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284.7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了解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3、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 践及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坚持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新形式下“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三.教学难点: 祖国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四、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相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实现粗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 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长期 不懈的努力。 一、维护相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 集中反映 2、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 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 1、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 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 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 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相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相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在 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 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 行坚决的斗争,不新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3、问题实现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由于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抗拒统一,两岸分离状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 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相同的文化传统。194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并在美国的 支持下一直统治台湾,造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但这些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 一事实。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致力于寻求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了解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3、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 践及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坚持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新形式下“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三、教学难点: 祖国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四、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 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长期 不懈的努力。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 集中反映。 2、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 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1、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 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 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 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 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 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 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3、问题实现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由于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抗拒统一,两岸分离状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 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相同的文化传统。194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并在美国的 支持下一直统治台湾,造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但这些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 一事实。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致力于寻求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法和途径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1、辽沈、准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挫败已成定局。此时,中共中央已估计国民党将把最后的落脚点 放在台湾,作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 2、1953年7月朝群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4年7月, 美国政府于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 。对此,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强调”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 国、台湾‘中立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中国人民 绝对不能同意的”,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相国的完全统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统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 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开 展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 2、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 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3、在我们党对对方针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我们将蒋介个石集团 控制区域压缩到了台、潮、金、马地区,彻底打破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梦想;坚决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 图谋:尝试了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实现了中国与许多国际邦交正常化,确立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 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三节“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相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1978 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粗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1979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 志着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3、1984 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明确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许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 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一个中国--核心、基础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 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的言 行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挫败已成定局。此时,中共中央已估计国民党将把最后的落脚点 放在台湾,作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 2、1953 年 7 月朝鲜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4 年 7 月, 美国政府于 12 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 一。对此,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强调“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 国'、台湾‘中立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中国人民 绝对不能同意的”,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的完全统一。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 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开 展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 2、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 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3、在我们党对对方针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我们将蒋介石集团 控制区域压缩到了台、潮、金、马地区,彻底打破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梦想;坚决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 图谋;尝试了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实现了中国与许多国际邦交正常化,确立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 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1979 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 志着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2、 1981 年 9 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3、1984 年 6 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明确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许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5 年 3 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 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一个中国---核心、基础。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 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 行。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相国完全统一,奇希望干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讲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讲两岸同陶饱 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借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 和现实可能的策路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 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2、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路遗留下来的问题。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路战争, 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凉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澳门是被葡萄 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而强占的。 3、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 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香港、澳门回归使“一国两制”由利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 制”构想是正确的、可行的。 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和平统 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面对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待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2、在坚持和平统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 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期地拖延下去。 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 力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胡锦涛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一系列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 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 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 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2、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澳门是被葡萄 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而强占的。 3、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 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香港、澳门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 制”构想是正确的、可行的。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面对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 来。 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期地拖延下去。 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 力。 二、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胡锦涛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一系列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小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外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 党在为实现粗国完全统一的奋斗进程中形成了“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 开始的,首先在香港澳门成功实浅。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利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 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积极推动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 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参考书目 1、邓小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为促讲相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文洗》第卷。人民出版汁2006年版 3、胡锦涛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4、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间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人民日报》1993年9月1 5、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个国家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人民日报》2000年2 月22日. 6、《反分裂国家法》,《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 7、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问题外事人员读本》,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8、胡锦涛:《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07年7月2日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小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外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 党在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奋斗进程中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 开始的,首先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 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积极推动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 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参考书目: 1、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文选》第I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4、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人民日报》1993年9月1 日。 5、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个国家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人民日报》2000年2 月22日。 6、《反分裂国家法》,《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 7、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问题外事人员读本》,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8、胡锦涛:《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07年7月2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