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从目前出版界看,易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属于古籍整理,这 类著作出版相对困难,这恐怕出自两方面的原因:从出版者看, 这类书远离现实,读者较少,市场疲软,发行困难,不会有丰厚的 利润。从研究者看,整理和研究易学文献需要专门的易学、古 文、历史知识,有一定难度,对于从事哲学、史学、文学理论研究 等社科工作者来说,撰写此类著作往往不被认可,故宁愿把精力 花在其他方面,也不愿在易学典籍整理上下工夫。基于以上原 因,近几年大陆易学典籍出版不尽人意,有的古籍出版社出版过 系列丛书,但或为未加整理和研究的影印本,或不成系列,或只 整理不研究。对于这种状况,易学研究者感到非常痛心,而又万 般无奈。 1991年,在刘大钧教授倡导和推动下,山东大学成立了周 总序 易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之始,正值大陆《周易》热兴起之时,刘大 钩教授和中心全体成员在制定研究规划时,并未急功近利而凑 时之热闹,仅以出书为目的,而是把长期无人问津的、高难度 的易学史和易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列为重点之一,并拟订出版 五 套易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丛书,期望在完成本项目之后,撰写 部易学史,从而推动国内易学向更深层次发展。但由于经费 和人力等问题,这个计划长期被搁置。199年,山东大学易学 研究中心参加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评选;2000年,山东 大学周易研究中心更名为“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以 学科优势正式被确立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 各位评审专家建议下,把长期搁置的课题重新调整,作为基地重 大课题而立项,鄙人有幸成为项目负责人。 自孔子学《易》传《易》,至今已有几千年,易学图书浩如烟 海。据有关学者不完全统计,古今易学著作多达六七千种,其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