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前发展的。如果说,科学注重的是观察、实验和归纳思维,艺术注重的是想象 力和形象思维,神学注重的是天启、信仰和演绎思维,那么,哲学注重的则是人生境 界和辩证思维。 哲学思维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前提性的、刨根究底的思维。正是这 点决定了晢学探索乃是激动人心的思维之旅,哲学思维并不是那种专拣细枝末节着 眼的佣仆式思维。德国晢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佣仆心中无英雄。意思就是说,佣仆 永远看不到他们所服侍的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因为他们着眼的只是伟大人物吃喝拉 撒这些细枝末节。晢学思维是从大处着眼的。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人在宇 宙中不过是一个微粒,但人的大脑却可以包容并思索整个宇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帕斯卡尔把他最重要的著作称作《思想录》,而把人称作“会思想的芦苇”。我们认 为,包罗万象的哲学思维拥有以下四个触角 触角一:伸向外部世界 尽管宇宙大爆炸理论被越来越多的观测和发现所证实,但仍有诸多谜团没有得 到破解。许多问题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 古希腊晢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已告诉我们,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奇。确实 人一旦出生,来到这个大千世界上,有许多现象都会引起他的惊奇。比如,自然界发 生的种种现象一一风、雨、雷、电、虹、冰雹、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日食、月蚀。 人们特别感兴趣,而又特别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这个地球,乃至整个 宇宙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还是从其他的东西演化过来的?我们人类是从其他生物 演化而来的,还是由超自然的神灵创造出来的?正像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留下的 那幅著名的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为了消除这些困惑, 人类走上了漫长的思维之路。初民们留下的美丽而富于想象力的神话传说,无一不蕴 含着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猜测、想象和解答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思考的深入,尽管人类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宇宙在局部和细 节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但难以置信的是,在20世纪的前面30年,人类对宇宙的起 源仍然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下。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中发现了星系光谱 的红移现象,而且离地球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这一现象表明, 宇宙处于膨胀状态中。正如史蒂芬·霍金所说的:“宇宙膨胀的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 的智慧革命之一。”这一假设很快得到了天文学界的认同,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牛 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现在想来,如果只有万有引力的话,宇宙就会塌陷 到一个点上。而这样的状况之所以没有出现,就是因为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中,而向 外的膨胀的力抵消了向内的引力 然而,一旦人们接受了宇宙膨胀的假设,一个新问题又产生了,究竟什么原因 导致了这样的结果?1948年,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进一步提出了宇宙大爆炸 的理论假设。按照这种假设,宇宙最初是由高密度、高温度,而其体积又无限小的原 始物质构成的。这些原始物质发生了大爆炸,其碎片向四面八方飞溅开来,并随着温 度的下降而不断膨胀,形成了目前我们居住在其中的宇宙。这个大胆的假设自然而然 地使人们联想起,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755年出版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的关于一起向前发展的。如果说,科学注重的是观察、实验和归纳思维,艺术注重的是想象 力和形象思维,神学注重的是天启、信仰和演绎思维,那么,哲学注重的则是人生境 界和辩证思维。 哲学思维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前提性的、刨根究底的思维。正是这 一点决定了哲学探索乃是激动人心的思维之旅,哲学思维并不是那种专拣细枝末节着 眼的佣仆式思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佣仆心中无英雄。意思就是说,佣仆 永远看不到他们所服侍的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因为他们着眼的只是伟大人物吃喝拉 撒这些细枝末节。哲学思维是从大处着眼的。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人在宇 宙中不过是一个微粒,但人的大脑却可以包容并思索整个宇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帕斯卡尔把他最重要的著作称作《思想录》,而把人称作“会思想的芦苇”。我们认 为,包罗万象的哲学思维拥有以下四个触角: 触角一:伸向外部世界 尽管宇宙大爆炸理论被越来越多的观测和发现所证实,但仍有诸多谜团没有得 到破解。许多问题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已告诉我们,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奇。确实, 人一旦出生,来到这个大千世界上,有许多现象都会引起他的惊奇。比如,自然界发 生的种种现象——风、雨、雷、电、虹、冰雹、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日食、月蚀。 人们特别感兴趣,而又特别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这个地球,乃至整个 宇宙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还是从其他的东西演化过来的?我们人类是从其他生物 演化而来的,还是由超自然的神灵创造出来的?正像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留下的 那幅著名的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为了消除这些困惑, 人类走上了漫长的思维之路。初民们留下的美丽而富于想象力的神话传说,无一不蕴 含着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猜测、想象和解答。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思考的深入,尽管人类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宇宙在局部和细 节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但难以置信的是,在 20 世纪的前面 30 年,人类对宇宙的起 源仍然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下。1929 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中发现了星系光谱 的红移现象,而且离地球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这一现象表明, 宇宙处于膨胀状态中。正如史蒂芬·霍金所说的:“宇宙膨胀的发现是 20 世纪最伟大 的智慧革命之一。 ”这一假设很快得到了天文学界的认同,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牛 顿在 17 世纪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现在想来,如果只有万有引力的话,宇宙就会塌陷 到一个点上。而这样的状况之所以没有出现,就是因为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中,而向 外的膨胀的力抵消了向内的引力。 然而,一旦人们接受了宇宙膨胀的假设,一个新问题又产生了,究竟什么原因 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1948 年,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进一步提出了宇宙大爆炸 的理论假设。按照这种假设,宇宙最初是由高密度、高温度,而其体积又无限小的原 始物质构成的。这些原始物质发生了大爆炸,其碎片向四面八方飞溅开来,并随着温 度的下降而不断膨胀,形成了目前我们居住在其中的宇宙。这个大胆的假设自然而然 地使人们联想起,德国哲学家康德在 1755 年出版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的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