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总体的了解 2、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诚果一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 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三、教学难点: 1、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全面深刻理解 2、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关系的系统整体把握 四、教学学时: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过程 从狭义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 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声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相的党。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 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从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这时期党中央领导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形成了共 识。从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闸述。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需要实现其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国家要想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 的具体实际,将其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 (3)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口休守际相结合。具休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其本原理 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三层意思: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其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获得”一定民族形式”的具体过 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具有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左式的利学理论, 其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于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历史结晶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确立 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总体的了解 2、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 握 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三、教学难点: 1、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全面深刻理解 2、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关系的系统整体把握 四、教学学时: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过程 从狭义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 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 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从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这时期党中央领导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形成了共 识。从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需要实现其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国家要想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 的具体实际,将其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 (3)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三层意思: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其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获得“一定民族形式”的具体过 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具有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的科学理论。 其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于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历史结晶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确立 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一王泽东用相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 的新境界。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 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萌芽阶段: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2)形成阶段:从土地革命前期到中期1927年=-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3)成熟阶段:从士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1935年-1945年 (4)继续发展阶段:解放战争和新中国肆立后1945年至今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手泽东思相是马点思列宁丰义在中国的云用和发展,是被实证明了的关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 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作出了新的概括,并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作 为独创性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②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③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④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为建立社会主义作准备,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②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理 论: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什大关系)。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①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思想;②人民战净的思想;③加强国防,建设现代 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以弱小战胜强大②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③掌握斗争主要方向,不 要四面出击:④把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结合起来;⑤用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②发展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③百花济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④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以 及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的问题 6、关于党的建设学说:①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②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团结 批评 团结 “惩前毖后,治病教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④创造了整风运动的马克 思主义的教育形式。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 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 的新境界。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 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萌芽阶段: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2)形成阶段:从土地革命前期到中期1927年---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3)成熟阶段:从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1935年---1945年 (4)继续发展阶段: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1945年至今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 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作出了新的概括,并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作 为独创性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①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②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③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④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为建立社会主义作准备。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②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理 论;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十大关系)。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①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思想;②人民战争的思想;③加强国防,建设现代 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①以弱小战胜强大;②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③掌握斗争主要方向,不 要四面出击;④把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结合起来;⑤用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①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②发展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③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④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以 及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的问题。 6、关于党的建设学说:①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②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③“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④创造了整风运动的马克 思主义的教育形式。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 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择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相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健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颗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 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那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村程 第一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党的 ,在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初 步形成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 ,在开展全面改革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形成轮廓。 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 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一主题,系统地回答了一系列相关的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贯通哲学,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邓小平理论坚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 (2)邓小平理论坚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律设社会主义”这个根 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壮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特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限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 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党的“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初 步形成。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开展全面改革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形成轮廓。 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 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一主题,系统地回答了一系列相关的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贯通哲学,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 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 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 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酝酿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最早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厂 东视察“三讲”(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并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调直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闸述 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就把"三个代表”思想贯彻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 中去发表了重要讲话。2000年10月11日,江强民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发表了改讲党的作风,以须以“三个代 表”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2001年1月19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张会议上指出,贯 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社会生活实际。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党 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通,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 步具备了理论形态,系统化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 平理论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 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 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 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 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 益的基础和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 和发展生讲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框 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特的指导方针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 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酝酿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最早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 东视察“三讲”(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并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阐述 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就把“三个代表”思想贯彻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 中去发表了重要讲话。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发表了改进党的作风,必须以“三个代 表”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2001年1月19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贯 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社会生活实际。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党 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 步具备了理论形态,系统化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 平理论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 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 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 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 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 益的基础和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 和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 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那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干发展思相的继承和发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官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择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 (1)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 (2)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4)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3.形成和发展过程: (2)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文 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3)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4)2007年10月,十七大,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纳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并将 之写入党竟 4、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 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 会发展的总体战路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 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第一要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 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 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 放。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 的 (1)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 (2)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4)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3、形成和发展过程: (2)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文 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3)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4)2007年10月,十七大,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并将 之写入党章。 4、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 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 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 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第一要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 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 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 放。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 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利科学发展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路思想, 小结 1、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 3、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延续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酒? 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 参考书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 出版社1982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4、江泽民: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 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 出版社2005年版, 9、胡锦涛:《在学习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 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利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小结: 1、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 3、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延续。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 参考书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 出版社1982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4、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 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 出版社2005年版。 9、胡锦涛:《在学习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 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 版。 1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