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学报(双月刊) 2004年第29卷第1期 概没有人能够知晓了;至于穷究神妙的奥理,通晓万物的变存乎其人。默而成,不言而信,存乎德性。叫p13,p1圣人作 化就是美德隆盛所致。显然“生生”就是阴阳和合也是自然八卦,写系辞,断吉凶。其所做的卦形和卦辞包含了天下万 生命的延续 物的变化、吉凶。易道神奇彰明在于人的运用,圣人默默地 《易传》反复申明了由天地万物到人事;由人事到天地万修行而有所成就,不以言语而显于天下在于其深厚的德性 物的“生生”的思想。《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也在于其为人的榜样作用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于《屯》。“屯”是充满盈溢 圣人之所以伟大还在于圣人给人类四种正道,指引人们 的意思,也是万物开始萌生的意思。《序卦传》又说:“有天地进入道义之门,成就君子事业。《易传·系辞上》说:“《易》有 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 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 然后礼仪有所错。”天地万物有“生生”的时间次序,也有“生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 生”的等级次序。由此才有家庭、社会的和谐有序。如前文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 所述,整个乾坤八卦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说卦传》说:“乾 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 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 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 谓之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 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乾坤父母卦率领六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 个子女卦组成六十四卦,展开了一幅完整的生命序列图景。焉'此之谓也。p8P4《周易》是圣人用来穷极深奥的事 《易传》不仅说明“阴阳”、“生生”等晢学命题,而且它有更高理研判事机的微妙的书。只有穷极深奥的事理,才能贯通 的目标和理想。 天下的心志,只有研判微妙的事机,才能成就天下的事务只 第三,天人合一与圣贤理想是《易传》生命哲学的最高境有神奇地贯通易道,才能不必急速而万事速成,无须行旅而 界。所谓的“境界”就是人对宇宙、人生、社会感悟程度和价目的自至。孔子赞叹说:“《周易》中包含了四种圣人运用的 明了《易传》的境界 穷里尽性以至于命”,也就是位,认为“圣人之道四”的价值使人能够具体把握和应用,深 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按照自然、人事的研易理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虽然“《易》无思也,无为 本有规律办事,不增不减,谨慎恐惧。换言之,就是高度的天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有神秘的色彩,但是无疑 人合一、生命和谐和成就圣人的理想境界 《周易》成为后世宋明理学心性论以及后世三教合一的哲学 《易传》多次提到“君子”、“大人”“圣人”等理想人格,向思想的活水源头,为后世的工夫论,人生境界说奠定了坚实 这些人学习,按照阴阳“生生”的意志就可以天人合一,万物的基础4 体。《乾》卦《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 孔子在《易传嚓辞上》说“《易》,其至矣乎!夫《易》,圣 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体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 后天而奉天时。大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5《周易》 乎?p所谓的“大人”,其德行能够合天地,覆载万物;的道理己经至善至美了!圣人以它崇高其德行,扩展其事 其圣明合日月,普照大地;其进退合四时,井然有序;其吉凶业。智慧贵在崇高,礼节贵在谦卑。崇高效法天,谦卑效法 合鬼神,神妙莫测。其先于天象而行动不能违背天,后于天地。天地定位《易》理畅通其中。成就崇高的德性,不停地蕴 象而处事,仍能奉行天道的运行规律。显然,这种人已经与存涵养,也就进入了道义之门。再结合《坤》卦《文言》“君子 天地、日月时间、鬼神合为一体,达到了高度的天人合一,认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 识了人和自然的本来面目,能够和自然、社会、人生的本有规之至也!m2的思想理解,不难发现《易传》生命哲学的最终 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这种人已经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意义“穷里尽性以至于命既不是什么宿命论更不是什么神 王国”这种人不再盲目,不再愚昧,充满了智慧和情趣。秘主义,而是与天地万物合于一体,保持中和,成就事业,通 《乾》卦《文言》又曰:“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情达理的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把对生命的尊崇以及人 者,其唯圣人乎”m《易传》的作者对“圣人”的智慧的赞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高到主体自觉的境界,其在现代社会仍 渴望言之于表“圣人”的这种深知进退存亡的睿智和时刻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 握正道的境界不正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吗? 圣人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进退有度合于天道,在于圣人 [参考文献] 观天象而立卦,与民同患难具有天地的品德。《易传·系辞 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府则观法于 [1](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M].北京:中华书局 地观鸟兽之文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刚包牺氏是古代3]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下)M]北京北京大 氏族部落的头领,他观察自然与人等大千万象作成八卦。用 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后世圣人神农氏、黄帝、尧、舜等人 学出版社,1999 继包牺氏之后,模仿种种卦象制造工具,驯养牛马,建筑房屋[4]李振刚理性与道德理想主义一论朱子学的精神] 使人们过上了文明生活。在《易传》看来,这些圣人和蔼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亲与民同甘苦,通神明之德。《易传辞上》说:“鼓天下之[S]孔令宏易学时空整体观的三个层次[]河北大学学报 动者存乎辞。化而财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责任编辑王会]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概没有人能够知晓了 ;至于穷究神妙的奥理 ,通晓万物的变 化 ,就是美德隆盛所致。显然“生生”就是阴阳和合也是自然 生命的延续。 《易传》反复申明了由天地万物到人事 ;由人事到天地万 物的“生生”的思想。《序卦传》说“: 有天地 ,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 ,故受之于《屯》”。(p94)“屯”是充满盈溢 的意思 ,也是万物开始萌生的意思。《序卦传》又说“: 有天地 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 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有上下 然后礼仪有所错。”天地万物有“生生”的时间次序 ,也有“生 生”的等级次序。由此才有家庭、社会的和谐有序。如前文 所述 ,整个乾坤八卦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说卦传》说“: 乾 天也 ,故称乎父。坤地也 ,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 ,故谓之 长男。巽一索而得女 ,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 ,故谓之 中男。离再索而得女 ,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 ,故谓之 少男。兑三索而得女 ,故谓之少女。”(p703) 乾坤父母卦率领六 个子女卦组成六十四卦 ,展开了一幅完整的生命序列图景。 《易传》不仅说明“阴阳”、“生生”等哲学命题 ,而且它有更高 的目标和理想。 第三 ,天人合一与圣贤理想是《易传》生命哲学的最高境 界。所谓的“境界”就是人对宇宙、人生、社会感悟程度和价 值取向。《易传》在说明生命何以可能 ,何以运行以后 ,还说 明了《易传》的境界 ————“穷里尽性以至于命”(p690) ,也就是 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按照自然、人事的 本有规律办事 ,不增不减 ,谨慎恐惧。换言之 ,就是高度的天 人合一、生命和谐和成就圣人的理想境界。 《易传》多次提到“君子”“、大人”“、圣人”等理想人格 ,向 这些人学习 ,按照阴阳“生生”的意志就可以天人合一 ,万物 一体。《乾》卦《文言》说“: 夫‘大人’者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 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 后 天 而 奉 天 时。大 且 弗 违 , 而 况 于 人 乎 ? 况 于 鬼 神 乎 ?”(p64 - p66) 所谓的“大人”,其德行能够合天地 ,覆载万物 ; 其圣明合日月 ,普照大地 ;其进退合四时 ,井然有序 ;其吉凶 合鬼神 ,神妙莫测。其先于天象而行动 ,不能违背天 ,后于天 象而处事 ,仍能奉行天道的运行规律。显然 ,这种人已经与 天地、日月、时间、鬼神合为一体 ,达到了高度的天人合一 ,认 识了人和自然的本来面目 ,能够和自然、社会、人生的本有规 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这种人已经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 王国”; 这种人不再盲目 ,不再愚昧 ,充满了智慧和情趣。 《乾》卦《文言》又曰“: 其唯圣人乎 !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者 ,其唯圣人乎 !”(p67《) 易传》的作者对“圣人”的智慧的赞美 渴望言之于表“, 圣人”的这种深知进退存亡的睿智和时刻把 握正道的境界不正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吗 ? 圣人之所以伟大 ,之所以进退有度合于天道 ,在于圣人 观天象而立卦 ,与民同患难具有天地的品德。《易传·系辞 下》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府则观法于 地 ,观鸟兽之文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 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p621 - p623) 包牺氏是古代 氏族部落的头领 ,他观察自然与人等大千万象作成八卦。用 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后世圣人神农氏、黄帝、尧、舜等人 继包牺氏之后 ,模仿种种卦象制造工具 ,驯养牛马 ,建筑房屋 使人们过上了文明生活。在《易传》看来 ,这些圣人和蔼可 亲 ,与民同甘苦 ,通神明之德。《易传·系辞上》说“: 鼓天下之 动者存乎辞。化而财之存乎变 ,推而行之存乎通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默而成 ,不言而信 ,存乎德性。”(p613 - p614) 圣人作 八卦 ,写系辞 ,断吉凶。其所做的卦形和卦辞包含了天下万 物的变化、吉凶。易道神奇彰明在于人的运用 ,圣人默默地 修行而有所成就 ,不以言语而显于天下在于其深厚的德性 , 也在于其为人的榜样作用。 圣人之所以伟大还在于圣人给人类四种正道 ,指引人们 进入道义之门 ,成就君子事业。《易传·系辞上》说“:《易》有 圣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辞 ,以动者尚其变 ,以制器者尚 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是故君子将有为也 ,将有行也 ,问焉 而以言 ,其受命也如响 ,无有远近幽深 ,遂知来物。非天下之 至精 ,其孰能与于此 ! 参伍以变 ,错综其数。通其变 ,遂成天 地之文 ;极其数 ,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 ,其孰能与于 此 !《易》无思也 ,无为也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 天下之至神 ,其孰能与于此 !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 几也。唯深也 ,故能通天下之志 ;唯几也 ,故能成天下之务 ; 唯神也 ,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 ‘:《易》有圣人之道四 焉’此之谓也。”(p589 - p594)《周易》是圣人用来穷极深奥的事 理 ,研判事机的微妙的书。只有穷极深奥的事理 ,才能贯通 天下的心志 ,只有研判微妙的事机 ,才能成就天下的事务 ;只 有神奇地贯通易道 ,才能不必急速而万事速成 ,无须行旅而 目的自至。孔子赞叹说“:《周易》中包含了四种圣人运用的 方法”,就是指此而说的。该段给予“圣人之道”以极高的地 位 ,认为“圣人之道四”的价值使人能够具体把握和应用 ,深 研易理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虽然“《易》无思也 ,无为 也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有神秘的色彩 ,但是无疑 《周易》成为后世宋明理学心性论以及后世三教合一的哲学 思想的活水源头 ,为后世的工夫论 ,人生境界说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4 ] 孔子在《易传·系辞上》说“《易》,其至矣乎 ! 夫《易》,圣 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体卑 ,崇效天 ,卑法地。天地设 位 ,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 ,道义之门。”(p565《) 周易》 的道理已经至善至美了 ! 圣人以它崇高其德行 ,扩展其事 业。智慧贵在崇高 ,礼节贵在谦卑。崇高效法天 ,谦卑效法 地。天地定位《易》理畅通其中。成就崇高的德性 ,不停地蕴 存涵养 ,也就进入了道义之门。再结合《坤》卦《文言》“君子 黄中通理 ,正位居体、美在其中 ,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 ,美 之至也 !”(p92) 的思想理解 ,不难发现《易传》生命哲学的最终 意义“穷里尽性以至于命”既不是什么宿命论 ,更不是什么神 秘主义 ,而是与天地万物合于一体 ,保持中和 ,成就事业 ,通 情达理的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把对生命的尊崇以及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高到主体自觉的境界 ,其在现代社会仍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 ] [参 考 文 献] [1 ] (清) 李道平. 周易集解纂疏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4. [2 ] (清) 郭庆藩. 庄子集释[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61. [3 ]李学勤.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下) [ M ]. 北京 :北京大 学出版社 , 1999. [4 ]李振刚. 理性与道德理想主义 ———论朱子学的精神[J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1) . [5 ]孔令宏. 易学时空整体观的三个层次[J ].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1) . [责任编辑 王 会] · 601 · 河北大学学报(双月刊) 2004 年第 29 卷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