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Phalaenopsis、石斛兰、万代兰、文心兰 Oncidium、兜兰 (2)药用:天麻 Gastrodia elata、石斛、白芨 Bletilla striata、手参 Gymnabenia conopsea、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3)香料:香子兰 Vanilla planifolia。 6.兰科植物对昆虫传粉的适应: 兰科植物的花,形成了对昆虫传粉高度适应的结构。第一,5轮3数的 花作了极大的变形。大而具色彩的唇瓣着生在合蕊柱正面的基部(子房作 180°扭转后),上面有隆起的脊、褶片、胼胝体等,在脊的里面有分泌 蜜汁的距。第二,合蕊柱把雄蕊、雌蕊的花柱柱头结合成一个柱状体 在具有大多数种类的单雄蕊亚科里,外轮远轴的1枚雄蕊发育,花粉块 具柄和粘盘,和蕊喙及发育的2个柱头在子房扭转后均处于合蕊柱的正 面上方,排成一列,柱头凹陷,与蕊喙均充满粘液,花粉块柄和蕊喙相 连,位于合蕊柱最突出的位置,有利于昆虫接触而将整个花粉块带走。 第三,兰花由于花色鲜艳,或由于香气和唇瓣以及唇瓣附近的蜜腺而吸 引昆虫前来传粉。兰花的唇瓣始终位于合蕊柱前方,并靠近甚至包围着 合蕊柱,当昆虫由唇瓣进入花内,唇瓣向基部增厚的脊、褶、胼胝体这 些有柔韧而具弹性的构造由于昆虫的重力而下降,并由于唇瓣基部和合 蕊柱的基部紧紧相连,而引起原本就向前弯曲的合蕊柱更加向下弯,于 是蕊喙触到昆虫的头部,具有粘性的粘盘连冋蕊喙柄、花粉块柄、花粉 块在昆虫离开花朵时就被带走。第四,粘在昆虫头部的花粉块柄离开蕊 喙后由于干燥的作用,引起粘盘的收缩,使花粉块由垂直而向前弯曲 90°角,并位于昆虫头部的前端,当昆虫飞到另一朵花时,花粉块首先 接触到具有粘性的柱头面,便完成了授粉。在双雄蕊亚科里,由于内轮 2枚侧生雄蕊发育,其位置在合蕊柱两侧,花粉不形成块,亦无柄和粘 盘,但花粉囊分泌出一种粘胶物质,将花粉粒粘结在一起。成拖鞋状的 唇瓣紧紧抱着合蕊柱,三个发育的柱头合生,无粘性,位于退化成瓣状 的内轮中央雄蕊和唇瓣的掩蔽之下。当昆虫从唇瓣的前端口部进入花内 时,由于唇瓣两侧内壁极其光滑,昆虫采蜜后不能从原路退出,必须靠 自身的体重将唇瓣略为压下,而且退化雄蕊也挡住了昆虫从正面上方出 去的道路,于是只好从合蕊柱上端两侧的小孔经过,而发育的雄蕊正好 位于此处,具有粘液的花粉团便粘在昆虫的头部和身上。这一类群的柱 头也不具粘性,带有花粉团的昆虫访问另一朵花而寻找出路时,势必经 过位于中央而在退化雄蕊之下的柱头,将粘性花粉涂擦在柱头上。这样 就完成异花之间的传粉。 异花传粉是兰科植物的主要传粉方式,但有时在缺少昆虫的情况下也行 自花传粉。在兰属的墨兰,弯曲成弧状的合蕊柱,蕊喙的前端内弯,其 连着花粉块的粘盘接触到内陷的充满粘液的柱头面,然后蕊柱的顶端变 宽、变粗,下弯与柱头成啮合状,从外面再也不能看见内陷的柱头了。 这是自花传粉的例子。 兰科植物是种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之一,表现在花的结构与虫媒传粉 之间高度的适应性,雌雄蕊结合成一体,以及它们的特化,配合花被的 变态、蜜腺形态及位置,使兰科植物的传粉生殖达到异常精巧的地步, 因而也造就了繁衍的种系。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虫媒传粉是更为进化 的,因为从花结构的特化和精巧来说,是风媒花所不能比拟的。兰科植11 Phalaenopsis、石斛兰、万代兰、文心兰 Oncidium、兜兰; (2) 药用:天麻 Gastrodia elata、石斛、白芨 Bletilla striata、手参 Gymnabenia conopsea、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3) 香料:香子兰 Vanilla planifolia。 6.兰科植物对昆虫传粉的适应: 兰科植物的花,形成了对昆虫传粉高度适应的结构。第一,5 轮 3 数的 花作了极大的变形。大而具色彩的唇瓣着生在合蕊柱正面的基部(子房作 180°扭转后),上面有隆起的脊、褶片、胼胝体等,在脊的里面有分泌 蜜汁的距。第二,合蕊柱把雄蕊、雌蕊的花柱柱头结合成一个柱状体。 在具有大多数种类的单雄蕊亚科里,外轮远轴的 1 枚雄蕊发育,花粉块 具柄和粘盘,和蕊喙及发育的 2 个柱头在子房扭转后均处于合蕊柱的正 面上方,排成一列,柱头凹陷,与蕊喙均充满粘液,花粉块柄和蕊喙相 连,位于合蕊柱最突出的位置,有利于昆虫接触而将整个花粉块带走。 第三,兰花由于花色鲜艳,或由于香气和唇瓣以及唇瓣附近的蜜腺而吸 引昆虫前来传粉。兰花的唇瓣始终位于合蕊柱前方,并靠近甚至包围着 合蕊柱,当昆虫由唇瓣进入花内,唇瓣向基部增厚的脊、褶、胼胝体这 些有柔韧而具弹性的构造由于昆虫的重力而下降,并由于唇瓣基部和合 蕊柱的基部紧紧相连,而引起原本就向前弯曲的合蕊柱更加向下弯,于 是蕊喙触到昆虫的头部,具有粘性的粘盘连同蕊喙柄、花粉块柄、花粉 块在昆虫离开花朵时就被带走。第四,粘在昆虫头部的花粉块柄离开蕊 喙后由于干燥的作用,引起粘盘的收缩,使花粉块由垂直而向前弯曲 90°角,并位于昆虫头部的前端,当昆虫飞到另一朵花时,花粉块首先 接触到具有粘性的柱头面,便完成了授粉。在双雄蕊亚科里,由于内轮 2 枚侧生雄蕊发育,其位置在合蕊柱两侧,花粉不形成块,亦无柄和粘 盘,但花粉囊分泌出一种粘胶物质,将花粉粒粘结在一起。成拖鞋状的 唇瓣紧紧抱着合蕊柱,三个发育的柱头合生,无粘性,位于退化成瓣状 的内轮中央雄蕊和唇瓣的掩蔽之下。当昆虫从唇瓣的前端口部进入花内 时,由于唇瓣两侧内壁极其光滑,昆虫采蜜后不能从原路退出,必须靠 自身的体重将唇瓣略为压下,而且退化雄蕊也挡住了昆虫从正面上方出 去的道路,于是只好从合蕊柱上端两侧的小孔经过,而发育的雄蕊正好 位于此处,具有粘液的花粉团便粘在昆虫的头部和身上。这一类群的柱 头也不具粘性,带有花粉团的昆虫访问另一朵花而寻找出路时,势必经 过位于中央而在退化雄蕊之下的柱头,将粘性花粉涂擦在柱头上。这样 就完成异花之间的传粉。 异花传粉是兰科植物的主要传粉方式,但有时在缺少昆虫的情况下也行 自花传粉。在兰属的墨兰,弯曲成弧状的合蕊柱,蕊喙的前端内弯,其 连着花粉块的粘盘接触到内陷的充满粘液的柱头面,然后蕊柱的顶端变 宽、变粗,下弯与柱头成啮合状,从外面再也不能看见内陷的柱头了。 这是自花传粉的例子。 兰科植物是种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之一,表现在花的结构与虫媒传粉 之间高度的适应性,雌雄蕊结合成一体,以及它们的特化,配合花被的 变态、蜜腺形态及位置,使兰科植物的传粉生殖达到异常精巧的地步, 因而也造就了繁衍的种系。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虫媒传粉是更为进化 的,因为从花结构的特化和精巧来说,是风媒花所不能比拟的。兰科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