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两淮山水寒羽 203 第五章 兩淮山水寨 地方自衛武力的發展 一、前言 宋室南遷後,准河成為其防禦金兵的前線·亦是邊防佈置的主力 所在。不過,正規軍的屯駐,只屬點的部署,而更戍制度的實施,也 使軍隊難以有效掌握雨准形势,發揮防禦功能;反之,據守山水寨的 自衛武力,在宋金戰爭的撾程中,能掌握地利的優勢,充份發揮牵制 與游擊的戰力·較有效發揮捍禦敵人與防衛鄉里的作用。宋廷為了鞏 固邊防·積極編組並訓練這些自衛武装力量,以襄助正規軍·形成捍 衛疆土的重要力量。 不過,由於宋朝強榦弱枝及以正軍制民兵的傳統,使得宋廷在團 結民間武力時,曾引起獨立性較強的山水寨民兵的反彈,加以在敵我 夾縫中生存的邊境百姓,生存環境複雜,生活資源匱乏·在面臨維護 國家與自身利益的抉擇時,有不同考量,引發宋廷的疑懼,造成中央 與地方關係的緊張。因此,藉由觀察南宋時代雨准山水寨武装力量的 發展與演變,當對民間自衛武力的組織型態以及朝廷與地方的複雜關 係,有深一層的掌握與瞭解。 近代學者對南宋兩准山水寨的論述不多。到目前為止撰述的論文
204 Q致净宋地方武力 僅有二篇:1960年,張家駒撰有〈宋代的兩准山水寨一南方人民抗 金鬥爭的一種武装組織》1一文,從自衛武力結集抗金、組織及戰果 三部分,聞述隆興和議以前,兩准百姓的抗金事蹟。陶晉生師於1977 年發表的〈南宋利用山水寨的防守戰略〉一文,?則以南宋朝臣利用 山水寨從事邊防的計劃與實例,説明余玠在四川利用山水寨建構整體 防禦網的傳承;文中所揭示的例子遍及兩准荊襄及四川等宋金邊界, 但两淮地區卻是一個重要部分,對瞭解宋廷利用山水寨抗禦金、蒙的 重要性極有助益。不過,這兩篇論文各有其討論焦點,對宋廷團結、 轉化、利用、控制民間武力的成效及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乃至所產生 的影響,則論述較少。因此,筆者特以兩淮地區為對象,利用蒐集所 得的史料,參酌前人研究成果·加以討論,作為探討南宋地方武力的 一個個案· 山水寨本指自衛武力防衛的據點,在南宋有時兼指據守在山水寨 的武装力量,甚或泛指被團結的民兵。本文所述的山水寨則採廣義, 包含上述之三種情况。至於宋人常用的「團結」一詞,在唐宋時代, 常指組織訓練地方丁壮的武装力量,與現代詞義有別。3本文為行文 之便,有時用團結或組織、訓練、組訓等詞,其義則一。 張家駒,〈宋代的两淮山水寨—南方人民抗金鬥爭的一種武装組織〉,《上海 師範學院學報》,1960年第1期,頁86-92。 2陶晋生,〈南宋利用山水寨的防守戰略〉,《食貨月刊》,復刊第7卷第1、2期 (1977年4月),頁1-10。 3司馬光,《資治通鑑》(世界書局影印點校本,1970年8月再版),卷225,頁 7245,〈唐紀〉41,代宗大曆十二年五月辛亥條說:「又定諸州兵,皆有常数, 其召募給眾糧,春冬衣者,謂之『官健」;差點土人,春夏歸農,秋冬追集,給 身糧醬莱者,謂之『图結』」·
第五章 两准山水寒 205 二、女真南侵與兩淮山水寨的興起 地方性自衛武力,產生於外患侵陵、亂事頻仍,乃至政權不穩的 時代。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史上爭亂、分裂的時期,也是地方自衛武力 興盛的時代。女真的入侵,結束了北宋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南 北對峙的時代,也是以山水寨為據點的民間自衛武力再度發展的時 期。女真擅長骑戰,於侵宋期間發揮了凌厲的攻城戰術,然而宋人或 因城的地勢難以守禦或因守城技術不佳·致使華北的許多城池相繼被 金兵所攻破;反之,奮起勤王的武装團體及由各地土豪領導的自衛武 力,卻能避入山水寨,據險自守,持久抗金。李若水在靖康元年(1126) 向宋廷報告兩河殘破及淪陷區百姓立寨自保的奏文中,就清楚的描述 道:「又於山上見有逃避之人,連綿不絕,聞各收集散亡士卒,立寨柵 以自衛,持弓刀以捍敵。金人屢遣人多方招誘,必被勦(剿)殺。可 見仗節死義,力拒敵兵,真有戀君懷上之意」,4宋廷鑒於正規軍戰力 不足,亂事擴大,各級政府無力保護百姓、維持社會秩序,乃下詔允 許百姓據險自保,於是,以捍衛鄉里為職志的民間武装團體,相繼出 現。接著東京留守宗澤結合這些武装力量,在汴京城外建立山水寨防 禦網,發揮了積極抗金的效果。5由於山寨内可以屯田,自成獨立的 經濟體系,加以形勢險峻,女真骑兵仰攻困難,是防守的有利地點, 因此,在宋金戰爭期間,利用山水寨作為避亂或抗敵的據點·是各地 4李若水,《忠愍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1,〈使還上殿箚子〉,頁4上、 下。 5《宋史》,卷360,〈宗泽傳〉,頁11280-11281
206 致南卡地方武力 自衛武力的普遍現象。6宋臣曹勛使金時,在河北相州以北,就看到 五十多處山寨,「每寨不下三萬人,其徒皆河北州縣避賊者」,1像慶 源的五馬山、太行山、永寧的白馬山、太原文水縣的西山寨、伊陽山 寨等地,都是自衛武力恃險據守,長期抗金的山寨,而活躍在中條山 一带的武装團體「紅巾」,更時常騷擾金人。8金人在華北,受到山水 寨的地方武力的牽制與游擊,使得戰力分散,相當程度緩和了趙宋政 權面臨覆滅的威脅· 南宋肇建後,江准山水寨成了百姓躲避戰禍的基地。建炎三年 (1129)十月,金帥完顏兀朮統兵再次南侵,由於宋廷疏於戰備,戰 事失利,高宗逃海避難,女真兵突破准防,深入江淮;准南地區成為 宋金雙方交鋒的主要戰場,正如葉適所述「准上四戰之場,虜敵往來 之地。9這時,自華北潰敗南下的宋兵、盗賊,乃至江淮一带的官吏 與地方勢力,為了躲避戰禍,紛紛逃入山水寨。濠州鍾離縣民王維忠 聚集鄉人據韭山為寨,與鄉人共守。韭山寨是「壘石為城,周匝四里, 又作大寨七里環繞之;戰禦之具稍備,民之願來依者凡萬餘人,維忠 選強壮充兵。韭山之勢,巍然而立,外有群山環繞之,山有泉湧出, 泉下有洞,眾泉悉注焉,洞雖不大,然不論水之多寡·或連雨會群山 之水,湊於其中,而洞能容之,俗呼為歸水洞」,維忠恃險而守,直到 6陶晉生,《南宋利用山水寨的防守戰略〉,頁1。 7曹勛,《松隱集》(文淵闕四庫全書本),卷26,〈進前十事〉’頁4。 8黄宽重,《南宋時代抗金的義軍》,頁58-59。 9周應合纂,《景定建康志》(中華書局影印,1990年初版),卷35,頁6上,参 見韓茂莉,《宋代農業地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初版),頁80
第五章 两淮山水寒 207 建炎四年(1130)五月金人命孫興知濠州,維忠不聽偽命,才率眾歸 於劉位。0而居住在泗州招信縣碑鎮的豪強劉位,於金兵進犯時候, 就聚鄉民保守横山,由其弟、姪統領,形成巨大的自衛武装力量,除 了王維忠投歸外;當時西北官宦及平民絡繹南下,聽聞劉家兵勢眾, 「故流移之人,渡江入招信,投横山為樂園。1紹興四年(1134)金 與偽齊聯兵南侵時,「北兵數萬屯宿、泗·淮海大震。吳人懲建炎暴屍 蹀血之禍,爭具舟車,徙避深山大澤曠絕無人處」。2 避禍之外,山水寨更是阻擋金兵的重要據點。紹興元年(1131) 三月,金帥完顏昌由泰州進攻水寨,一直據守通州縮頭湖水寨的梁山 泊漁人張榮,利用水退泥湾,金船不能靠岸的機會,在岸邊殺澈,大 敗金兵。3此外,在和州的雙山、雞龍二山寨,麻胡、阿育二水寨, 在廬州的浮槎、方山等寨柵,以及在滁州的獨山等寨,每寨多至二萬 餘家,遇女真騎兵,則出沒掩襲,頗有收獲。4因此,當金兵在侵犯 江淮地區時,就會出現宋臣所説:「江北諸郡之民,有誓不從賊者,往 往自為寨柵,群聚以守」的現象。當紹興十一年(1141)金人敗盟, 再犯壽春,宋將劉錡令諸軍擇地利,依水據山,遏阻金人之衝,金兵 擔心劉绮從背後牵制,不敢舉兵撾江,5則顯示山水寨發揮的防禦功 《會编》,卷138,頁7,建炎四年五月七日。 "《會编》,卷134,頁13-14,建炎三年十一月六日。 2《漓魔居士集》,卷39,頁12下-13上。 《要錄》,卷43,頁8,绍興元年三月壬子條。 14《宋會要·方域》,19之22-23,参見《玉海》,卷174,頁36上、下。 5《會编》,卷205,頁10-11,紹興十一年正月
208 致率米地方武力 能。 山水寨也是官府避難的據點。除了民間自衛武力以山水寨作為防 守的據點外,地方官吏為了避免直接受澈,也將當地官府遷移到險要 易守的山水寨,如建炎三年(1129)九月知滁州向子伋以金人來犯, 棄州治,率軍民徙居瑯琊山寨。6女真騎兵來勢洶洶,歷陽縣丞王之 道奉雙親返回家鄉無為軍,適逢金人來攻,之道率族黨鄉民,保守境 内的胡避山,以避戰禍,”當時江准一帶盗賊蜂起,百姓遭受塗炭,「獨 在胡避者,皆得免」。18為了保境安民,建炎三年(1129)十月宋廷再 度下詔,「許州縣居民自為保守。紹興初年,金人擁劉豫成立偽齊 政權,宋防江策略形成,淮南成了長江的前哨,李光即説:「長江千里, 守禦為難,若止於兩淮防託,則力省而功倍,”兩准是南宋國防的最 前線,地位益形重要。四年(1134),金、濟聯兵南侵,准南騷動。十 一月·高宗一面下詔聲討劉豫罪行,一面則下令滁、和臨澈諸州,移 治山水寨,弘以免淮南再遭蹂躪。 1《要錄》,卷28,頁7,建炎三年九月庚午。《會编》作閏八月二十四日,見卷132, 頁4下。 ”《要錄》,卷29,頁5,建炎三年十一月己酉條。 18王之道,《相山集》(文淵闊四庫全書本),卷30,〈贈故太師王公神道碑〉, 頁4上。 9《會编》,卷132,頁11。 ”李光,《莊簡集》(文淵闊四庫全書本),卷11,〈乞差文臣屯兵廬州狀》,頁 19下。 ”《宋史》,卷27,頁514
第五章 两准山水寨羽 209 三、宋金蒙和戰與山水寨武装力量的發展 紹興和議之後,宋與金以秦嶺、淮河為界。淮南東西兩路成為宋 金邊境和主要戰場,也是宋阻截金兵南侵、建立防禦體系的前哨地带。 宋廷為了建立有效的防禦體系,一方面積極將雨准險要的山水寨建構 成為守勢防禦的據點,以配合正規軍在重要地區的駐防,一方面則全 面而有系統地利用與組織兩淮的民間武力,於是以山水寨為主的自衛 武力,不僅與南宋相終始,而其組織更為複雜化紹興三十一年(1161) 六月,宋金再度爆發軍事衝突前夕,宋廷對首當其衝的兩准安至,頗 為擔心,允許淮南地區施行清野,州郡措置移治;知濠州劉光時,曾 以金兵即將渡淮為由,倉皇地驅使城内官民移徙至横澗山,2十月, 金兵攻入廬州,宋臣王權、龔濤相繼逃遁,權知州事楊春見勢不可為, 領兵突圍而出·沿焦湖團結水寨鄉兵·駐守中派河,斷絕金兵南下, 並利用時機,率水寨民兵發動攻城,奪回廬州城,3此時,安豐土豪 孫立·為了保護鄉人免受戰火蹂躪,也結集鄉里民兵移守水寨,並創 置忠勇軍,阻撓完顏亮的南侵。4 山水寨在戰爭中防禦效果受到重視,進而成為宋廷討論和戰政策 ”劉光時将濠州府移至横澗山的舉動,曾引起淮人的惶恐,宋臣韓元吉也對此提出 強烈的批評,認為横澗寨等地,雖有险阻,但不可作為州郡移治之所,参見《會 编》,卷229,頁5,紹興三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及韓元吉,《南澗甲乙稿》(文 淵閣四庫全書本),卷10,〈論淮甸箚子〉,頁8下-9下。 8《會编》,卷235,頁1-6,绍興三十一年十月十七日。 4孫應時,《燭湖集》(文淵闊四庫全書本),卷11,〈承議淮南西路轉判官方公 行状〉,頁20上-21下
210 安净宋地方武力 的焦點。如宋臣張闡向孝宗面陳禦敵守准三策中,就指出優恤山水寨 民兵及死事之家,以勸來者,是強化戰力的重要方案。5此議為宋廷 所接受,因此在張浚籌劃北伐的撾程中,責成李椿經劃准甸:椿在兩 淮地區積極綏集流民,部署屯兵,考察廬州、壽春一带軍情,巡視當 地山水寨,並作了詳密的籌劃。薛季宣也向丞相湯思退建議以陝西弓 箭手的方式,組織民兵,鼓勵江准百姓自守,「使人自為戰,制其勳賞, 一同正軍,亦嚴邊之一術也」。不過張浚被罷後,主和派的丞相湯思 退等人以保境息民為由,「盡毀其邊備山寨、水櫃之類,凡險要處有備 禦者,皆毁之」,”造成宋軍的挫敗。 隆興和議以後,宋金雖歸於和平,但孝宗志在恢復,對雨准山水 寨的經營轉趨積極。陳俊卿獻用民兵以補江上空虛·此策在兩准甚有 規模:8王之望指出雨淮是長江的屏障,利害一致:防守之策,除了 當緩急之際,兩路需相接應外,保守山水寨也很重要,「西路當據諸山 之險,以控其兵鋒,東路當扼清河之口·以斷其糧道。准西若不扼諸 山之險,而守濠、壽,以蔽障滁州,此乃劉绮、王權輩前車之覆轍也… 若吾據關守險,非徒可以自保其處,敵知吾有備,亦未必便敢深 入」,9隆興四年(1168)三月,宋廷接受知揚州莫濛的建議:「楚州 5《文忠集》,卷61,〈張閘神道碑〉,頁6上· 9《浪語集》,卷21,〈上湯相論逢事〉,頁6上 ”《朱子語類》,卷132,頁3169。 路羅大經撰,《鹩林玉露》(中華書局,1983年8月一版),卷1,甲编,〈民兵〉, 頁11。 9王之望,《漢濱集》(文淵闊四庫全書本),卷7,〈論雨淮镇戍要害奏議〉,頁 4上-6下
第五章两淮山水寨羽 211 鹽城、馬邏諸處,有路可至通、泰,欲使居民保水險,設為莊寨以自 固」。”分别將兩淮民兵納入防禦體系之中,1同時將重要的民間自衡 武力,如海州的羊家寨、楚州的李植勢力,2也一齊納入邊防體系中, 並予以獎賞。這些規劃性的措施和作法·漸現成效,因此周必大在淳 熙五年(1178)九月的奏論中就說「南渡以來,兩准團結民社·前後 條法固備」。3 開禧北伐後山水寨再度成為兩淮百姓的避難所。寧宗開禧年間, 韓侂胄發動北伐,宋金戰端再敗,兩准首當其衝,又遭受戰火的威脅, 山水寨成為两准百姓避禍的重要場所,葉適説:「去歲(開禧二年), 敵人入兩淮,七郡殘破,其民奔迸渡江,求活者幾二十萬家,而依山 傍水相聚以自固者,亦幾二十萬家」。4而這些肩負捍衛鄉土重責的武 装力量,在宋金的戰爭中,不僅被徵調參與作戰,發揮了禦敵效果, 也由於具強烈的鄉里意識,積極負起維護地方安全的任務,《鶴林玉露》 就説:「開禧用兵,禁旅多敗,而兩淮山水寨、萬弩手,率有功,…丙 寅(1207),廣大舉南牧,圍安、襄以撼荊、鄂,宣司檄召諸處兵,與 湖北義勇俱往救。諸郡兵不待見敵而潰,所過鈔略,甚於戎寇,獨義 0《宋會要·方域》,19之27。 1《宋會要·兵》,1之33-35。《文默通考》,卷156,〈兵八),頁1365。 2葉適,《莱適集·水心文集》(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5月),卷18,〈知廬 州錢之望墓誌銘〉,頁343-345。《潔膏集》’卷15,〈武功大夫鄂州江陵府駐 笱御前諸軍副都統馮公行状〉,頁18上、下。 3《文忠集》,卷141,〈論两淮民兵〉,頁10上-11上。 4《莱適集·水心文集》,卷2,〈安集两淮申省狀〉,頁10
212 数南卡地方武力 勇隨其帥進退,不敢有秋毫犯,蓋顧其室家門戶故也」。嘉定初年, 劉煸在奏章中也指出「沿邊之民習不畏虜,少少結約,皆足自固。臣 昨接伴虜使至盱眙,見龜山二、三百家獨不經兵火,問其父老,自言 長於劫寨,廣兵畏之。因思彼財二、三百家,協力已足自固」,這些 事例都説明開禧之役前後,雨淮山水寨等地方勢力,在保衛鄉里、防 禦金兵侵犯,是有正面功效的。 開禧和議之後,蒙古鐵騎南犯,華北地區陷入戰亂中,直接威脅 金朝政權,社會紛擾不安,叛金勢力相繼崛起,金的疆域日蹙。不久, 戰火蔓延到山東地區,兩准隨之成為宋、金、蒙三國勢力交锋及地方 武装力量互爭雄長的域場,3”山水寨也成了當地武装團體與叛金勢力 發展的主要據點。嘉定五年(1212),宋臣請築滁、揚州城時,制置使 黄度認為二城與山寨接鄰,當地山寨武力足以牽制金兵,不需築城; 倘若敵人攻城,「吾引山寨之兵,表裹灰射,賊安得至:其或安坐不攻, 吾居山上,視賊動息,日攻而夜擾之,彼亦吾虞,豈能暫安乎!」而 後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崔與之鑒於淮東多平夷空曠之地·只有滁州和 盱眙軍多山林,其中形勢險峻的山寨,上有泉源,可以駐紮,乃由官 修山寨,「募民築五山寨,累石為城,料簡丁壮,選材力服眾者,假以 官資統之」,以官府的力量、組訓民間武力,作為抗禦金兵南侵的基 5《鹅林玉露》,卷1,甲编,〈民兵〉,頁11。 《真文忠公文集》,卷41,〈劉文簡公神道碑〉,頁624· ”黄宽重,《南宋時代抗金的義軍》,頁210。 8《絮齋集》,卷13,〈龍圖闕學士通奉大夫尚書黄公行状〉,頁1上-36上· 9《崔清款公全錄》,卷1,頁15下-1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