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早而又比较完整的唯一的一种,它虽然存在着少量的残缺,但却 保存了原稿的面貌,未经后人修饰增补(其六十四、六十七两回 的残缺,各本皆然,现存各本的这两回或是据程本,或是经后人 增补过的),因此本书在校勘过程中决定采用庚辰本为底本,以 其他各种脂评抄本为主要参校本,以程本及其他早期刻本为参 考本。凡底本文字可通而主要参校本虽有异文但并不见长者, 仍依底本;凡底本明显错误而主要参校本不误者,即依主要参校 本;凡底本脱漏之文字,有主要参校本可资校补者,即依主要参 校本补齐。 本书的注释,凡一应典章制度名物典故以及难解之语词, 般均尽可能作注释,但由于我们的能力有限,而《红楼梦》的注释 又极为繁难,因此我们的注不仅可能挂一漏万,而且也可能注释 得不尽恰当;我们的校订也同样是如此。有关校订和注释方面 的具体情况,均见本书《校注凡例》,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本书校注工作开始于一九七五年,其间参加工作的人员陆 续有所更替,工作时间亦长短不一,难以一一表明,现以参加时 间先后和姓氏笔划为序,计参加本书校注工作的有:冯其庸、李 希凡、刘梦溪、吕启祥、孙逊沈天佑沈彭年、应必诚、周雷、林冠 夫、胡文彬、曾扬华顾平旦、陶建基、徐贻庭、朱彤、张锦池、蔡义 江、祝肇年、丁维忠。 参加本书最后修改定稿的,校勘方面有:冯其庸、林冠夫、徐 贻庭。由冯其庸负责。注释方面有:陶建基、吕启祥、朱彤、张锦 池、丁维忠。由陶建基负责。 全书的校注工作由冯其庸同志总负责。 吴世昌、吴恩裕、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几位老红学家担任 本书校注工作的顾问。 抚琴居红楼梦文学社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