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有企业由于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丧失了持久生产的原动力,使企业自身 再地陷入困境,国有企业的改革迫在眉睫。根据国有企业改革沿着由“放权让利”到“转换 经营机制”的路径转换,又可以将二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1979-1992年)主要是以“放权让利”为主线,是一种不对 传统体制形成根本性冲击的表层化分权式改革。由于是初始性改革,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实 的理论基础,以放权让利为诱饵启动的国有企业改革不免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其目的 主要是对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形成激励,以改变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这一阶段的改革主 要缺陷在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不明确,对当时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不足,主要 局限于认为国有企业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和激励,没有涉及到产权等体制上的根本性问题 第二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至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线展开的。邓小平南 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之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由分权让利转向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由表 层的行政性分权转向企业制度创新一一创建公司制,由企业改革的单项突进转向以企业改革 为主线的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式改革。这一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明晰企业产权 和实现政企分开的主线展开的,在实践上则以推行股份制,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为基 点,已经深入到对国有企业自身体制的改革,并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导向下 推出了价格、税收、财政、金融及外汇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总体配套联动式改革,因而第 二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均超过了第一阶段改革,其改革的难度也远远超过了 前一阶段。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孕育了大量的非国有企业,也即我们常 说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生长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 形式共同发展的直接结果。非国有企业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也可以是公司制的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另外,非国有企业中有一类特 殊的企业,即乡镇企业,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村)举 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是农村的社队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自我内部转移和消化 的结果 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格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包括上述的国有企业和非 国有企业外,还包括所谓的“三资”企业,即外商投资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 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种。三资企业起初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为了 引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的生产力发展而设立的,而现在三资企业在国民经济 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就业、出口等方面 戴歌新著:《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第51页 共25页,第8页共25页,第8页 国有企业由于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丧失了持久生产的原动力,使企业自身一 再地陷入困境,国有企业的改革迫在眉睫。根据国有企业改革沿着由“放权让利”到“转换 经营机制”的路径转换,又可以将二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1979-1992 年)主要是以“放权让利”为主线,是一种不对 传统体制形成根本性冲击的表层化分权式改革。由于是初始性改革,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实 的理论基础,以放权让利为诱饵启动的国有企业改革不免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其目的 主要是对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形成激励,以改变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这一阶段的改革主 要缺陷在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不明确,对当时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不足,主要 局限于认为国有企业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和激励,没有涉及到产权等体制上的根本性问题。 第二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1992 年至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线展开的。邓小平南 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之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由分权让利转向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由表 层的行政性分权转向企业制度创新——创建公司制,由企业改革的单项突进转向以企业改革 为主线的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式改革。这一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明晰企业产权 和实现政企分开的主线展开的,在实践上则以推行股份制,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为基 点,已经深入到对国有企业自身体制的改革,并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导向下, 推出了价格、税收、财政、金融及外汇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总体配套联动式改革,因而第 二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均超过了第一阶段改革,其改革的难度也远远超过了 前一阶段。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孕育了大量的非国有企业,也即我们常 说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生长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 形式共同发展的直接结果。非国有企业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也可以是公司制的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另外,非国有企业中有一类特 殊的企业,即乡镇企业,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村)举 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是农村的社队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自我内部转移和消化 的结果。 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格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包括上述的国有企业和非 国有企业外,还包括所谓的“三资”企业,即外商投资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 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种。三资企业起初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为了 引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的生产力发展而设立的,而现在三资企业在国民经济 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就业、出口等方面。  戴歌新著:《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第 51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