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庄子》内篇超越式个体人生哲学解析 《庄子》内篇超越式个人生哲兽解析 文厚泓 摘要:人生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以“现实性社会人生哲学”为主旨的先秦诸子 晢学的突破,《庄子》内篇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独特的“超越式个体人生哲学”。它以超时空的道为自我 的本体;以个体自我为晢学的主体对象;为个体自我提出了超越式的人生价值取向——通于大道而外天 下、逍遥无己。它为中国现当代晢学提供了新视域。 关键词:《庄子》;本体;自我;人生哲学 中图分类号:B2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12)03-0103-04 引题:超越式个体人生哲学的学术背景 与西方哲学、印度宗教和希伯莱神学相比,中国哲学,尤其是先秦诸子哲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现实与 实践特质;与古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一样,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哲学确立了中国哲学的主 要问题、内容与方向,“现实性社会人生哲学”是它们共同的主旨。 在先秦,以“天”为本体的哲学占主流地位。面对此起彼伏的社会动荡,墨子以“天志”为基础,提 出了“兼爱”、“非攻”的救世主张,倡导“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仁人”与“圣王”社会人生哲学;面对礼 坏乐崩,孔子也以“天”(天道、天命)为最高本体,提出了“克己复礼、“为政以德”的济世方略及“仁以为 己任”的“仁者”社会人生哲学;2孟子继其志将仁纳入到人性与天性之中,高扬人的主体性,但自我仍 是社会伦理化的自我;法家同样重视社会现实与秩序。墨家、儒家和法家主张积极应世,以阐释和解决 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旨,哲学主体是社会化、群体化了的人,没有自我,这三家都可以看着是“现实性社 会人生哲学 以杨朱为代表的“为我”自利派,以华子和瞻子为代表的贵生派将哲学主体从天下、社会返回到个 体自我,主张“重生”、“轻利”,3重视生命自我的现实自由与独立;但个体自我只是社会现实关系中的 自我,仍是以适应现实为目的,虽有人格独立性,但无超世精神,无超越社会异化意识,是一种“现实性 个体人生哲学 面对天本体的泛滥,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个体自我为哲学主体。人生苦难的根源是“我”的 有为,主张“道法自然”、“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处世策略与“贵柔”、“不争”的顺世哲学;倡导回归小国寡 民的原初自然社会状态,还没有发展出超越性的自我精神与哲学主旨,因此也是一种“现实性个体人生 哲学”。 现实性人生哲学在社会实践中常受挫折。个体自我的苦难,并没有在仁者们的奉献中减少。正是 在这样的哲学背景下,《庄子》内篇以超时空的道为本体,以个体自我为哲学主体,反对社会对个体自我 的异化,提出了以无己为人生目标的“超越式个体人生晢学”。《庄子》内篇以哲理的寓言、内省的话 语,高远的意象,展示了新的哲学天空,开创了超越社会异化的人生价值向度。本文通过对《庄子》内篇 的解析,试图展示这一“击水三千,适彼南冥”的宏大哲学气象,冀能对当前中国哲学疲惫乏力的解读与 哲学的创新,提供另一种视域。 收稿日期:2012-03-12 作者简介:文厚泓(1969-),男,湖北荆门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1 103《庄 子》内篇超越式个体人生哲 学解 析 《庄子》内篇超越式个傩人生哲学 髓析 文厚 泓 摘 要 :人 生哲学是 中国哲 学的主要 内容 。通 过对 以“现 实性 社会人 生哲 学”为主 旨的先秦诸 子 哲 学的突破 ,《庄 子》内篇开创 了中国哲学史上独特的“超越 式个体人 生哲学”。它以超 时空的道为 自我 的本体 ;以个体 自我 为哲学的主体对 象;为个体 自我提 出了超越式 的人 生价值取 向——通 于大道而外天 下、逍遥无 己。它为 中国现 当代 哲学提供 了新视 域 。 关键词 :《庄子》;本体 ;自我 ;人 生哲 学 中图分类号 :B223.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3—0103—04 一 、 引题 :超越式个体人生哲学的学术背景 与西方哲学 、印度宗教和希伯莱神学相 比,中国哲学 ,尤其是先秦诸子哲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现实与 实践特质 ;】与古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一样 ,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哲学确立 了中国哲学的主 要问题 、内容与方 向,“现实性社会人生哲学”是它们共 同的主 旨。 在先秦 ,以“天”为本体 的哲学 占主流地位。面对此起彼伏 的社会 动荡 ,墨子以“天志”为基础 ,提 出了“兼爱”、“非攻”的救世主张 ,倡导“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的“仁人”与“圣王”社会人生哲学 ;面对礼 坏乐崩 ,孔子也以“天”(天道、天命)为最高本体 ,提出了“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的济世方略及“仁以为 己任”的“仁者”社会人生哲学 ;_2孟子继其志 ,将仁纳入到人性与天性之中 ,高扬人的主体性 ,但 自我仍 是社会伦理化的 自我 ;法家同样重视社会现实与秩序。墨家 、儒家和法家主张积极应世 ,以阐释和解决 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旨,哲学主体是社会化 、群体化了的人 ,没有 自我 ,这三家都可以看着是“现实性社 会人生哲学”。 以杨朱为代表的“为我”自利派,以华子和瞻子为代表的贵生派将哲学主体从天下 、社会返 回到个 体 自我 ,主张“重生”、“轻利”,_l3重视生命 自我的现实 自由与独立 ;但个体 自我只是社会现实关系 中的 自我 ,仍是以适应现实为 目的,虽有人格独立性 ,但无超世精神 ,无超越社会异化意识 ,是一种 “现实性 个 体人 生哲 学 ”。 面对天本体的泛滥 ,老子认为 ,道是万物的根源 ,个体 自我为哲学主体。人生苦难的根源是“我”的 有为 ,主张“道法 自然”、“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处世策略与“贵柔”、“不争”的顺世哲学 ;倡导回归小国寡 民的原初 自然社会状态 ,还没有发展出超越性的自我精神与哲学主旨,因此也是一种“现实性个体人生 哲 学 ”。 现实性人生哲学在社会实践中常受挫折 。个体 自我的苦难 ,并没有在仁者们 的奉献 中减少 。正是 在这样的哲学背景下 ,《庄子》内篇以超时空的道为本体 ,以个体 自我为哲学主体 ,反对社会对个体 自我 的异化 ,提出了以无己为人生 目标的“超越式个体 人生哲 学”。《庄子》内篇 以哲理 的寓言 、内省 的话 语,高远的意象 ,展示 了新的哲学天空 ,开创 了超越社会异化的人生价值 向度 。本文通过对《庄子》内篇 的解析 ,斌图展示这一“击水三千 ,适彼南冥”的宏大哲学气象 ,冀能对当前中国哲学疲惫乏力的解读与 哲学的 新 ,提供另一种视域。 收稿 日期 :2012—03—12 作者简 介 :文厚 泓(1969一),男 ,湖北荆 门人 ,中央 民族 大学藏 学院博 士研 究生 ,北京 ,1o00g1。 103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