性质,可将玻璃在一定温度下,用吹制、拉制等方法成型玻璃制品 玻璃形成温度是区分玻璃与其他非晶态固体的重要特性。(玻璃与其他非晶态固体——凝胶、非 晶态金属、合金、聚合物等的区别在于有无) 玻璃化温度 熔点 液体冷却时,随着热振动的减少,液体迅速而连续地收缩,原子进行更加有效的堆积排列方式 在不发生结晶时,这种收缩从一直持续到,此时材料变为坚硬的玻璃 当<时,原子不再重排,只是因为原子在它们固定的位置上的热振动变小,才有进一步的收缩 玻璃体自高温逐渐冷却时,要通过一个过渡温度区,此区域内玻璃从典型的液体状态逐渐转变 为具有固体各项性质(弹性、脆性)的物体。该区域称转变温度区,为上下限。二者与试验条件有 关,一般以粘度作为标志。 膨胀转化温度=10时的温度 转变温度7=10时的温度 以上 由于此时温度较高,粘度相应小,质点流动和扩散较快,结构改变能立即适应温度变化,故结 构变化几乎是瞬时的,经常保持其平衡状态 此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快慢对玻璃的结构及相应的性质影响不大。 以下 玻璃基本上已经转变为具有弹性和脆性特点的固态物质,温度变化快慢对玻璃的结构、性质影 响相当小 粘度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质点可适当移动,结构状态趋向平衡所需时间较短。 玻璃的结构状态以及玻璃的一些结构灵敏的性能由区间内保持的温度决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