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4 Q致净宋地方武力 僅有二篇:1960年,張家駒撰有〈宋代的兩准山水寨一南方人民抗 金鬥爭的一種武装組織》1一文,從自衛武力結集抗金、組織及戰果 三部分,聞述隆興和議以前,兩准百姓的抗金事蹟。陶晉生師於1977 年發表的〈南宋利用山水寨的防守戰略〉一文,?則以南宋朝臣利用 山水寨從事邊防的計劃與實例,説明余玠在四川利用山水寨建構整體 防禦網的傳承;文中所揭示的例子遍及兩准荊襄及四川等宋金邊界, 但两淮地區卻是一個重要部分,對瞭解宋廷利用山水寨抗禦金、蒙的 重要性極有助益。不過,這兩篇論文各有其討論焦點,對宋廷團結、 轉化、利用、控制民間武力的成效及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乃至所產生 的影響,則論述較少。因此,筆者特以兩淮地區為對象,利用蒐集所 得的史料,參酌前人研究成果·加以討論,作為探討南宋地方武力的 一個個案· 山水寨本指自衛武力防衛的據點,在南宋有時兼指據守在山水寨 的武装力量,甚或泛指被團結的民兵。本文所述的山水寨則採廣義, 包含上述之三種情况。至於宋人常用的「團結」一詞,在唐宋時代, 常指組織訓練地方丁壮的武装力量,與現代詞義有別。3本文為行文 之便,有時用團結或組織、訓練、組訓等詞,其義則一。 張家駒,〈宋代的两淮山水寨—南方人民抗金鬥爭的一種武装組織〉,《上海 師範學院學報》,1960年第1期,頁86-92。 2陶晋生,〈南宋利用山水寨的防守戰略〉,《食貨月刊》,復刊第7卷第1、2期 (1977年4月),頁1-10。 3司馬光,《資治通鑑》(世界書局影印點校本,1970年8月再版),卷225,頁 7245,〈唐紀〉41,代宗大曆十二年五月辛亥條說:「又定諸州兵,皆有常数, 其召募給眾糧,春冬衣者,謂之『官健」;差點土人,春夏歸農,秋冬追集,給 身糧醬莱者,謂之『图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