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总供求会自动均衡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凯恩斯主义绎济学则认为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总供求生然能自动达成均衡,但却不一定 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当均衡点低于潜在产量y的水半时,经济便处在失业状态。 例如在上图中,均衡国民收入y就是一个小于潜在产量y的均衡国民收入,这时经济中有 非自愿失业存在。 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的变动 总供求均衡点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总水平,均衡点的位置又取决于AD线和 AS线的位置,AD线和AS线位置的任何移动都将导致均衡点的变动,而凡是价格总水平以 外的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总供求的变动都会引起AD线或AS线的移动,从而导致均衡国民收 入的变动 自发投资支出、自发储蓄、货币供给的变化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货币工资率、劳动供 给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的作用会使总供给曲线移动 上述影响的过程,可以用AD一AS均衡模型自行分析 第四节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 假定总供给曲线AS不变,总需求曲线AD移动的效应根据总供给曲线的三个区间的特 性不同而个同。 1.凯恩斯情形 在总供给曲线的凯恩斯区间,AS线是价格总水平不变条件下的水平线。如果初始均衡 点位于E1点,那么任何可以使AD线移动的因素,都不能影响价格总水平,但却能显著影 响国民收入量的变化。例如当总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D2时,达到新均衡点E2,国民收 入从y增加到y2,但价格水平不变,仍保持在P1的水平上,见下图 E2 Pi 图612凯恩斯情形 2.古典情形 在古典情形下,总供给曲线AS是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的垂线,表明无论价格 水半如何变动,总供给量都为ys因此在古典情形下可以得出与凯恩斯情形下完全不同的结 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