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重解历史的必然性 论齐泽克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新解读 引言:《历史与阶级意识》与“历史的必然性”问题 众所周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上,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History and Class onsciousness是奠基性的文本,它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资 源。临近上个世纪末,人们关于《历史与阶级意识》又有了新的发现:研究者们在对卢卡奇 于苏联期间的所有未发表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另外一个重要文本一《尾随 主义与辩证法》( Tailism and the dialectic)。该文本写作于1925年或1926年,卢卡奇在其 中对《历史与阶级意识》进行了明确的辩护,这说明他直至那时还依然坚持《历史与阶级意 识》中的基本思想。有意思的是,在英文版的《尾随主义与辩证法》中还收入了齐泽克( Slavo j Zizek)的一篇题为《列宁主义的哲学家卢卡奇》‘的长文,齐泽克在该文中明确指出《历史 与阶级意识》和《尾随主义与辩证法》的核心关注都是“十月革命”,卢卡奇的哲学在根本 上是关于“十月革命”的哲学。换言之,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把《历史与阶级意 识》的贡献看作是单纯的物化批判或工具理性批判,这实际上是彻底放弃了卢卡奇的革命的 立场。 齐泽克在这里的真正用意是明确地区分开当今左翼思想的两条根本不同的道路:一条以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代表,直至当今左翼学者们所进行的文化研究( cultural studies),它在根本上是对革命的背离,是以激进理论的方式来承认和保守现有的资本主义 体制:另一条以巴迪欧、齐泽克等一批激进政治哲学家为代表,他们主张要回溯列宁主义 力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打开革命的道路。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齐泽克进一步指出这两条 道路的分离最初发生于1924年(其标志是列宁逝世以后共产国际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此 之前是卢卡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对革命的道路的忠诚( fidelity),在此之后的整 个西方左翼思想则转向了对革命的背离。因此,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对我们在今天 重新复活列宁主义的事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那么,面对着“十月革命”与后来的斯大林主义之间的种种关联,我们在今天为什么还 可以重走革命的道路?《历史与阶级意识》在这方面究竞可以为我们提供怎样的思想资源? 为了直接回答这些问题,齐泽克以历史必然性问题为核心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历史与阶级 意识》进行了重新解读。从反面看,他强调“十月革命”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之所 以会演变为斯大林主义,是因为人们在处理阶级、政党和历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错误地预 设了一种“历史必然性”。从正面看,他指出卢卡奇的历史哲学在根本上是关于革命或行动 (act)的哲学,而行动的首要意义就是对历史必然性的打破。这也就是说,导致斯大林主 义的原因是人们对历史必然性的盲信,而卢卡奇的贡献恰恰在于批判这种盲信、强调历史偶 然性。 但问题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并非如齐泽克所言仅仅强调历史偶然性,而 是刚好相反,他认为无产阶级之达到阶级意识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2。那么,我们究竞该怎 样理解卢卡奇所说的历史必然性?在后人那里,这种理解为何会被分裂为对历史必然性的 盲信和对历史偶然性的主张?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首先概要论述齐泽克对《历史与 阶级意识》的解读,介绍其对历史必然性的批判和对历史偶然性的阐发。以之为参照,我们 将对卢卡奇本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相关思想进行重新反思,指出其所主张的历史必 然性是在黑格尔哲学意义上的必然性,是一种作为结果的必然性,它包含着总体性的维度 Slavoj Zezek, "Georg Lukacs as the Philosopher of Leninism", in Georg Lukacs, Tailism and the dialectic. London, New York: Verso, 2000, pl51-1 E L Georg Lukacs,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translated by rodney Livingstone, the MIT Press, 197 pI1 重解历史的必然性 ---- 论齐泽克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新解读 引言:《历史与阶级意识》与“历史的必然性”问题 众所周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上,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是奠基性的文本,它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资 源。临近上个世纪末,人们关于《历史与阶级意识》又有了新的发现:研究者们在对卢卡奇 于苏联期间的所有未发表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另外一个重要文本 --《尾随 主义与辩证法》(Tailism and the Dialectic)。该文本写作于 1925 年或 1926 年,卢卡奇在其 中对《历史与阶级意识》进行了明确的辩护,这说明他直至那时还依然坚持《历史与阶级意 识》中的基本思想。有意思的是,在英文版的《尾随主义与辩证法》中还收入了齐泽克(Slavoj Zizek)的一篇题为《列宁主义的哲学家卢卡奇》1的长文,齐泽克在该文中明确指出《历史 与阶级意识》和《尾随主义与辩证法》的核心关注都是“十月革命”, 卢卡奇的哲学在根本 上是关于“十月革命”的哲学。换言之,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把《历史与阶级意 识》的贡献看作是单纯的物化批判或工具理性批判,这实际上是彻底放弃了卢卡奇的革命的 立场。 齐泽克在这里的真正用意是明确地区分开当今左翼思想的两条根本不同的道路:一条以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代表,直至当今左翼学者们所进行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它在根本上是对革命的背离,是以激进理论的方式来承认和保守现有的资本主义 体制;另一条以巴迪欧、齐泽克等一批激进政治哲学家为代表,他们主张要回溯列宁主义, 力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打开革命的道路。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齐泽克进一步指出这两条 道路的分离最初发生于 1924 年 (其标志是列宁逝世以后共产国际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此 之前是卢卡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对革命的道路的忠诚(fidelity), 在此之后的整 个西方左翼思想则转向了对革命的背离。因此,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对我们在今天 重新复活列宁主义的事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那么,面对着“十月革命”与后来的斯大林主义之间的种种关联,我们在今天为什么还 可以重走革命的道路?《历史与阶级意识》在这方面究竟可以为我们提供怎样的思想资源? 为了直接回答这些问题,齐泽克以历史必然性问题为核心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历史与阶级 意识》进行了重新解读。从反面看, 他强调“十月革命”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之所 以会演变为斯大林主义,是因为人们在处理阶级、政党和历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错误地预 设了一种“历史必然性”。从正面看,他指出卢卡奇的历史哲学在根本上是关于革命或行动 (act)的哲学,而行动的首要意义就是对历史必然性的打破。这也就是说,导致斯大林主 义的原因是人们对历史必然性的盲信,而卢卡奇的贡献恰恰在于批判这种盲信、强调历史偶 然性。 但问题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并非如齐泽克所言仅仅强调历史偶然性,而 是刚好相反,他认为无产阶级之达到阶级意识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2。那么, 我们究竟该怎 样理解卢卡奇所说的历史必然性?在后人那里, 这种理解为何会被分裂为对历史必然性的 盲信和对历史偶然性的主张?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本文将首先概要论述齐泽克对《历史与 阶级意识》的解读,介绍其对历史必然性的批判和对历史偶然性的阐发。以之为参照,我们 将对卢卡奇本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相关思想进行重新反思,指出其所主张的历史必 然性是在黑格尔哲学意义上的必然性,是一种作为结果的必然性,它包含着总体性的维度。 1 Slavoj Zezek, “Georg Lukacs as the Philosopher of Leninism”, in Georg Lukacs, Tailism and the Dialectic, London, New York: Verso, 2000, p151-182. 2 参见 Georg Lukacs,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translated by Rodney Livingstone, the MIT Press, 1971, p177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