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十一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肠道细菌移位 的概念,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2.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诱因和发病经过,熟悉肺功能不全和肝衰竭 的发生机制及各系统和器官衰竭的临床判定标准。 3.了解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防治原则 二、知识点纲要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概念 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过程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器官功能损害和障碍,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如果功能损害达到衰竭的程度,则称为多器官衰竭(MOF)或多系统器官衰竭 (MSOF)。这几个术语无本质区别,可互换。MODS 包括器官损害由轻到重的全过程, MOF(MSOF)则为晚期危重阶段。 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理生理变化复杂,死亡率高。MODS 具有两个显著的病 理生理紊乱:1)全身炎症瀑布式反应失控性激活;2)氧摄入和氧传递比例失衡。 (二)病因和发病经过 1. 病因 (1)严重创伤和大手术; (2)重症感染和败血症(掌握败血症和非菌血症性临床败血症 的概念) ; (3)严重休克。大量输血输液、吸氧浓度过高、术后治疗错误、单核吞 噬细胞功能障碍等,可促进 MODS 的发生, 2.发病经过 (1)单相速发型: 亦称原发型或“一次打击”;(2) 双相迟发型: 较常见,又称为继 发型或“二次打击。 ( 三 ) 发病机制 1. 器官血流量减少和再灌流损伤(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 微循环向器官运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带走代谢废物。微循环障碍为 MODS 发生的中心环 节。 各种病因严重时均可诱发休克,造成微循环缺血淤血和血液再分配;血栓素和白三 烯等也促使小血管收缩;创伤和严重感染等启动凝血途径,微血栓形成,阻塞微循 环。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和酸中毒,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组织水肿,氧弥散障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停止,三羧酸循环障碍,ATP 合成减 少,引起器官功能损伤和衰竭。 缺血/再灌注时,通过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多、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线粒体的单 电子还原增多及儿茶酚胺的自氧化,形成大量氧自由基。后者通过生物膜脂质过氧 化、细胞内 Ca2+超载、诱导炎症介质产生等机制,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2.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 炎症介质分为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两大类。前者包括 TNFα、IL-1、IL-6、IL-8、C5a、 PAF 等,介导全身炎症反应;后者包括 IL-4、IL-10、IL-11、可溶性 TNFα受体、转 化生长因子等,参与代偿性抗炎反应。正常机体,促炎反应和抗炎反保持平衡。在感 染,休克和创伤时,细菌和非细菌性多种激动剂可激活机体各种体液系统(例如,补 体,凝血)和细胞系统(嗜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导致众多介第三十一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肠道细菌移位 的概念,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2.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诱因和发病经过,熟悉肺功能不全和肝衰竭 的发生机制及各系统和器官衰竭的临床判定标准。 3.了解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防治原则 二、知识点纲要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概念 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过程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器官功能损害和障碍,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如果功能损害达到衰竭的程度,则称为多器官衰竭(MOF)或多系统器官衰竭 (MSOF)。这几个术语无本质区别,可互换。MODS 包括器官损害由轻到重的全过程, MOF(MSOF)则为晚期危重阶段。 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理生理变化复杂,死亡率高。MODS 具有两个显著的病 理生理紊乱:1)全身炎症瀑布式反应失控性激活;2)氧摄入和氧传递比例失衡。 (二)病因和发病经过 1. 病因 (1)严重创伤和大手术; (2)重症感染和败血症(掌握败血症和非菌血症性临床败血症 的概念) ; (3)严重休克。大量输血输液、吸氧浓度过高、术后治疗错误、单核吞 噬细胞功能障碍等,可促进 MODS 的发生, 2.发病经过 (1)单相速发型: 亦称原发型或“一次打击”;(2) 双相迟发型: 较常见,又称为继 发型或“二次打击。 ( 三 ) 发病机制 1. 器官血流量减少和再灌流损伤(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 微循环向器官运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带走代谢废物。微循环障碍为 MODS 发生的中心环 节。 各种病因严重时均可诱发休克,造成微循环缺血淤血和血液再分配;血栓素和白三 烯等也促使小血管收缩;创伤和严重感染等启动凝血途径,微血栓形成,阻塞微循 环。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和酸中毒,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组织水肿,氧弥散障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停止,三羧酸循环障碍,ATP 合成减 少,引起器官功能损伤和衰竭。 缺血/再灌注时,通过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多、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线粒体的单 电子还原增多及儿茶酚胺的自氧化,形成大量氧自由基。后者通过生物膜脂质过氧 化、细胞内 Ca2+超载、诱导炎症介质产生等机制,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2.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 炎症介质分为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两大类。前者包括 TNFα、IL-1、IL-6、IL-8、C5a、 PAF 等,介导全身炎症反应;后者包括 IL-4、IL-10、IL-11、可溶性 TNFα受体、转 化生长因子等,参与代偿性抗炎反应。正常机体,促炎反应和抗炎反保持平衡。在感 染,休克和创伤时,细菌和非细菌性多种激动剂可激活机体各种体液系统(例如,补 体,凝血)和细胞系统(嗜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导致众多介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