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不同,这是自然选择不同造成的,故甲、乙两图可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 4.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杀虫剂、靶位点。 杀虫剂。靶位点 细胞膜“变抗药靶位点 细胞膜 野生型昆虫细胞 pen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选C抗药靶位点使杀虫剂不能与靶位点结合;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能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只是基因型不同,仍属于同 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高 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 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条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选B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甲乙两 个物种杂交,得到的幼苗丙是异源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得到的幼苗丁,可能是 未加倍的异源二倍体(含18条染色体,不可育),也可能是加倍后的异源四倍体(含36条染色 体),所以幼苗丁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其染色体数目可能是36条或72条;变异 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丁自交产生的戊是可育的异源四倍体,与物种甲和 物种乙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属于新物种。 6.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相关说法错误 的是() 时间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向不同,这是自然选择不同造成的,故甲、乙两图可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 4.下图是某昆虫基因 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 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 pen 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选 C 抗药靶位点使杀虫剂不能与靶位点结合;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能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只是基因型不同,仍属于同 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离。 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 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36 条或 72 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选 B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甲、乙两 个物种杂交,得到的幼苗丙是异源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得到的幼苗丁,可能是 未加倍的异源二倍体(含 18 条染色体,不可育),也可能是加倍后的异源四倍体(含 36 条染色 体),所以幼苗丁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其染色体数目可能是 36 条或 72 条;变异 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丁自交产生的戊是可育的异源四倍体,与物种甲和 物种乙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属于新物种。 6.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 A 和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相关说法错误 的是( )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 C.Q 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