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 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政策转变 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 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 适当的”“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 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 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提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935年11月,由于华北事变后,华北主权的日益丧失,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日本的侵 略又加剧了同英美的矛盾,这些都影响了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调整,促使国民政府逐渐对日本采取比较强硬的政 策。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和平未到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 牲”但是“和平有和平的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 1937年初的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 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成“和平剿共”。标志着国民党接受了合作抗 日的政策,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递交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保证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 止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等。国共开始了关于红军改编问题和边区政府合法性问题的谈 判。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 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 成。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中国的梦想,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 倒退,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成为推动抗战、争取民主的重要力量。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日本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军队交战的战场。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是抗战的 主要力量。国民党调动包括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内的几乎所有军队共赴国难,于1938年8月到11月,进行了淞沪会 战和圻口会战。38年11月19日,中国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 杀。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连接南北战场,决定进行以夺取徐州为主要目标的作战,中国政府与之进行了徐州会战 和武汉会战,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正面战场的战争最大限度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 有生力量,促进了抗日相持阶段的到来,在客观上也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游击战略的实施。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 1938年,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对其侵华政策作了调整,把过去的“速战速决”改成“百年战争”,把”武 力征服”改成扶植汉奸政权,经济上改为“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政策,把过去“不以国民党政府为谈判对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 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政策转变 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 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 适当的”“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二)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 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 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提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935年11月,由于华北事变后,华北主权的日益丧失,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日本的侵 略又加剧了同英美的矛盾,这些都影响了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调整,促使国民政府逐渐对日本采取比较强硬的政 策。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和平未到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 牲”但是“和平有和平的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 1937年初的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 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成“和平剿共”。标志着国民党接受了合作抗 日的政策,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递交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保证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 止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等。国共开始了关于红军改编问题和边区政府合法性问题的谈 判。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 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 成。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中国的梦想,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 倒退,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成为推动抗战、争取民主的重要力量。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日本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军队交战的战场。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是抗战的 主要力量。国民党调动包括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内的几乎所有军队共赴国难,于1938年8月到11月,进行了凇沪会 战和圻口会战。38年11月19日,中国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 杀。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连接南北战场,决定进行以夺取徐州为主要目标的作战,中国政府与之进行了徐州会战 和武汉会战,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正面战场的战争最大限度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 有生力量,促进了抗日相持阶段的到来,在客观上也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游击战略的实施。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 1938年,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对其侵华政策作了调整,把过去的“速战速决”改成“百年战争”,把“武 力征服”改成扶植汉奸政权,经济上改为“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政策,把过去“不以国民党政府为谈判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