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之间的矛盾来显示百年叙述的变易过程。此外,本书的写作强调问题意识,关注近百年的学术争议及其所发生的意 识形态背景 《散文卷》,宁俊红著。本卷以散文硏究为主,同时兼顾骈文与赋体的硏究。著作梳理了20世纪散文研究的曲折 历程,在此基础上,阐述20世纪里发生的骈散之争、纯杂之争等散文史理论问题,描述散文史的著述形态、散文 批评范式的演变,论述20世纪关于古代散文流派的硏究和专书硏究,同时辨析学者对骈文和赋的文体特征的辨析 和赋史、骈文史著作 《小说卷》,黄霖等著。本卷首先联系20世纪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详细描述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学术思潮,阐述 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现实主义、新人性观等思想在小说硏究中的表现,剖析传统学术方法与现代新方法在小说 批评和硏究中的运用;具体描述小说史编纂形态、小说理论硏究和文献研究等问题,并对重要的小说名著作专题性 研究 《文论卷》,黄念然著。分析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话语产生的现实语境,以硏究范式为核心对古代文论硏究 的话语形态作了逻辑整合,从空间和时间上梳理了二十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的话语分布情况,并对古代文论研究的话 语问题作了解剖;清理古代诗学、词学理论、小说理论、散文理论及戏曲理论的总体硏究状况;并专题探讨批评史 著述、体系建构、比较硏究、范畴硏究、方法论硏究、以及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等重大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反思 “文学学术史"与文学批评史既有联系而又不同。所谓"文学学术史"是在文学批评史关注文学批评与理论的基础上, 也关注文献学方面的成果和实证性硏究,是文学批评史的进一步拓展。复旦批评史在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史"的同时,就把研究视野拓展到文学学术史上,申报了教育部文科硏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叙事文学学史》、 《中国散文学史》和《中国韵文学史》,并获得立项。这些课题是目前复旦批评史同仁的主攻目标。此课题以文体 硏究为切入点,对古代有关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有关"文学¨的认识、批评、研究作一全面、系统、历史的梳理和 总结;通过向学术史研究方面的拓屐,将批评史的研究放在更广阔的学术层面上加以审视,构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学术与学说形态史 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 凹2]蒋凡《中国古文论体系探索》,载《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4期 3]党圣元《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硏究方法论管见》,载《文艺硏究》1996年第2期。 阿4]主要文章有:《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载《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文化病态 与文论失语》,载《文艺争鸣》1996年第2期;《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载《文艺理论研究》 1996年第2期;《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载《中外文化与文论》(1),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等。 阿5]曹顺庆等《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 冏6参见张少康《古代文论和当代文艺学的建设问题》,载钱中文等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陕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7年;张少康《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一—论以古代文论为母体建设当代文艺学》,载《文学评论》 1997年第2期 ⑦]蒋述卓《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融合》,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5期。 8]陈伯海《变则通,通则久”—一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载《文学遗产》2000年第1期。 参见钱中文等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0陈洪、沈立岩《也谈中国文论的失语与话语重建》,《文学评论》197年第3期 1黄霖先生《总前言》,《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东方出版中心205年版 ●关闭窗口之间的矛盾来显示百年叙述的变易过程。此外,本书的写作强调问题意识,关注近百年的学术争议及其所发生的意 识形态背景。 《散文卷》,宁俊红著。本卷以散文研究为主,同时兼顾骈文与赋体的研究。著作梳理了20世纪散文研究的曲折 历程,在此基础上,阐述20世纪里发生的骈散之争、纯杂之争等散文史理论问题,描述散文史的著述形态、散文 批评范式的演变,论述20世纪关于古代散文流派的研究和专书研究,同时辨析学者对骈文和赋的文体特征的辨析 和赋史、骈文史著作。 《小说卷》,黄霖等著。本卷首先联系20世纪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详细描述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学术思潮,阐述 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现实主义、新人性观等思想在小说研究中的表现,剖析传统学术方法与现代新方法在小说 批评和研究中的运用;具体描述小说史编纂形态、小说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等问题,并对重要的小说名著作专题性 研究。 《文论卷》,黄念然著。分析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话语产生的现实语境,以研究范式为核心对古代文论研究 的话语形态作了逻辑整合,从空间和时间上梳理了二十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的话语分布情况,并对古代文论研究的话 语问题作了解剖;清理古代诗学、词学理论、小说理论、散文理论及戏曲理论的总体研究状况;并专题探讨批评史 著述、体系建构、比较研究、范畴研究、方法论研究、以及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等重大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反思。 “文学学术史”与“文学批评史”既有联系而又不同。所谓“文学学术史”是在文学批评史关注文学批评与理论的基础上, 也关注文献学方面的成果和实证性研究,是文学批评史的进一步拓展。复旦批评史在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史”的同时,就把研究视野拓展到文学学术史上,申报了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叙事文学学史》、 《中国散文学史》和《中国韵文学史》,并获得立项。这些课题是目前复旦批评史同仁的主攻目标。此课题以文体 研究为切入点,对古代有关“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有关“文学”的认识、批评、研究作一全面、系统、历史的梳理和 总结;通过向学术史研究方面的拓展,将批评史的研究放在更广阔的学术层面上加以审视,构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学术与学说形态史。 [1] 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 [2] 蒋凡《中国古文论体系探索》,载《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4期。 [3] 党圣元《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方法论管见》,载《文艺研究》1996年第2期。 [4] 主要文章有:《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载《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文化病态 与文论失语》,载《文艺争鸣》1996年第2期;《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载《文艺理论研究》 1996年第2期;《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载《中外文化与文论》(1),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等。 [5] 曹顺庆等《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 [6] 参见张少康《古代文论和当代文艺学的建设问题》,载钱中文等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陕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7年;张少康《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论以古代文论为母体建设当代文艺学》,载《文学评论》 1997年第2期。 [7] 蒋述卓《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融合》,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5期。 [8] 陈伯海《“变则通,通则久”――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载《文学遗产》2000年第1期。 [9] 参见钱中文等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0] 陈洪、沈立岩《也谈中国文论的“失语”与“话语重建”》,《文学评论》1997年第3期。 [11] 黄霖先生《总前言》,《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版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