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教案第十九章量子物理 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总结出H原子的光谱有如下规律: (1)波数由两个谱项的差值决定。 (2)前项决定以后,后项取不同值,可给出同一线系中不同谱线的波数。 (3)改变前项的值,可给出不同的线系。 对于这些现象,当时只停留在实验阶段,不能给出满意的理论解释。 2.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 原子的核型结构 19Il年,E.Ruthenford在x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型结构的理论, 如下图: 缺点:①按经典理论,由于在核外做变速圆周运动时 应以辐射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与圆周运动的频率 核外由子 相对应,电磁波也是这一频率,这样,能量将逐渐减小 从而频率改变,光谱应是连续的,而实验并非如此:②电 子半径逐渐减少,最后将落后在原子核上,这也与实验不 符。 这是经典理论所面临的困难,怎样解决这个困难是比较重要的课题,1913年,玻尔 提出大胆的假设。 3.氢原子的玻耳理论 1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当时是针对H原子提出的) ①能量是量子化的,处于稳定态的原子的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但不辐射能量, ②轨道是量子化的,其矩L=名:=1.2n为量子致 ③电子跃迁时,发射或吸收能量为:hy=E。-E, 2H原子轨道半径和能量的计算 根聚牛锁定排有号 2 (1) 又由假设(2):L=my=nh (2) e1,2,3教案 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 327 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总结出 H 原子的光谱有如下规律: (1)波数由两个谱项的差值决定。 (2)前项决定以后,后项取不同值,可给出同一线系中不同谱线的波数。 (3)改变前项的值,可给出不同的线系。 对于这些现象,当时只停留在实验阶段,不能给出满意的理论解释。 2.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 原子的核型结构 1911 年,E.Ruthenford 在 x 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型结构的理论, 如下图: 缺点:①按经典理论,由于在核外做变速圆周运动时, 应以辐射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与圆周运动的频率 相对应,电磁波也是这一频率,这样,能量将逐渐减小, 从而频率改变,光谱应是连续的,而实验并非如此;②电 子半径逐渐减少,最后将落后在原子核上,这也与实验不 符。 这是经典理论所面临的困难,怎样解决这个困难是比较重要的课题,1913 年,玻尔 提出大胆的假设。 3.氢原子的玻耳理论 1 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当时是针对 H 原子提出的) ①能量是量子化的,处于稳定态的原子的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但不辐射能量。 ②轨道是量子化的,其量矩 n h L = n  = 2 ;n=1,2……;n 为量子数 ③电子跃迁时,发射或吸收能量为: h = En − Ek  2 H 原子轨道半径和能量的计算: 根据牛顿定律有:    2 2 0 2 4 v m e = (1) 又由假设(2): L = mv = n (2) 由(1)、(2)两式解得: 2 2 2 2 0 2 2 4 0 n me h n me n         = =      (3) n=1,2,3……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