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作为一部需要实景拍摄的记录片,《含泪活着》在影像上不可能太精 致。相反,受制于拍摄场地、光线、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因素,影片的许多镜头显 得粗糙。当然,这种粗糙不仅是记录片的某种特点,也是《含泪活着》试图为观 众呈现的生活常态。而且,影片在不能突出视听震撼的情况下努力追求剪辑上的 精巧并在一些空镜头中融注了丰富的情感与寓意。 影片补叙丁尚彪为了生计逃离北海道去东京时,就在画面中融入了人生寓意:在 片漆黑中,一个人影(因为是补拍,不可能出现人的脸部特写,但这恰恰因模 糊而成就了“普遍性”)打着手电筒在道路上摸索前行。当这个镜头多次出现之 后,它就不再是现实的物质复原,而是浓缩了许多像丁尚彪一样来到日本的中国 人的共同经历:凭着微弱的希望之光,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这时,再对应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丁尚彪在东京回家时走过的铁轨,那同样是关于“道 路”、“方向”的隐晦书写。 后来,丁尚彪一家三口分居三个城市,影片有意识地运用平行剪辑形成时 空的交替和同现,既呈现三人不同的生活状态,又有内在的情感线索贯穿其中。 在影片涉及的三个城市中,对东京的刻画最为细腻;对于上海,影片也是从繁华 表象下的真实生存这样一个角度来呈现的,既关注上海的高楼与街道,也关注石 库门里拥挤的生存状态,以及普通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纽约,影片的影像呈 现最为简略,但有三处将镜头对准了自由女神像 作为一部记录片,《含泪活着》在有限的技术和资金条件下,难能可贵 地在三次拍摄自由女神像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影片中第 次出现自由女神像时,丁晽还在中国,但她的目标是纽约。影片先在俯拍中呈现 自由女神像的脸部特写,镜头拉远,成大远景,将自由女神像消融于天高地迥的 林立高楼中。这个镜头既从宏观上说明了丁晽的志存高远,也从微观的角度说明 了她理想的具体(纽约州立大学);第二次出现自由女神像时,丁晽已经来到纽 约。这次,影片用了推镜头来逐渐逼近自由女神像,就像丁晽无限接近自己的人 生目标;自由女神像第三次时出现时,是母亲陈忻星获得了签证,可以去美国看 望女儿了,这时出现在纽约学习的丁晽,她时尚漂亮了许多,也独立了许多。这 时,镜头切到自由女神手中的书(《人权宣言》)和火炬的特写,再切成全景, 又推近,最后仰拍。在这一组镜头中,影片为观众更为细腻地展现了自由女神像 的特征和具体内涵,尤其火炬的意象,成了丁晽光明前景的某种隐喻 此外,影片在表现那些亲人相聚的场面时,没有一味煽情,而是保持了 相当的克制,虽然也用悠扬的音乐来伴奏,用慢镜头来复沓与抒情,但在动作上 却绝无任何的做作,而是捕捉那些最真实自然的细节。如时隔8年后父女相见,双 方更多的是平静,父亲除了固执地帮女儿拎手提箱,还发现女儿有了白头发,甚 至发现女儿割了双眼皮。这些细节,看似琐碎,但细腻得令人心痛。一一只有经 历了最深沉的思念,才会使丁尚彪注意到女儿变成双眼皮了。 作为一部记录片,《含泪活着》似乎应着眼于事件的记录与讲述,但影 片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了细节的捕捉和渲染,并在一些构图和镜头运动方面足够 用心,使影片既有感人的故事、真挚的情感、深刻的人生思考,也有令人回味无 穷的影像语言、真实细腻的生活细节和精巧的剪辑手法。 影片的最后,丁晽即将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妇幼医生,丁尚彪 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准备回国。在回中国之前,他独自一人来到了北海 道,这里是他日本之行的起点,他觉得也应在这里结束。在离开北海道时,他深 深对着他学习过的地方鞠躬。这是告别一段历史,也是记取一段岁月,更是感恩 段生活。在回国的飞机上,丁尚彪久久地双手合十祈祷,往事历历在目,种种 的艰辛和短暂相聚的喜悦都在这样的时刻涌上心头,他同样在铭记,在感恩,在 憧憬· 因 LOSE WIINO口作为一部需要实景拍摄的记录片,《含泪活着》在影像上不可能太精 致。相反,受制于拍摄场地、光线、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因素,影片的许多镜头显 得粗糙。当然,这种粗糙不仅是记录片的某种特点,也是《含泪活着》试图为观 众呈现的生活常态。而且,影片在不能突出视听震撼的情况下努力追求剪辑上的 精巧并在一些空镜头中融注了丰富的情感与寓意。 影片补叙丁尚彪为了生计逃离北海道去东京时,就在画面中融入了人生寓意:在 一片漆黑中,一个人影(因为是补拍,不可能出现人的脸部特写,但这恰恰因模 糊而成就了“普遍性”)打着手电筒在道路上摸索前行。当这个镜头多次出现之 后,它就不再是现实的物质复原,而是浓缩了许多像丁尚彪一样来到日本的中国 人的共同经历:凭着微弱的希望之光,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这时,再对应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丁尚彪在东京回家时走过的铁轨,那同样是关于“道 路”、“方向”的隐晦书写。     后来,丁尚彪一家三口分居三个城市,影片有意识地运用平行剪辑形成时 空的交替和同现,既呈现三人不同的生活状态,又有内在的情感线索贯穿其中。 在影片涉及的三个城市中,对东京的刻画最为细腻;对于上海,影片也是从繁华 表象下的真实生存这样一个角度来呈现的,既关注上海的高楼与街道,也关注石 库门里拥挤的生存状态,以及普通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纽约,影片的影像呈 现最为简略,但有三处将镜头对准了自由女神像。      作为一部记录片,《含泪活着》在有限的技术和资金条件下,难能可贵 地在三次拍摄自由女神像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影片中第一 次出现自由女神像时,丁晽还在中国,但她的目标是纽约。影片先在俯拍中呈现 自由女神像的脸部特写,镜头拉远,成大远景,将自由女神像消融于天高地迥的 林立高楼中。这个镜头既从宏观上说明了丁晽的志存高远,也从微观的角度说明 了她理想的具体(纽约州立大学);第二次出现自由女神像时,丁晽已经来到纽 约。这次,影片用了推镜头来逐渐逼近自由女神像,就像丁晽无限接近自己的人 生目标;自由女神像第三次时出现时,是母亲陈忻星获得了签证,可以去美国看 望女儿了,这时出现在纽约学习的丁晽,她时尚漂亮了许多,也独立了许多。这 时,镜头切到自由女神手中的书(《人权宣言》)和火炬的特写,再切成全景, 又推近,最后仰拍。在这一组镜头中,影片为观众更为细腻地展现了自由女神像 的特征和具体内涵,尤其火炬的意象,成了丁晽光明前景的某种隐喻。      此外,影片在表现那些亲人相聚的场面时,没有一味煽情,而是保持了 相当的克制,虽然也用悠扬的音乐来伴奏,用慢镜头来复沓与抒情,但在动作上 却绝无任何的做作,而是捕捉那些最真实自然的细节。如时隔8年后父女相见,双 方更多的是平静,父亲除了固执地帮女儿拎手提箱,还发现女儿有了白头发,甚 至发现女儿割了双眼皮。这些细节,看似琐碎,但细腻得令人心痛。——只有经 历了最深沉的思念,才会使丁尚彪注意到女儿变成双眼皮了。      作为一部记录片,《含泪活着》似乎应着眼于事件的记录与讲述,但影 片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了细节的捕捉和渲染,并在一些构图和镜头运动方面足够 用心,使影片既有感人的故事、真挚的情感、深刻的人生思考,也有令人回味无 穷的影像语言、真实细腻的生活细节和精巧的剪辑手法。      影片的最后,丁晽即将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妇幼医生,丁尚彪 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准备回国。在回中国之前,他独自一人来到了北海 道,这里是他日本之行的起点,他觉得也应在这里结束。在离开北海道时,他深 深对着他学习过的地方鞠躬。这是告别一段历史,也是记取一段岁月,更是感恩 一段生活。在回国的飞机上,丁尚彪久久地双手合十祈祷,往事历历在目,种种 的艰辛和短暂相聚的喜悦都在这样的时刻涌上心头,他同样在铭记,在感恩,在 憧憬……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