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185.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教学目的:学习和堂握马点用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居规律,提高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认识的本质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教学时间: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材 认识的三要素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认识的可能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表现:影像说、流射说、蜡块说、白板说、感觉论 根本缺陷:一是脱离实践,二是不懂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创浩性的反映论 特点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实践的观点,全面地分析和说明了人反映世界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 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基本形式 特点:生动、直观、具体性

教学目的: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提高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 认识的本质 3、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教学时间: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认识的三要素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认识的可能。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表现:影像说、流射说、蜡块说、白板说、感觉论 根本缺陷:一是脱离实践,二是不懂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论; 特点: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实践的观点,全面地分析和说明了人反映世界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 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基本形式。 特点:生动、直观、具体性

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基本形式。 特点:抽象性、间接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 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诱的:一方面,感性认识中包含若理性认识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 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因素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这不仅表现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而且由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注意: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两种错误: 唯理论: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和可靠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经验论: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的重要性和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 3、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途径: 首先,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掌握了大量现象的基础上,要对现象、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的改造和分析,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 (二)从认识到实践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它比第一次能动飞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问题的认识,往往不是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两次飞跃就 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从实践到以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等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第一,主体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要受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 第二,主体的认识要受到各种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第三,主体认识还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 无限性:即使人们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具体认识,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多次反复得到了正确的认识 但是客观事物及实践过程本身的推移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直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直理: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范砖,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1)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检验真理性的标准一实践也是客观的。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真理的内容和发展趋势 真理 相对性:真理的发展过程和条件性 1、真理的绝对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任何人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 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 观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基本形式。 特点:抽象性、间接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 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 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因素。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这不仅表现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而且由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注意: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两种错误: 唯理论: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和可靠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经验论: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的重要性和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 3、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途径: 首先,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掌握了大量现象的基础上,要对现象、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的改造和分析,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 (二)从认识到实践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它比第一次能动飞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问题的认识,往往不是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两次飞跃就 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等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第一,主体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要受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 第二,主体的认识要受到各种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第三,主体认识还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 无限性:即使人们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具体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得到了正确的认识, 但是客观事物及实践过程本身的推移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1)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检验真理性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真理的内容和发展趋势 真理 相对性:真理的发展过程和条件性 1、真理的绝对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任何人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 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 观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相对性: 第一,从整个客观世界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某一部分或片段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实际达到的认识总是 有限的。 第二,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对橡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对拉的,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相互区别,不能混清。 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总是通过相对真理 表现出来。 第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相互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 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注意:割裂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会导致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三)真理与谬误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钱是检验直理的唯一标准 一直理观中的唯物论 原因:1、真理的本性的要求 2、实践的特点决定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观中的辩证法 白居易《放言》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人类的实践活动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聘,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 意义 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它有三个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 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 关的认识性认识。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是作用 树位正确的价值观,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在实践中,直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 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的统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寥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声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和具体体现。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 豫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相对性: 第一,从整个客观世界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某一部分或片段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实际达到的认识总是 有限的。 第二,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对象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对立的,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相互区别,不能混淆。 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总是通过相对真理 表现出来。 第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相互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 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注意:割裂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会导致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三)真理与谬误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观中的唯物论 原因:1、真理的本性的要求; 2、实践的特点决定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观中的辩证法 白居易《放言》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人类的实践活动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 意义。 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它有三个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 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 关的认识性认识。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是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 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和具体体现。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 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 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课后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的中国化,随若中国社会实践的展开和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创新?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 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课后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的中国化,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展开和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创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