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信贷规模以及经营范围的限制,使商业银行得到较快的发展。(5)新加坡的货 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等金融市场有飞速发展。 新加坡的金融自由化改革进展十分迅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经 济逐渐步入转型期,产生了一些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不相适应的现象,金融自由 化进程过快,金融改革政策失误,终于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新加坡金融发展与改革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如金融市场过度开放导致国际短 期资本大量涌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加坡放宽金融管制,包括取消外 汇管制,提高外资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率,放松外资银行准入条件等,加快国内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促使外国资本大量涌入。80年代下半期,外国资本的流 入以直接投资形式为主。但到90年代初,以短期借贷和证券投资形式的外国资 本大量增加。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尚不规范,政府缺乏有效监管措施,这些国际短 期资本流动性大,投机性强,易于对国内金融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再如,自由 化改革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利率自由化的改革上,忽视了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要受 到平均利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金融自由化也缺乏一系列的相互配套改革。从金 融自由化过程看,金融改革措施及其与非金融政策的改革不配套。这主要表现为 国内金融市场开放与中央银行调控能力不适应,放宽银行金融机构限制与加强金 融风险管理相脱节,汇率与利率政策调整滞后于资本项目开放,银行自由化改革 与国有企业私有化不同步等。这些缺乏系统性的金融改革措施,不仅降低金融改 革的成效,而且更易于引起金融动荡。 三、新加坡证券市场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一)新加坡证券市场开放的经验 从实践上看,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开放主要采取有限直接开放模式,这种模式 的特点在于: 首先,从证券市场开放的时机看,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都是建立在经 济实力迅速增强的基础之上的,政府希望利用流动的国际证券资本进一步推动自 身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其次,从证券市场开放进程中对外资准入的控制方式看,主要有以下四种: (1)对投资比例加以控制,初步引入外国投资者,对于相关的行业存在10%到信贷规模以及经营范围的限制,使商业银行得到较快的发展。(5)新加坡的货 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等金融市场有飞速发展。 新加坡的金融自由化改革进展十分迅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经 济逐渐步入转型期,产生了一些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不相适应的现象,金融自由 化进程过快,金融改革政策失误,终于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新加坡金融发展与改革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如金融市场过度开放导致国际短 期资本大量涌入。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新加坡放宽金融管制,包括取消外 汇管制,提高外资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率,放松外资银行准入条件等,加快国内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促使外国资本大量涌入。80 年代下半期,外国资本的流 入以直接投资形式为主。但到 90 年代初,以短期借贷和证券投资形式的外国资 本大量增加。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尚不规范,政府缺乏有效监管措施,这些国际短 期资本流动性大,投机性强,易于对国内金融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再如,自由 化改革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利率自由化的改革上,忽视了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要受 到平均利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金融自由化也缺乏一系列的相互配套改革。从金 融自由化过程看,金融改革措施及其与非金融政策的改革不配套。这主要表现为 国内金融市场开放与中央银行调控能力不适应,放宽银行金融机构限制与加强金 融风险管理相脱节,汇率与利率政策调整滞后于资本项目开放,银行自由化改革 与国有企业私有化不同步等。这些缺乏系统性的金融改革措施,不仅降低金融改 革的成效,而且更易于引起金融动荡。 三、新加坡证券市场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一)新加坡证券市场开放的经验 从实践上看,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开放主要采取有限直接开放模式,这种模式 的特点在于: 首先,从证券市场开放的时机看,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都是建立在经 济实力迅速增强的基础之上的,政府希望利用流动的国际证券资本进一步推动自 身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其次,从证券市场开放进程中对外资准入的控制方式看,主要有以下四种: (1)对投资比例加以控制,初步引入外国投资者,对于相关的行业存在 10%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