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五章辞格的运用 辞格是对本民族语言的语音、语义及话语结构进行特殊组合的一些独具效果的言语表达 方式。 易混辞格的区别 式的选择,其目的都在子使语 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无论词语的锤炼、还是两 、生云 精炼的基础 使语言运用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鲜明、生动。让语言增色生辉,闻者喜闻,看者乐看,言 有艺术的魅力,能械起人感情的波澜,激发人进发出思想的火花,引起人的内心的共鸣,产 生一种吸引人,感染人甚至征服人的力量。除了炼词炼句,还必须重视作为重要修辞方式的 种种修辞格的掌握。修辞格简称辞格,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对语言者意加工而形成的 具有一定特点的修辞方式,属于修辞手段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主要阐述易混辞格之间的界 限。 (一)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是打 下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事物或说 适理 比拟是根 或把甲物出 还是明显的。 第一,内容重点不同。比喻的重点在“喻”,是以乙事物比方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 从:比拟的重点在“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第二,构成的要求不同。比喻的主体部分是本体和喻体,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但喻体就必须出现。比拟构成的要求恰恰相反,被比拟的事物(本体)必须出现,而拿来作 比拟的事物(拟体)并不出现。如: 猛 理被装上 我们的血肉 尖上》) 被陷害, 冤。(艾青《浪 例①中的“毒蛇猛兽”是拿来作比方的事物是喻体,而本体 则没有出现,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 ,这是借喻。例②中的“正义被绑者示众,真理被蒙 上眼睛”就是比拟中的拟人。“正义”“真理”是被比拟的事物,即本体,它出现了。而用来 作比拟的事物 一人,却没有出现。总之,比喻里的喻体必须出现,比拟里的拟体一定不出 现,这种构成要求的相反性,是比喻和比拟的重要区别。 变成 情的动词。如 的舞 迅《故乡》)】 例③是比喻,主体叶子是主语,调语动词是“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是宾语。即主体 是主语,喻词是谓语,喻体是宾语。这是比喻的固定格式。即使是借喻,也可以还原成明喻 或暗喻,而其意思不变。比拟的拟体一定不出现,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比拟的句法结构就 以主谓式居多。即使有时也用主谓宾式的句法,但作谓语的动词绝对不是“像”这类词,而 往往是表示人或动物行为、情感的动词。例④中的“飞”是某些动物所具有的能力,人是不 会飞的,作者把宏儿当做会“飞”的鸟来描写,是极言其心情急切和动作轻快。然而,拟体 平没有出 第四,表达效果不同。比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 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 的头象比拟可以调动想象第五章 辞格的运用 辞格是对本民族语言的语音、语义及话语结构进行特殊组合的一些独具效果的言语表达 方式。 一、易混辞格的区别 “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无论词语的锤炼,还是句 式的选择,其目的都在于使语言的运用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语言的准确应包括两 层意思:一是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二是准确地表达思想,在准确、周密、精炼的基础上, 使语言运用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鲜明、生动。让语言增色生辉,闻者喜闻,看者乐看,富 有艺术的魅力,能掀起人感情的波澜,激发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引起人的内心的共鸣,产 生一种吸引人,感染人甚至征服人的力量。除了炼词炼句,还必须重视作为重要修辞方式的 种种修辞格的掌握。修辞格简称辞格,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对语言着意加工而形成的 具有一定特点的修辞方式,属于修辞手段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主要阐述易混辞格之间的界 限。 (一)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它一般 分为三个部分,本体(被比方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 按这三个部分的异同和显隐情况,比喻又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个基本类型。比拟是根 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辞格。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 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比喻和比拟有某些相似点,都是两事物相比。但区别 还是明显的。 第一,内容重点不同。比喻的重点在“喻”,是以乙事物比方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 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第二,构成的要求不同。比喻的主体部分是本体和喻体,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但喻体就必须出现。比拟构成的要求恰恰相反,被比拟的事物(本体)必须出现,而拿来作 比拟的事物(拟体)并不出现。如: ①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②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浪 尖上》) 例①中的“毒蛇猛兽”是拿来作比方的事物是喻体,而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敌人, 则没有出现,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了。这是借喻。例②中的“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 上眼睛”就是比拟中的拟人。“正义”“真理”是被比拟的事物,即本体,它出现了。而用来 作比拟的事物——人,却没有出现。总之,比喻里的喻体必须出现,比拟里的拟体一定不出 现,这种构成要求的相反性,是比喻和比拟的重要区别。 第三,语句的结构不同。比喻的基本句法结构是主—谓—宾。谓语一般是“像”“是” “变成”等动词。比拟的语句结构一般是主—谓式,作谓语的动词一般是表示人的行为、感 情的动词。如: ③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④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 迅《故乡》) 例③是比喻,主体叶子是主语,谓语动词是“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是宾语。即主体 是主语,喻词是谓语,喻体是宾语。这是比喻的固定格式。即使是借喻,也可以还原成明喻 或暗喻,而其意思不变。比拟的拟体一定不出现,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比拟的句法结构就 以主谓式居多。即使有时也用主谓宾式的句法,但作谓语的动词绝对不是“像”这类词,而 往往是表示人或动物行为、情感的动词。例④中的“飞”是某些动物所具有的能力,人是不 会飞的,作者把宏儿当做会“飞”的鸟来描写,是极言其心情急切和动作轻快。然而,拟体 “鸟”并没有出现。 第四,表达效果不同。比喻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 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比拟可以调动想象, 勾画形象。它赋无生物以生命力,化无情物为有情物,让死的活起来,跃跃欲试、栩栩如生; 可以烘托气氛,抒发主观感情,增强感染力。人们在情感强烈时,往往移情于物,借物抒情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