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于是九州攸同①,四奥既居②,九山刊旅③,九川涤原④,九泽既陂,四海会同⑤。六府甚 ⑥,众土交正⑦,致慎财赋⑧,咸则三壤成赋⑨。中国赐土姓⑩:“祗台德先(1),不距朕 行(12) ①九州攸同:意思是九州成为统一的了。攸,所。同,同一。按:这句是总说禹治水之功 以下五句是具体分说。 ②四奥:四方之内。奥,同“墺”,四方可定居之地。③刊旅:开通了道路。刊,除。这里 是开的意思。④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 ⑤四海会同:全国统一,诸侯都来朝会归服。⑥六府:指六府的物资,即金、木、水、火 土、谷。府,藏财货处,仓库。 ⑦众土:各方土地。交:都。正:定,这里指定等级。⑧致慎财赋:意思是对于交纳贡品 赋税认真谨慎 ⑨咸:都。则:标准、准则,这里是以为标准的意思。三壤:指上中下三种等级的土壤。⑩ 中国:指九州之中。赐土姓:指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11)袛(zhi,支):恭敬。台:同“以”。(依《尚书易解》说)(12)距:同“拒”,违抗, 违背。朕:我。行:行为,这里指各种措施。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②。于是帝锡禹玄圭③,以告成功于天 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①朔:北方。暨:及,到。②讫:同“迄”,至,到 ③锡:同“赐”。玄圭:黑色的玉圭。《正义》曰:“玄,水色。以禹理水有功,故锡玄圭 多以表显之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①。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②。天下诸 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③,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④。 ①嗣:帝位继承人。②辟:同“避”。 ③南面:登临帝位之意。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王见群臣,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 王之位。朝天下:意思是接受天下人的朝拜 ④姓姒氏: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 的姓不同。氏是姓的分支。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 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 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 思考: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赞赏禹:“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维 禹浚川,九州攸宁。爰及宣防,决渎通沟”(《太史公自序》):“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 艾安,功施于三代”(《河渠书》)。阅读了本文,了解禹的事迹,并概括他的高尚品质。 根据他的行为事迹,概括他的高尚品质。从全文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1、为人:2、治水:3、辞避。 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面队唐尧、虞舜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 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洪水灾难 中解救出来的局面。面对当时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他继承父业 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并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励精图治、公而忘私、以天下 为己任,最终获得成功,使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盛世太平图。(开 头已作了介绍这里在学习了全文的基础上再呼应开头所说) 本文主要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反映了古人理想中的 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作者怀着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诉说了夏禹的业绩和 伟大奉献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于是九州攸同①,四奥既居②,九山刊旅③,九川涤原④,九泽既陂,四海会同⑤。六府甚 ⑥,众土交正⑦,致慎财赋⑧,咸则三壤成赋⑨。中国赐土姓⑩:“祗台德先(11),不距朕 行(12)。” ①九州攸同:意思是九州成为统一的了。攸,所。同,同一。按:这句是总说禹治水之功, 以下五句是具体分说。 ②四奥:四方之内。奥,同“墺”,四方可定居之地。 ③刊旅:开通了道路。刊,除。这里 是开的意思。 ④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 ⑤四海会同:全国统一,诸侯都来朝会归服。 ⑥六府:指六府的物资,即金、木、水、火、 土、谷。府,藏财货处,仓库。 ⑦众土:各方土地。交:都。正:定,这里指定等级。 ⑧致慎财赋:意思是对于交纳贡品、 赋税认真谨慎。 ⑨咸:都。则:标准、准则,这里是以为标准的意思。三壤:指上中下三种等级的土壤。 ⑩ 中国:指九州之中。赐土姓:指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11)祗(zhī,支):恭敬。台:同“以”。(依《尚书易解》说) (12)距:同“拒”,违抗, 违背。朕:我。行:行为,这里指各种措施。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②。于是帝锡禹玄圭③,以告成功于天 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①朔:北方。暨:及,到。 ②讫:同“迄”,至,到。 ③锡:同“赐”。玄圭:黑色的玉圭。《正义》曰:“玄,水色。以禹理水有功,故锡玄圭, 多以表显之。”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①。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②。天下诸 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③,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④。 ①嗣:帝位继承人。 ②辟:同“避”。 ③南面:登临帝位之意。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王见群臣,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 王之位。朝天下:意思是接受天下人的朝拜。 ④姓姒氏: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 的姓不同。氏是姓的分支。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 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 三、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 思考: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赞赏禹:“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维 禹浚川,九州攸宁。爰及宣防,决渎通沟”(《太史公自序》);“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 艾安,功施于三代”(《河渠书》)。阅读了本文,了解禹的事迹,并概括他的高尚品质。 根据他的行为事迹,概括他的高尚品质。从全文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1、为人;2、治水;3、辞避。 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面队唐尧、虞舜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 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洪水灾难 中解救出来的局面。面对当时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他继承父业 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并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励精图治、公而忘私、以天下 为己任,最终获得成功,使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盛世太平图。(开 头已作了介绍,这里在学习了全文的基础上再呼应开头所说) 本文主要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反映了古人理想中的 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作者怀着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诉说了夏禹的业绩和 伟大奉献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