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 第二章卷字的三种用法 虚构的案例中,道德本能会告诉我们,这样的行为是励志的,而不是应该抨击的。于是, 结论似乎成为了,只要让自己的学习与成绩能用上,无论具体的行为如何,都不应该称 为卷。 那么,到底怎样的个体才能称为卷呢?采访中普遍的回答是:刷存在感、炫耀、引起 反感等等才是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习的同时去引起关注,以各种方式去显性或 隐性地炫耀自己学习努力,才能称为卷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各种方式”未必就 是直说自己努力、厉害,其至可以是它的反面一反复强调自己的不足,以至把自己的 长处都说成不足。这种奋怪的“炫耀”被称为“卖弱”,将在第五章中讨论细节。以上的 解释看似合理,但其中仍然有一个逻辑的陷阱:在这个定义里,个人的内卷也就相当于 努力再附加上努力的动机是炫耀,可努力本身总会是因为知识性或者工具性的目标,炫 耀只是附带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说一个人“卷”的时候,我们反感的行为只是对他人 的恶意,而不是行为本身。对于炫耀的反感,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在内卷所表示的过度竞 争的本义中了 在这类回答之外,还有一种回答:比如资料等不愿意分享,他人来问时假装不会,这 些称得上负面的卷。关于这件事,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20饭某学院的某误一直以 安排十分不合理出名,例如有一项在大家几平什么也没学到时布置的大作业论文。大部 分人选择在群里讨论,交流思路,但正当大家交流时,有一个匿名突然出来说,TA已经 在淘宝上找到人代写了3,花了几十块线,结采好像还不错。当大家问TA淘宝上的人大 概是什么思路的时候,TA表示,这肯定不能告诉你们,“不然这钱不就白花了吗”。在 这个案例发生的时候,不少人都指责当事人“卷”,事实上,这样的场景才贴近内卷的本 义:本身使用了恶性行为参与竞争,且这样的恶性是以让自己获得优胜为目的的,如果 大家想与之抗衡,就容易陷入更恶性的竞争中去。 结合上面的这些讨论,我们否定了几种可能:知识性的学习当然不能称为卷,工具 性的学习也不是卷,而为了炫耀的努力所被反感的只是炫耀,而不是努力本身。与这些 说法相对,只有竞争本身利用了恶性的方法,才是贬义的卷在个人上的内涵。事实上,如 果想确定一些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卷,不妨去想想“如果大家都这样,最后的结果是正面 的还是负面的”。只要方法本身是良性的,最后至少可以有收获更多知识、技能的结果, 而如果是恶性的方法,只会导致更恶性的滑坡 2.2岛民 个人进路的讨论暂时到此为止。虽然只是简单地讨论了个人内卷的几种说法,也不 难看出,真正内卷的个人是不可能很多的。大部分被称为卷的人,几乎都只是普通的努 力,最多在努力之上有些小小的虚荣而己。这或许也是“卷王”一词得到了如此广泛使 用的原因。可是,身边的焦虑与真实的困境似乎又在暗示,问题不可能如此简单。于是, 我们来看看定义在集体上的内卷。 关于集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误解就是,内卷的集体并不是集体的内卷。正如上一节 说的,不管是怎样的集体,其中能称之为卷的个人总是少数。那么,为何有些集体会让 3代写行为自然是完全错误的,即使课程不合理也不能以这样的不诚信去对待。不过本报告讨论主避为 内卷,因此不多叙述代写的问题所在。 8 第二章 卷字的三种用法 虚构的案例中,道德本能会告诉我们,这样的行为是励志的,而不是应该抨击的。于是, 结论似乎成为了,只要让自己的学习与成绩能用上,无论具体的行为如何,都不应该称 为卷。 那么,到底怎样的个体才能称为卷呢?采访中普遍的回答是:刷存在感、炫耀、引起 反感等等才是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习的同时去引起关注,以各种方式去显性或 隐性地炫耀自己学习努力,才能称为卷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各种方式”未必就 是直说自己努力、厉害,甚至可以是它的反面——反复强调自己的不足,以至把自己的 长处都说成不足。这种奇怪的“炫耀”被称为“卖弱”,将在第五章中讨论细节。以上的 解释看似合理,但其中仍然有一个逻辑的陷阱:在这个定义里,个人的内卷也就相当于 努力再附加上努力的动机是炫耀,可努力本身总会是因为知识性或者工具性的目标,炫 耀只是附带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说一个人“卷”的时候,我们反感的行为只是对他人 的恶意,而不是行为本身。对于炫耀的反感,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在内卷所表示的过度竞 争的本义中了。 在这类回答之外,还有一种回答:比如资料等不愿意分享,他人来问时假装不会,这 些称得上负面的卷。关于这件事,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20 级某学院的某课一直以 安排十分不合理出名,例如有一项在大家几乎什么也没学到时布置的大作业论文。大部 分人选择在群里讨论,交流思路,但正当大家交流时,有一个匿名突然出来说,TA 已经 在淘宝上找到人代写了3,花了几十块钱,结果好像还不错。当大家问 TA 淘宝上的人大 概是什么思路的时候,TA 表示,这肯定不能告诉你们,“不然这钱不就白花了吗”。在 这个案例发生的时候,不少人都指责当事人“卷”,事实上,这样的场景才贴近内卷的本 义:本身使用了恶性行为参与竞争,且这样的恶性是以让自己获得优胜为目的的,如果 大家想与之抗衡,就容易陷入更恶性的竞争中去。 结合上面的这些讨论,我们否定了几种可能:知识性的学习当然不能称为卷,工具 性的学习也不是卷,而为了炫耀的努力所被反感的只是炫耀,而不是努力本身。与这些 说法相对,只有竞争本身利用了恶性的方法,才是贬义的卷在个人上的内涵。事实上,如 果想确定一些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卷,不妨去想想“如果大家都这样,最后的结果是正面 的还是负面的”。只要方法本身是良性的,最后至少可以有收获更多知识、技能的结果, 而如果是恶性的方法,只会导致更恶性的滑坡。 2.2 岛民 个人进路的讨论暂时到此为止。虽然只是简单地讨论了个人内卷的几种说法,也不 难看出,真正内卷的个人是不可能很多的。大部分被称为卷的人,几乎都只是普通的努 力,最多在努力之上有些小小的虚荣而已。这或许也是“卷王”一词得到了如此广泛使 用的原因。可是,身边的焦虑与真实的困境似乎又在暗示,问题不可能如此简单。于是, 我们来看看定义在集体上的内卷。 关于集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误解就是,内卷的集体并不是集体的内卷。正如上一节 说的,不管是怎样的集体,其中能称之为卷的个人总是少数。那么,为何有些集体会让 3代写行为自然是完全错误的,即使课程不合理也不能以这样的不诚信去对待。不过本报告讨论主题为 内卷,因此不多叙述代写的问题所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