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 2、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4、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本纪的形式 2、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解题: 《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 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 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 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二、了解课文有关知识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 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 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 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 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 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 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 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 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gi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 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司马迁以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叙说了夏禹的业绩:他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 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 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 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在叙 说夏禹的业绩的过程中,也反映了古人理想的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 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 人民怨恨他们。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 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 的丰碑:他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早已千古传颂,作为我们祖先 一种美德的代表,将永远值得学习和效法
夏本纪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 2、 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3、 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4、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 1、 了解本纪的形式。 2、 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3、 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三、 教学时间:2 课时。 四、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一、 解题: 《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 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 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 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 12 篇。 二、了解课文有关知识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 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 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 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 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 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 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 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 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ɡ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 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司马迁以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叙说了夏禹的业绩:他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 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 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 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在叙 说夏禹的业绩的过程中,也反映了古人理想的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 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 人民怨恨他们。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 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 的丰碑;他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早已千古传颂,作为我们祖先 一种美德的代表,将永远值得学习和效法
三、学生自读课文,疏通词句。质疑。补充注释 学习1-4节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 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①。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为人臣,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 孙、曾孙、玄孙。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①,浩浩怀山襄陵②,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③,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④,愿帝试之。”于是尧听 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⑤,摄行天 子之政⑥,巡狩⑦。行视鲧之 治水无状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⑩。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 业 ①鸿水:即洪水,大水。②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襄:上漫,淹没。陵:大土山 ③负命:违背天命。毁族:毁败同族的人。④等:相同,一样。这里是比较的意思。贤: 好,强。⑤登:升,提升。⑥摄行:代理执行。⑦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 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⑧无状:没有样子,不象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 ⑨殛:通“极”,流放远方。以:而。⑩诛:惩罚。是:对,正确 尧崩①,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②?”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 功。”舜曰:“嗟③,然!”命禹:“女平水土④,维是勉之⑤。”禹拜稽首⑥,让于契、后稷、 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⑦。” ①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叫“崩”。②美:使美,即发扬光大的意思。居官:居于官职,即 做官。③嗟:叹词。④女(r追,汝):你。⑤维:句首语气词。是:此,这,指平水土 这件事。勉:勉力,努力。⑥拜:行敬礼。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称为拜。稽首:一种跪拜 礼,叩头到地,是拜礼中最恭敬的。⑦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视,看,照看,这里有办 的意思。 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 亶穆穆⑤,为纲为纪 ①敏给:敏捷。“给”与“敏”同义。克勤:能吃苦。克,能。勤,勤苦,劳苦。②律: 音律。③度:尺度。④称以出:《大戴礼记•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 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上,正。土,事。)译文参照 王说。⑤亹(w莨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一)自学5-8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所有的通假字 2、划出古今异义的有关双音词语 3、找出几例词类活用的现象。 4、找出2-3句含倒装文言现象的句式 (二)试分析禹的形象 第二教时 检查预习情况 1、找出所有的通假字。(见教材) 2、划出古今异义的双音词语
三、学生自读课文,疏通词句。质疑。补充注释: 学习 1-4 节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 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①。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为人臣。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 孙、曾孙、玄孙。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①,浩浩怀山襄陵②,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③,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④,愿帝试之。”于是尧听 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⑤,摄行天 子之政⑥,巡狩⑦。行视鲧之 治水无状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⑩。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 业。 ①鸿水:即洪水,大水。 ②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襄:上漫,淹没。陵:大土山。 ③负命:违背天命。毁族:毁败同族的人。④等:相同,一样。这里是比较的意思。 贤: 好,强。 ⑤登:升,提升。 ⑥摄行:代理执行。 ⑦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 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 ⑧无状:没有样子,不象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 ⑨殛:通“极”,流放远方。以:而。 ⑩诛:惩罚。是:对,正确。 尧崩①,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②?”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 功。”舜曰:“嗟③,然!”命禹:“女平水土④,维是勉之⑤。”禹拜稽首⑥,让于契、后稷、 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⑦。” ①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叫“崩”。 ②美:使美,即发扬光大的意思。居官:居于官职,即 做官。 ③嗟:叹词。 ④女(rǔ,汝):你。 ⑤维:句首语气词。 是:此,这,指平水土 这件事。 勉:勉力,努力。 ⑥拜:行敬礼。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称为拜。稽首:一种跪拜 礼,叩头到地,是拜礼中最恭敬的。 ⑦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视,看,照看,这里有办 的意思。 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 亶穆穆⑤,为纲为纪。 ①敏给:敏捷。“给”与“敏”同义。 克勤:能吃苦。克,能。勤,勤苦,劳苦。 ②律: 音律。 ③度:尺度。 ④称以出:《大戴礼记•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 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上,正。土,事。)译文参照 王说。 ⑤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一)自学 5-8 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 找出所有的通假字。 2、 划出古今异义的有关双音词语。 3、 找出几例词类活用的现象。 4、 找出 2-3 句含倒装文言现象的句式。 (二)试分析禹的形象。 第二教时 一、 检查预习情况 1、 找出所有的通假字。(见教材) 2、 划出古今异义的双音词语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左准绳右规矩 中国赐土姓 3、找出几例词类活用的现象。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南面朝天 4、找出2句含倒装文言现象的句式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以告成功于天下 帝舜荐禹于天下 二、学习4-8节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禹伤 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⑥,致孝于 鬼神⑦。卑宫室⑧,致费于沟淢⑨。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樺(1)。左 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陂九泽(17),度九山(18)。 令益予众庶稻(19),可种卑湿(20)。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2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及山川之便利(23)。 ①百姓:即百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 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傅:《尚书》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 一说:傅,即“付”,指付出功役 ②表木:立木作表记。表,表记。③定:指测定。④伤:悲伤。⑤劳身:劳累自己,即 不怕劳累的意思。焦思:苦苦思索。焦,着急,焦躁。⑥薄:少,使少,即节俭的意思。⑦ 致:送达,表达。⑧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⑨沟淢:田间沟渠。古代渠道深广四 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这里泛指河道。⑩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集解》 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i,剔)行泥上。” (11)樺(j,局):古代一种登山鞋,把长半寸的铁钉安在鞋底上,以防止上山时滑倒。《正 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上,后齿短也。” (12准:取平的工具。绳:取直的工具。(13)规:划圆的工具。矩:划方的工具。这里“规 矩”指测量高低远近的工具。(14)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参用《会注考证》 引张文虎说) (15)开九州:开发九州的土地。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荆、扬、雍、梁。又《大戴 礼记̺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为“州”为“川”字之误。 16通九道:疏通九条河道。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an,眼)、淮、渭、 洛九条河流的河道。又《正义》以为“九道”为九州的道路。 (17)陂(bei,卑):水边,水岸。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九泽:指雷夏、大野、彭蠡(l i,礼)、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豬、豬野九个湖泊 (18)度: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九山:指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 墦冢、内方、(min,岷)九座大山。(19)众庶:庶民,平民。 (20)卑湿:低湿之地。(21)均:使均衡。(22)相:察看,考察。宜所有以贡:意思是应根 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左准绳 右规矩 中国赐土姓 3、 找出几例词类活用的现象。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南面朝天 4、 找出 2 句含倒装文言现象的句式。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以告成功于天下 帝舜荐禹于天下 二、学习 4-8 节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禹伤 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⑥,致孝于 鬼神⑦。卑宫室⑧,致费于沟淢⑨。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檋(11)。左 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陂九泽(17),度九山(18)。 令益予众庶稻(19),可种卑湿(20)。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2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及山川之便利(23)。 ①百姓:即百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 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傅:《尚书》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 一说:傅,即“付”,指付出功役。 ②表木:立木作表记。表,表记。 ③定:指测定。 ④伤:悲伤。 ⑤劳身:劳累自己,即 不怕劳累的意思。焦思:苦苦思索。焦,着急,焦躁。 ⑥薄:少,使少,即节俭的意思。 ⑦ 致:送达,表达。 ⑧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 ⑨沟淢:田间沟渠。古代渠道深广四 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这里泛指河道。 ⑩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集解》 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ì,剔)行泥上。” (11)檋(jú,局):古代一种登山鞋,把长半寸的铁钉安在鞋底上,以防止上山时滑倒。《正 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上,后齿短也。” (12)准:取平的工具。绳:取直的工具。 (13)规:划圆的工具。矩:划方的工具。这里“规 矩”指测量高低远近的工具。(14)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参用《会注考证》 引张文虎说) (15)开九州:开发九州的土地。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荆、扬、雍、梁。又《大戴 礼记•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为“州”为“川”字之误。 (16)通九道:疏通九条河道。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ǎn,眼)、淮、渭、 洛九条河流的河道。又《正义》以为“九道”为九州的道路。 (17)陂(bēi,卑):水边,水岸。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九泽:指雷夏、大野、彭蠡(l ǐ,礼)、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豬、豬野九个湖泊。 (18)度: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九山:指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 墦冢、内方、(mín,岷)九座大山。 (19)众庶:庶民,平民。 (20)卑湿:低湿之地。 (21)均:使均衡。 (22)相:察看,考察。宜所有以贡:意思是应根 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于是九州攸同①,四奥既居②,九山刊旅③,九川涤原④,九泽既陂,四海会同⑤。六府甚 ⑥,众土交正⑦,致慎财赋⑧,咸则三壤成赋⑨。中国赐土姓⑩:“祗台德先(1),不距朕 行(12) ①九州攸同:意思是九州成为统一的了。攸,所。同,同一。按:这句是总说禹治水之功 以下五句是具体分说。 ②四奥:四方之内。奥,同“墺”,四方可定居之地。③刊旅:开通了道路。刊,除。这里 是开的意思。④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 ⑤四海会同:全国统一,诸侯都来朝会归服。⑥六府:指六府的物资,即金、木、水、火 土、谷。府,藏财货处,仓库。 ⑦众土:各方土地。交:都。正:定,这里指定等级。⑧致慎财赋:意思是对于交纳贡品 赋税认真谨慎 ⑨咸:都。则:标准、准则,这里是以为标准的意思。三壤:指上中下三种等级的土壤。⑩ 中国:指九州之中。赐土姓:指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11)袛(zhi,支):恭敬。台:同“以”。(依《尚书易解》说)(12)距:同“拒”,违抗, 违背。朕:我。行:行为,这里指各种措施。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②。于是帝锡禹玄圭③,以告成功于天 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①朔:北方。暨:及,到。②讫:同“迄”,至,到 ③锡:同“赐”。玄圭:黑色的玉圭。《正义》曰:“玄,水色。以禹理水有功,故锡玄圭 多以表显之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①。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②。天下诸 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③,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④。 ①嗣:帝位继承人。②辟:同“避”。 ③南面:登临帝位之意。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王见群臣,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 王之位。朝天下:意思是接受天下人的朝拜 ④姓姒氏: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 的姓不同。氏是姓的分支。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 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 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 思考: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赞赏禹:“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维 禹浚川,九州攸宁。爰及宣防,决渎通沟”(《太史公自序》):“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 艾安,功施于三代”(《河渠书》)。阅读了本文,了解禹的事迹,并概括他的高尚品质。 根据他的行为事迹,概括他的高尚品质。从全文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1、为人:2、治水:3、辞避。 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面队唐尧、虞舜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 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洪水灾难 中解救出来的局面。面对当时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他继承父业 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并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励精图治、公而忘私、以天下 为己任,最终获得成功,使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盛世太平图。(开 头已作了介绍这里在学习了全文的基础上再呼应开头所说) 本文主要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反映了古人理想中的 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作者怀着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诉说了夏禹的业绩和 伟大奉献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
(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于是九州攸同①,四奥既居②,九山刊旅③,九川涤原④,九泽既陂,四海会同⑤。六府甚 ⑥,众土交正⑦,致慎财赋⑧,咸则三壤成赋⑨。中国赐土姓⑩:“祗台德先(11),不距朕 行(12)。” ①九州攸同:意思是九州成为统一的了。攸,所。同,同一。按:这句是总说禹治水之功, 以下五句是具体分说。 ②四奥:四方之内。奥,同“墺”,四方可定居之地。 ③刊旅:开通了道路。刊,除。这里 是开的意思。 ④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 ⑤四海会同:全国统一,诸侯都来朝会归服。 ⑥六府:指六府的物资,即金、木、水、火、 土、谷。府,藏财货处,仓库。 ⑦众土:各方土地。交:都。正:定,这里指定等级。 ⑧致慎财赋:意思是对于交纳贡品、 赋税认真谨慎。 ⑨咸:都。则:标准、准则,这里是以为标准的意思。三壤:指上中下三种等级的土壤。 ⑩ 中国:指九州之中。赐土姓:指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11)祗(zhī,支):恭敬。台:同“以”。(依《尚书易解》说) (12)距:同“拒”,违抗, 违背。朕:我。行:行为,这里指各种措施。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②。于是帝锡禹玄圭③,以告成功于天 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①朔:北方。暨:及,到。 ②讫:同“迄”,至,到。 ③锡:同“赐”。玄圭:黑色的玉圭。《正义》曰:“玄,水色。以禹理水有功,故锡玄圭, 多以表显之。”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①。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②。天下诸 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③,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④。 ①嗣:帝位继承人。 ②辟:同“避”。 ③南面:登临帝位之意。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王见群臣,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 王之位。朝天下:意思是接受天下人的朝拜。 ④姓姒氏: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 的姓不同。氏是姓的分支。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 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 三、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 思考: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赞赏禹:“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维 禹浚川,九州攸宁。爰及宣防,决渎通沟”(《太史公自序》);“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 艾安,功施于三代”(《河渠书》)。阅读了本文,了解禹的事迹,并概括他的高尚品质。 根据他的行为事迹,概括他的高尚品质。从全文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1、为人;2、治水;3、辞避。 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面队唐尧、虞舜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 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洪水灾难 中解救出来的局面。面对当时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他继承父业 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并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励精图治、公而忘私、以天下 为己任,最终获得成功,使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盛世太平图。(开 头已作了介绍,这里在学习了全文的基础上再呼应开头所说) 本文主要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反映了古人理想中的 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作者怀着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诉说了夏禹的业绩和 伟大奉献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
四、写作特点 (1)叙事系统全面,详略得当,体现出高超的驾驭历史内容的能力 (2)写人叙事,善于渲染、铺陈,将人物置于特定背景之下来刻画,而且字里行间倾注 情感,爱憎分明,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3)语言平易、自然、简约、凝练,用生动的语言叙说事例、说明道理,叙事不枝不蔓、 简明扼要。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http://www.oldq.com.cn/xuanxiu/showarticle.aspPay=yes&articleld-=72995
四、写作特点 (1)叙事系统全面,详略得当,体现出高超的驾驭历史内容的能力。 (2)写人叙事,善于渲染、铺陈,将人物置于特定背景之下来刻画,而且字里行间倾注 情感,爱憎分明,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3)语言平易、自然、简约、凝练,用生动的语言叙说事例、说明道理,叙事不枝不蔓、 简明扼要。 该文章转自 [ 苏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教 学 网 ] : http://www.oldq.com.cn/xuanxiu/ShowArticle.asp?Pay=yes&ArticleID=7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