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等植物有4000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植物几乎有一半分布在这里,如1975 年发现的高达70多米的望天树,曾轰动植物学界。动物以鸟类最丰富,有400多种,占全 国鸟类总数的1/3。兽类62种,如亚洲象、印度虎、云豹、小灵猫、懒猴都是稀有动物, 特别是白颊长臂猿,是灵长类比较进化的物种之一,且数量稀少,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11)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临安县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区面积达1000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的植物以“高、大 古、稀”而闻名,如树龄在1500年以上的银杏,树高50多米、胸径1米多的金钱松及稀 有的铁树、马褂木等,有“大树王国”之称。珍稀动物有云豹、穿山甲、虎纹蛙、树蛙、蝾 螈等。 (12)茂兰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南部荔波县境内。1996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乃至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的、绝无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 原生性强又比较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13)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南坪县。1997年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6万公顷,是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是一条纵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传以前有九个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沟。这里 最独特的是湖光山色,108个湖泊被当地人称为108海,连接湖泊的是几十个瀑布,碧湖 红柳、飞瀑、翠柏,色彩和谐,动静相宜,浑然天成 (14)丰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1.84万公顷,主要保护原始红松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东部,离海洋 较近,易获得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故气候温湿。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一半为东亚特有 种,如红松、沙冷杉、臭冷杉、红皮云杉等。利用价值最大的是红松,而其自然生长需100~ 200年时间才能达到20米到30米高,因而成为丰林的主要保护对象 2.污染环境的物质主要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10种主要污染环境的物质 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积累会使地球表面温度显著上升,在生态环境和地球化学方面造 成灾难。由于近代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50亿吨, 其中约有10亿吨被森林吸收,15亿吨被海洋吸收,其余25亿吨留在大气层,产生“温室 效应”。 氧化碳:随着人类大量地消耗石化燃料,造成大气中一氧化碳越来越多,它的大量积 累会破坏大气同温层的平衡。等植物有 4 000 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植物几乎有一半分布在这里,如 1975 年发现的高达 70 多米的望天树,曾轰动植物学界。动物以鸟类最丰富,有 400 多种,占全 国鸟类总数的 1/3。兽类 62 种,如亚洲象、印度虎、云豹、小灵猫、懒猴都是稀有动物, 特别是白颊长臂猿,是灵长类比较进化的物种之一,且数量稀少,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11)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临安县西北的天目山。1996 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区面积达 1 000 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的植物以“高、大、 古、稀”而闻名,如树龄在 1 500 年以上的银杏,树高 50 多米、胸径 1 米多的金钱松及稀 有的铁树、马褂木等,有“大树王国”之称。珍稀动物有云豹、穿山甲、虎纹蛙、树蛙、蝾 螈等。 (12)茂兰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南部荔波县境内。1996 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乃至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的、绝无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 原生性强又比较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13)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南坪县。1997 年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 6 万公顷,是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是一条纵深 60 多千米的山谷,相传以前有九个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沟。这里 最独特的是湖光山色,108 个湖泊被当地人称为 108 海,连接湖泊的是几十个瀑布,碧湖、 红柳、飞瀑、翠柏,色彩和谐,动静相宜,浑然天成。 (14)丰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1997 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 1.84 万公顷,主要保护原始红松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东部,离海洋 较近,易获得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故气候温湿。植物有 2 000 多种,其中一半为东亚特有 种,如红松、沙冷杉、臭冷杉、红皮云杉等。利用价值最大的是红松,而其自然生长需 100~ 200 年时间才能达到 20 米到 30 米高,因而成为丰林的主要保护对象。 2.污染环境的物质主要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 10 种主要污染环境的物质: 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积累会使地球表面温度显著上升,在生态环境和地球化学方面造 成灾难。由于近代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 50 亿吨, 其中约有 10 亿吨被森林吸收,15 亿吨被海洋吸收,其余 25 亿吨留在大气层,产生“温室 效应”。 一氧化碳:随着人类大量地消耗石化燃料,造成大气中一氧化碳越来越多,它的大量积 累会破坏大气同温层的平衡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