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470.6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教学目的知要求: (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提高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 (2)了解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历史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 流砥柱。 (3)认识抗日战净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纸柱。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评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关东军炸死满洲军阀张作霖后,希望加强对满洲的控制,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的事态。 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关东军军官制定了通 过占领整个满洲解决问题的计划。 (一)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 裕仁天皇时期田中义受命组阁,他宣称:日本为东洋之盟主,负有增进东亚和平之责任,对于中国则应“特别的 措置”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妄图吞并中国争霸世界的狂妄野心。 (二)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柳条湖附沂的一段铁轨.反巫是中国军郢队有意玻坏并装 击日本守备军队,接着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同时,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想沈 阳、长春、四平等地进攻,这就是日本不宣而战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日 军仅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侵路和攫夺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的相当于日本国土3倍的中国领土 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从这时起,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抗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 任务,认清这一点,才能正确认识国共合作最终形成的根源是中日民族矛盾发展的结果,才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 党号召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性,才能认识到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朗实行的“接外必先 安内”政策的反动性,对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有一个适当的评价。 提问:九一八事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东北地区的计会性质开始变为殖民地 3.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问题探究:蒋介石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来自其“接外必先安内”的总国策。 第二,在蒋介石看来,中国的力量弱于日本,不如妥协退让以保存自己,把东北让给日本,以换取日本不再侵略华 北。 第三,国民党的政权害怕人民的力量在反侵路斗争中成长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 第四,幻想依赖国际联盟来仗义执言、主特公道、制裁日本, (三)华北事变 华北五省(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山东)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占领东北后, 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华北,在对华北进行经济扩张的同时,迫使国民党中央势力退出平津和河北,策动国民党 的地方实力派脱离中国,实行华北五省自治。日本一系列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的行为被称作华北事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提高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 (2)了解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历史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 流砥柱。 (3)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评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关东军炸死满洲军阀张作霖后,希望加强对满洲的控制,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的事态。 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关东军军官制定了通 过占领整个满洲解决问题的计划。 (一)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 裕仁天皇时期田中义一受命组阁,他宣称:日本为东洋之盟主,负有增进东亚和平之责任,对于中国则应“特别的 措置”。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妄图吞并中国争霸世界的狂妄野心。 (二)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有意破坏并袭 击日本守备军队,接着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同时,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想沈 阳、长春、四平等地进攻,这就是日本不宣而战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日 军仅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侵略和攫夺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的相当于日本国土3倍的中国领土。 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从这时起,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抗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 任务,认清这一点,才能正确认识国共合作最终形成的根源是中日民族矛盾发展的结果,才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 党号召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性,才能认识到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实行的“攘外必先 安内”政策的反动性,对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有一个适当的评价。 提问:九一八事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东北地区的社会性质开始变为殖民地。 3.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问题探究:蒋介石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来自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总国策。 第二,在蒋介石看来,中国的力量弱于日本,不如妥协退让以保存自己,把东北让给日本,以换取日本不再侵略华 北。 第三,国民党的政权害怕人民的力量在反侵略斗争中成长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 第四,幻想依赖国际联盟来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制裁日本。 (三)华北事变 华北五省(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山东)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占领东北后, 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华北,在对华北进行经济扩张的同时,迫使国民党中央势力退出平津和河北,策动国民党 的地方实力派脱离中国,实行华北五省自治。日本一系列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的行为被称作华北事变

(四)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注意加紧了各方面的准备,蓄谋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西南的卢 沟桥附近进行实弹演习,23时左右,演习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在进到中国驻军拒绝 后炮轰了宛平城,驻守在卢沟桥附近的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给日军沉重打击,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 开始。 七七事变是自力一八以来日本对外惊李的既定国策的必然结果。日本为发动根华战争作了一系准备,政治上实 行天皇制的法西斯道路,经济上进一步军事化,思想上大造战争舆论,宣传战争是为了解决日本人口过剩,天然资 源缺乏,在国际上,1936年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可见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净的借口。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1建立伪政权,制造无人区。 (1)伪政权 @1932年3月建立满洲国愧儡政权 ②1940年3月扶植汪精卫建立南京汉奸政权. (2)制造无人区 ①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1942年春,日寇在从古北口到山海关的长城两侧,制造了一个长700里,宽50 60里,面积达4200平方里的“无人区”,把当地群众赶进指定的“人圈”。 ”人圈”内的人不能和外界接触,不准种十里以外的土地 ②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 敌伪在“清乡区”和新四军活动区建立以竹离、木栅、铁丝网等构成的“隔离带”。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用刺刀维护殖民统治,实行法西斯专政 图示“南京大居杀”:1937年12月,35万人遇害 图示:细菌战和毒气战 (2)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 1936年11月,关东军确定了《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现地案》,计划有重点地在东北开发与战净有密切关系的 铁、煤、石油、电力等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到1942年,东北的钢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1/3,铝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 40%,日本所需的38种军需物资有14种由东北供给。 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经齐掠夺。从1941年起 华北必须每年向日本输送原煤800万吨:从1939年到1942年,每年对日本及伪满输出的铁矿石,分别占当年产量 的75.1%.91%.75.3%.828% (3)文化上的大肆摧残 日本侵略者大建推行奴化教音。企图大到“堂据民心”的改治目的。他门诵时学校向吉少年藿输奴化用相.言 扬"中日亲善”、 “共存共荣”等谬论:还将日语定为国语,目的是使中国人民甘心做亡国奴,实现其永久霸占中 国的野心.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各地爆发了抗日救国的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 帜,积极倡导和推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路的不断加深,民 族矛盾的激化,国民党也放弃了开始的不抵抗政策,国共两党再次拱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局 抗战发展到全国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号召全 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净,吹响了民族觉醒的第一声号角。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

(四)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注意加紧了各方面的准备,蓄谋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西南的卢 沟桥附近进行实弹演习,23时左右,演习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拒绝 后炮轰了宛平城,驻守在卢沟桥附近的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给日军沉重打击,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 开始。 七·七事变是自九·一八以来日本对外掠夺的既定国策的必然结果。日本为发动侵华战争作了一系列准备,政治上实 行天皇制的法西斯道路,经济上进一步军事化,思想上大造战争舆论,宣传战争是为了解决日本人口过剩,天然资 源缺乏,在国际上,1936年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可见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1.建立伪政权,制造无人区。 (1)伪政权 ①1932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②1940年3月扶植汪精卫建立南京汉奸政权。 (2)制造无人区 ①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1942年春,日寇在从古北口到山海关的长城两侧,制造了一个长700里,宽50- 60里,面积达4200平方里的“无人区”。把当地群众赶进指定的“人圈”。 “人圈”内的人不能和外界接触,不准种十里以外的土地。 ②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敌伪在“清乡区”和新四军活动区建立以竹篱、木栅、铁丝网等构成的“隔离带”。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用刺刀维护殖民统治,实行法西斯专政 图示“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5万人遇害 图示:细菌战和毒气战 (2)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 1936年11月,关东军确定了《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现地案》,计划有重点地在东北开发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 铁、煤、石油、电力等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到1942年,东北的钢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1/3,铝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 40%,日本所需的38种军需物资有14种由东北供给。 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从1941年起, 华北必须每年向日本输送原煤800万吨;从1939年到1942年,每年对日本及伪满输出的铁矿石,分别占当年产量 的75.1%、91%、75.3%、82.8%。 (3)文化上的大肆摧残 日本侵略者大肆推行奴化教育,企图达到“掌握民心”的政治目的。他们通过学校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宣 扬“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等谬论;还将日语定为国语,目的是使中国人民甘心做亡国奴,实现其永久霸占中 国的野心。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各地爆发了抗日救国的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 帜,积极倡导和推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民 族矛盾的激化,国民党也放弃了开始的不抵抗政策,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局部 抗战发展到全国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号召全 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吹响了民族觉醒的第一声号角。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

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兴起了的抗日救亡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工农兵学商各界以 及少数民族、海外侨胞共同参加,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外敌面前的同仇敌忾;第二,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在挽救民族危 亡奔走呼喊中,抛弃了民主主义立场转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立场;第三,一部分爱国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思 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转而同情共产党的主张;第四,一部分国民党内的爱国将领,如冯玉祥、蔡廷锴、马占山等 坚决抗日,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九一八事变后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首先游行示威,发表通电,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要求国民政府停 止内战,收复失地;蒋介石正在江西“督剿”红军,曾经密电张学良"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决定“对外 避免扩大战净,经由国际联盟的申诉,获得公平的处断”。不抵抗政策使东北沦陷敌手。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共满洲省委在中央的指示下,派大批的党员干部到抗日义勇军 中工作,领导抗日游击,1933年初,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东北各地崛起,在此基础上,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 后改组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 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一1940)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 崴子,只身同数百名日伪军战斗到最后一息,以身殉国,壮烈牺牲。殉国时年仅35岁,尸体被敌人解剖,发现胃 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巾帼英雄赵一曼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青春换得山河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一郭沫若 2.一二八事变后 1932年,日本为了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转移洛国的注意力,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 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奋起抵抗,开始了松沪抗战,但是蒋介石仍然坚持“不宜使战净扩大”,拒 绝派兵增援十九路军,并于5月5日与日本签订《上海停战协定》,然后宣布把“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国民党处理 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个政策的重点是消灭共产党和红军,同时消灭违抗中央的叛逆军阀,充分表现了鲜明 的阶级本性,从维护统治出发,以民族斗争服从阶级斗争,致使领土和主权不断丧失,中华民族灾难深重。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地处抗日前线的华北人民,痛感华北的沦亡已经迫在眉睫,北平学生于12月9日举行 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示威救国游行,高呼“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吞 并华北的计划和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宣传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 运动的展开。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发表了一系列的宣言,做出很多决议,谴责日本的侵 略行径,揭露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实行对日作战。 1.“八一宣言” 民族危机的加深,使中国共产党对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 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 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瓦窑堡会议

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兴起了的抗日救亡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工农兵学商各界以 及少数民族、海外侨胞共同参加,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外敌面前的同仇敌忾;第二,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在挽救民族危 亡奔走呼喊中,抛弃了民主主义立场转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立场;第三,一部分爱国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思 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转而同情共产党的主张;第四,一部分国民党内的爱国将领,如冯玉祥、蔡廷锴、马占山等 坚决抗日,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九·一八事变后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首先游行示威,发表通电,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要求国民政府停 止内战,收复失地;蒋介石正在江西“督剿”红军,曾经密电张学良“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决定“对外 避免扩大战争,经由国际联盟的申诉,获得公平的处断”。不抵抗政策使东北沦陷敌手。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共满洲省委在中央的指示下,派大批的党员干部到抗日义勇军 中工作,领导抗日游击,1933年初,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东北各地崛起,在此基础上,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 后改组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 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 崴子,只身同数百名日伪军战斗到最后一息,以身殉国,壮烈牺牲。殉国时年仅35岁,尸体被敌人解剖,发现胃 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巾帼英雄赵一曼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青春换得山河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郭沫若 2.一·二八事变后 1932年,日本为了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转移各国的注意力,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 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奋起抵抗,开始了凇沪抗战,但是蒋介石仍然坚持“不宜使战争扩大”,拒 绝派兵增援十九路军,并于5月5日与日本签订《上海停战协定》,然后宣布把“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国民党处理 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个政策的重点是消灭共产党和红军,同时消灭违抗中央的叛逆军阀,充分表现了鲜明 的阶级本性,从维护统治出发,以民族斗争服从阶级斗争,致使领土和主权不断丧失,中华民族灾难深重。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地处抗日前线的华北人民,痛感华北的沦亡已经迫在眉睫,北平学生于12月9日举行 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示威救国游行,高呼“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吞 并华北的计划和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宣传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 运动的展开。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发表了一系列的宣言,做出很多决议,谴责日本的侵 略行径,揭露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实行对日作战。 1.“八一宣言” 民族危机的加深,使中国共产党对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 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 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 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政策转变 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 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 适当的”“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 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 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提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935年11月,由于华北事变后,华北主权的日益丧失,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日本的侵 略又加剧了同英美的矛盾,这些都影响了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调整,促使国民政府逐渐对日本采取比较强硬的政 策。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和平未到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 牲”但是“和平有和平的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 1937年初的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 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成“和平剿共”。标志着国民党接受了合作抗 日的政策,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递交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保证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 止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等。国共开始了关于红军改编问题和边区政府合法性问题的谈 判。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 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 成。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中国的梦想,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 倒退,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成为推动抗战、争取民主的重要力量。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日本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军队交战的战场。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是抗战的 主要力量。国民党调动包括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内的几乎所有军队共赴国难,于1938年8月到11月,进行了淞沪会 战和圻口会战。38年11月19日,中国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 杀。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连接南北战场,决定进行以夺取徐州为主要目标的作战,中国政府与之进行了徐州会战 和武汉会战,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正面战场的战争最大限度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 有生力量,促进了抗日相持阶段的到来,在客观上也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游击战略的实施。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 1938年,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对其侵华政策作了调整,把过去的“速战速决”改成“百年战争”,把”武 力征服”改成扶植汉奸政权,经济上改为“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政策,把过去“不以国民党政府为谈判对

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 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政策转变 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 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 适当的”“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二)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 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 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提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935年11月,由于华北事变后,华北主权的日益丧失,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日本的侵 略又加剧了同英美的矛盾,这些都影响了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调整,促使国民政府逐渐对日本采取比较强硬的政 策。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和平未到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 牲”但是“和平有和平的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 1937年初的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 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成“和平剿共”。标志着国民党接受了合作抗 日的政策,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递交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保证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 止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等。国共开始了关于红军改编问题和边区政府合法性问题的谈 判。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 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 成。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中国的梦想,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 倒退,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成为推动抗战、争取民主的重要力量。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日本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军队交战的战场。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是抗战的 主要力量。国民党调动包括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内的几乎所有军队共赴国难,于1938年8月到11月,进行了凇沪会 战和圻口会战。38年11月19日,中国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 杀。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连接南北战场,决定进行以夺取徐州为主要目标的作战,中国政府与之进行了徐州会战 和武汉会战,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正面战场的战争最大限度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 有生力量,促进了抗日相持阶段的到来,在客观上也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游击战略的实施。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 1938年,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对其侵华政策作了调整,把过去的“速战速决”改成“百年战争”,把“武 力征服”改成扶植汉奸政权,经济上改为“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政策,把过去“不以国民党政府为谈判对

手”,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成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甚至提出了日满华三国建立东亚秩 序,共同防共,善邻友好,引诱国民党投降。 (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39年1月的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会后秘密颁布了《限制 异党活动办法》等一系列反共文件,在这种背景下,华北和华中的反共摩擦日益加剧,从1939年1月到1943年, 共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 中共中央面对严重的局势,仍坚持以抗战大局为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又 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回击,重新组建了新四军,全国人民、中间阶 级、国民党内的正义人士和国际舆论普遍对共产党的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态度表示同情,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进行谴责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对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为了赢得最终的胜利,必须实行全面抗 战路线,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实行人民战争,把根据地建设成 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先讲阵地 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指出,只有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起来抗战,才能纸御强敌,争取胜利,1937年8月,中国 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的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和著名的《抗日救国十 大纲领》 ,这个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明确提出了党关于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 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持久战方针和人民战争路线 毛泽东于1938年5月集全党智慧发表了《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阐明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 和争取抗战胜利的途径和方法 文章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 个决死的战争”,由此构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 我多助,抗日战争就是中日双方这些特点的比赛。敌强我弱的特点决定了日本能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 行,但是中国是进行的正义的战争,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中国必然 能取得胜利。毛泽东把持久战的结论防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速胜论和亡国论都是错误的。 既然抗日战争具有这样的特点,那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就是实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不能像国民党一样只依靠政府 和军队抗战,而是要在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前提下,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使游 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 人民应有的改治经济权利 二、敌后游击战争及其战略作用 洛川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使游击战净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 场,律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空前艰苦的事业,在谱到敌人严重 破坏的穷乡僻壤,在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都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以有限的军队,简陋的武器,从用现代化武器装备 起来的敌人手中收复失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游击战争主要有: (一)八路军的抗战 抗日战争后,西北的工农红军改缤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全军编制45万人,先后东度黄河,讲入 山西战场对日作战。 (二)新四军的抗战 在南方,中共中央根据1937年10月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将南方八省边界十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 革命军第四军,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开展了抗日游击战净和创建抗日根据地。 (三)东北的抗日联军的抗战

手”,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成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甚至提出了日满华三国建立东亚秩 序,共同防共,善邻友好,引诱国民党投降。 (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39年1月的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会后秘密颁布了《限制 异党活动办法》等一系列反共文件,在这种背景下,华北和华中的反共摩擦日益加剧,从1939年1月到1943年, 共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 中共中央面对严重的局势,仍坚持以抗战大局为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又 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回击,重新组建了新四军,全国人民、中间阶 级、国民党内的正义人士和国际舆论普遍对共产党的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态度表示同情,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进行谴责。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对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为了赢得最终的胜利,必须实行全面抗 战路线,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实行人民战争,把根据地建设成 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先进阵地。 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指出,只有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起来抗战,才能抵御强敌,争取胜利,1937年8月,中国 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的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和著名的《抗日救国十 大纲领》,这个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明确提出了党关于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 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持久战方针和人民战争路线 毛泽东于1938年5月集全党智慧发表了《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阐明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 和争取抗战胜利的途径和方法。 文章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 一个决死的战争”,由此构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 我多助,抗日战争就是中日双方这些特点的比赛。敌强我弱的特点决定了日本能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 行,但是中国是进行的正义的战争,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中国必然 能取得胜利。毛泽东把持久战的结论防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速胜论和亡国论都是错误的。 既然抗日战争具有这样的特点,那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就是实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不能像国民党一样只依靠政府 和军队抗战,而是要在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前提下,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使游 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 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二、敌后游击战争及其战略作用 洛川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 场,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空前艰苦的事业,在遭到敌人严重 破坏的穷乡僻壤,在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都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以有限的军队,简陋的武器,从用现代化武器装备 起来的敌人手中收复失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游击战争主要有: (一)八路军的抗战 抗日战争后,西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全军编制4.5万人,先后东渡黄河,进入 山西战场对日作战。 (二)新四军的抗战 在南方,中共中央根据1937年10月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将南方八省边界十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 革命军第四军,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和创建抗日根据地。 (三)东北的抗日联军的抗战

东北的抗日联军在杨靖宇的领导下,坚持在白山黑水之间进行游击战净,华南的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在广州和海南 到一带坚持游击战争,配合了全国作战。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将游击战争从战术地位上升到战路地位,他认为:游击战争是大规模的、有 根据地依托主要是在外线独立作战的战争,在长期的战争中,游击队和游击战必将向高级阶段发展,成为正规军和 正规战争,形成战胜敌人的重要力量,担负起战略反攻的伟大任务,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贵彻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政权建设 政权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首要和根本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经过民主选举和按照 格的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政权结构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人员组成上实行三三制。 (二)经济建设 由于根据地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战争和生活需要,所以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提高衣农民参加生产和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发展工业生产和对内对外贸易,建立银行,发行货币, (三)文化教育建设 在延安陆续创办了大批学校,积极发展干部教育,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并到军队、学校、政府工作。文学、历 史、新闻、艺术、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第五节抗日战净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战胜利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敏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皮茨坦公告》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百万军队向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发动进攻,日军土崩瓦解,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 面反攻阶段: 8月15日.日木天皇拾二以广播“终战图书"形式向公众言布无条件投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果反法西斯战角胜 利结束。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华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牺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就。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斗争的义旗,并以举国奋战最早开创 了一战反法西斯的亚洲战场,中国战场的积极作战钳制了日军的行动。使其南拼计划被怕推识,为亚洲州客国的反法 西斯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国战场的作战使日本北攻苏联的计划被迫搁置,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严重威胁 集中力量与德国法西斯作战,可以说没有中国战场的牵制,盟国“先欧后亚”的战骆实施根本无从谈起,世界反法 西斯的进程将被改变。 一抗战件利的伟大意义及其本经验 (一)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中国抗日战争是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鸦片战争以 来的民族耻辱,使中国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一部分主权,也收回了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大部分失地,被 强割出50余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2.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成为26国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3.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有重大的 影响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椎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政策

东北的抗日联军在杨靖宇的领导下,坚持在白山黑水之间进行游击战争,华南的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在广州和海南 到一带坚持游击战争,配合了全国作战。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将游击战争从战术地位上升到战略地位,他认为:游击战争是大规模的、有 根据地依托主要是在外线独立作战的战争,在长期的战争中,游击队和游击战必将向高级阶段发展,成为正规军和 正规战争,形成战胜敌人的重要力量,担负起战略反攻的伟大任务,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贯彻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政权建设 政权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首要和根本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经过民主选举和按照严 格的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政权结构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人员组成上实行三三制。 (二)经济建设 由于根据地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战争和生活需要,所以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提高农民参加生产和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发展工业生产和对内对外贸易,建立银行,发行货币。 (三)文化教育建设 在延安陆续创办了大批学校,积极发展干部教育,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并到军队、学校、政府工作。文学、历 史、新闻、艺术、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战胜利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百万军队向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发动进攻,日军土崩瓦解,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 面反攻阶段;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结束。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华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斗争的义旗,并以举国奋战最早开创 了二战反法西斯的亚洲战场,中国战场的积极作战钳制了日军的行动,使其南进计划被迫推迟,为亚洲各国的反法 西斯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国战场的作战使日本北攻苏联的计划被迫搁置,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严重威胁, 集中力量与德国法西斯作战,可以说没有中国战场的牵制,盟国“先欧后亚”的战略实施根本无从谈起,世界反法 西斯的进程将被改变。 二、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基本经验 (一)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中国抗日战争是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鸦片战争以 来的民族耻辱,使中国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一部分主权,也收回了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大部分失地,被 强割出50余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2.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成为26国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3.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有重大的 影响。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政策

必须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不断巩固和扩大,保证抗战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2.人民战争路线 坚持人民战净和特久战的方针,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积小胜为大胜,最后战胜强大的敌人】 3.加强党政建设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实践结合,指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夺取 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必须把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上,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敌人,同时也尽力争取国际援助,建立广泛的国际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必须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不断巩固和扩大,保证抗战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2.人民战争路线 坚持人民战争和持久战的方针,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积小胜为大胜,最后战胜强大的敌人。 3.加强党政建设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实践结合,指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夺取 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必须把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上,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敌人,同时也尽力争取国际援助,建立广泛的国际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