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为鼓励和培育机构投资者,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机构投资者的限制。首先规 定国际会员替本地投资者处理的最低交易额自2000年1月起,从原来的500万 元减至50万元。改革前低于500万元的交易,必须通过全面会员进行,至2001 年1月则完全取消限制。 其次,交易所自2000年7月起接受新会员,而且不设定限。不过,这些会 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信誉和财力,以便协助本地市场发展。初期,新会员虽能直接 处理本地投资者的交易,但最低交易额必须是至少50万元。这个最低限额到2001 年7月减至15万元,在2002年1月完全取消,这意味着有资格的业者在本地市 场的交易将不受任何限制。 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新加坡可以说做到了百分之百的成功,在债券市场也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在股票市场,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因为新加坡缺乏足够 多的上市公司。但是,通过开放政策,新加坡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公司到本国上市。 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600多家上市公司中,除了本地的企业,许多是来自其他东 南亚国家的企业,包括约100家中国内地的企业。新加坡2004年底约3600亿美 元的基金资产中,除46%左右来自亚太区,其余来自欧美等地。 二、开放效果分析 经过金融自由化改革,新加坡的货币化程度、金融资产相关率(金融资产总 额/GDP)均达到相当水平,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经 历金融改革之后,新加坡的货币化过程加速发展,广义货币(M2)增长率大大超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2)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之后,新加坡 金融资产的规模迅速扩大,金融相关率不断提高。金融相关率的快速上升,反映 了金融部门资产规模的扩大快于国内经济增长。(3)储蓄率和投资率普遍大幅 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一直维持在30%-40% 的高水平,因而国内呈现旺盛的投资需求。(4)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中,中央银 行放弃了一些直接干预和参与金融领域的活动,注重推行市场导向的货币金融政 策。因此,新加坡中央银行资产的增长及其在整个金融体系总资产的比重产生了 较大的变化。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体,随着新加坡普遍放宽对商业银行利率、为鼓励和培育机构投资者,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机构投资者的限制。首先规 定国际会员替本地投资者处理的最低交易额自 2000 年 1 月起,从原来的 500 万 元减至 50 万元。改革前低于 500 万元的交易,必须通过全面会员进行,至 2001 年 1 月则完全取消限制。 其次,交易所自 2000 年 7 月起接受新会员,而且不设定限。不过,这些会 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信誉和财力,以便协助本地市场发展。初期,新会员虽能直接 处理本地投资者的交易,但最低交易额必须是至少 50 万元。这个最低限额到 2001 年 7 月减至 15 万元,在 2002 年 1 月完全取消,这意味着有资格的业者在本地市 场的交易将不受任何限制。 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新加坡可以说做到了百分之百的成功,在债券市场也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在股票市场,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因为新加坡缺乏足够 多的上市公司。但是,通过开放政策,新加坡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公司到本国上市。 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 600 多家上市公司中,除了本地的企业,许多是来自其他东 南亚国家的企业,包括约 100 家中国内地的企业。新加坡 2004 年底约 3600 亿美 元的基金资产中,除 46%左右来自亚太区,其余来自欧美等地。 二、开放效果分析 经过金融自由化改革,新加坡的货币化程度、金融资产相关率(金融资产总 额/GDP)均达到相当水平,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经 历金融改革之后,新加坡的货币化过程加速发展,广义货币(M2)增长率大大超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2)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之后,新加坡 金融资产的规模迅速扩大,金融相关率不断提高。金融相关率的快速上升,反映 了金融部门资产规模的扩大快于国内经济增长。(3)储蓄率和投资率普遍大幅 提高。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新加坡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一直维持在 30%-40% 的高水平,因而国内呈现旺盛的投资需求。(4)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中,中央银 行放弃了一些直接干预和参与金融领域的活动,注重推行市场导向的货币金融政 策。因此,新加坡中央银行资产的增长及其在整个金融体系总资产的比重产生了 较大的变化。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体,随着新加坡普遍放宽对商业银行利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