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9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29卷 落现象,而在相应的金属基体表面存在若干点蚀坑 厚度大体呈上升趋势,这是过饱和度的增加使得腐 由清洗前后的形貌(图2(a)和3(a)可以看出,在膜 蚀产物更容易沉积的缘故,而膜厚度的增加则对抑 有缺陷部位的金属基体上出现了点蚀坑,随着CO2 制腐蚀反应的进行有积极作用 分压的升高(图2(b)和3(b),表层孔洞变小变少, 2.3电化学分析 点蚀坑也变小变少,所以腐蚀产物膜的局部损伤与 图5为65℃不同C02分压下成膜N80钢的极 金属基体表面点蚀有重要关联,而C02分压的升高 化曲线及计算得到的腐蚀电流·阴极极化区与极化 有利于减轻膜的局部损伤,温度为65℃时,腐蚀反 电位较低的阳极极化区域的反应都呈现出受电化学 应进行的速度较慢,膜沉积缓慢,生成的产物膜较为 活化控制的特征,各极化曲线的零电流电位基本相 疏松,容易出现孔洞或剥落;C02分压升高,过饱和 同.65℃时在0.1MPa的C02分压下,形成腐蚀产 度增加,加速了初始腐蚀反应,使得膜的沉积速率加 物膜的N80钢的极化曲线的阳极强极化区出现了 快,有利于提高膜的稳定性,这是导致膜表面损伤减 腐蚀电流随极化电位增大而降低的现象,这是因为 少的重要原因.温度为90℃时,在各C02分压下发 强极化导致FeCO3的快速重新沉积.在0.1MPa下 生的是全面腐蚀,如图2(c,d)和图3(c,d):90℃时 形成的膜孔洞又多又大,新的FeCO3的沉积将原先 的平均腐蚀速率较65℃时低很多,说明腐蚀产物膜 的孔洞填补好,使得腐蚀电流明显下降.图6是 均匀致密,对金属基体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因 90℃时不同C02分压下形成的腐蚀产物膜的极化 为90℃时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都较有利于腐 曲线及计算得到的腐蚀电流,在阳极极化超过 蚀反应的进行,使得初始阶段的腐蚀速率加快,有利 400mV以后,出现了受扩散控制的特征.因为原先 于形成稳定、致密的腐蚀产物膜 的腐蚀产物膜比较致密,所以强阳极极化时新的 图4为在不同的C02分压下形成的腐蚀产物 FCO3沉积对腐蚀反应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 膜的厚度.在相同温度下,随着CO2分压的增加,膜 从极化曲线计算所得的腐蚀电流可以看出,在 160 同一温度下,有膜N80钢的腐蚀电流随着形成腐蚀 140 产物膜时C02分压的增加而减小.因为在进行该电 120 化学实验时,其他条件都相同,不同的是N80钢表 100 -。-65℃ …●…90℃ 面的腐蚀产物膜,所以腐蚀电流的差异反映了腐蚀 80 产物膜保护性能的不同,即随着C02分压的增加, 60 膜对基体的保护性能越来越好.相比65℃,在90℃ 40 下成膜N8O钢的腐蚀电流要小的多,即腐蚀产物膜 0 0.4 0.8 1.2 C02分压,Pco/MPa 的保护性能更好;从腐蚀电流的下降幅度来看, 90℃下形成的腐蚀产物膜的保护性能对C02分压 图4 在不同C0:分压、不同温度下形成的腐蚀产物膜厚度 的变化更为敏感 Fig-4 Thickness of corrosion scales forming at different Pco,and temperatures 1.0 (a) 20 (b) -0.1 MPa 0.5 MPa 0.5 1.0 MPa -1.3 MPa 16 w…I.5MPa 01 14 -0.5 -0 -5 0 0.4 0.8 1.2 1.6 电流/A C02分压,Pco:/MPa 图5在65℃不同COh分压下腐蚀10后N80钢的电化学极化曲线及腐蚀电流.(a)极化曲线:(b)腐蚀电流与CO2分压的关系 Fig.5 Polarization curves and the corrosion current of the N80 steel with scales forming at different Pco,and 65C for 10d:(a)polarization curves;(b)relation of corrosion current to COz partial pressure落现象‚而在相应的金属基体表面存在若干点蚀坑. 由清洗前后的形貌(图2(a)和3(a))可以看出‚在膜 有缺陷部位的金属基体上出现了点蚀坑.随着 CO2 分压的升高(图2(b)和3(b))‚表层孔洞变小变少‚ 点蚀坑也变小变少.所以腐蚀产物膜的局部损伤与 金属基体表面点蚀有重要关联‚而 CO2 分压的升高 有利于减轻膜的局部损伤.温度为65℃时‚腐蚀反 应进行的速度较慢‚膜沉积缓慢‚生成的产物膜较为 疏松‚容易出现孔洞或剥落;CO2 分压升高‚过饱和 度增加‚加速了初始腐蚀反应‚使得膜的沉积速率加 快‚有利于提高膜的稳定性‚这是导致膜表面损伤减 少的重要原因.温度为90℃时‚在各 CO2 分压下发 生的是全面腐蚀‚如图2(c‚d)和图3(c‚d);90℃时 的平均腐蚀速率较65℃时低很多‚说明腐蚀产物膜 均匀致密‚对金属基体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因 为90℃时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都较有利于腐 蚀反应的进行‚使得初始阶段的腐蚀速率加快‚有利 于形成稳定、致密的腐蚀产物膜. 图4为在不同的 CO2 分压下形成的腐蚀产物 膜的厚度.在相同温度下‚随着 CO2 分压的增加‚膜 图4 在不同 CO2 分压、不同温度下形成的腐蚀产物膜厚度 Fig.4 Thickness of corrosion scales forming at different PCO2 and temperatures 厚度大体呈上升趋势.这是过饱和度的增加使得腐 蚀产物更容易沉积的缘故.而膜厚度的增加则对抑 制腐蚀反应的进行有积极作用. 2∙3 电化学分析 图5为65℃不同 CO2 分压下成膜 N80钢的极 化曲线及计算得到的腐蚀电流.阴极极化区与极化 电位较低的阳极极化区域的反应都呈现出受电化学 活化控制的特征‚各极化曲线的零电流电位基本相 同.65℃时在0∙1MPa 的 CO2 分压下‚形成腐蚀产 物膜的 N80钢的极化曲线的阳极强极化区出现了 腐蚀电流随极化电位增大而降低的现象‚这是因为 强极化导致FeCO3 的快速重新沉积.在0∙1MPa 下 形成的膜孔洞又多又大‚新的 FeCO3 的沉积将原先 的孔洞填补好‚使得腐蚀电流明显下降.图6是 90℃时不同 CO2 分压下形成的腐蚀产物膜的极化 曲线及计算得到的腐蚀电流.在阳极极化超过 400mV以后‚出现了受扩散控制的特征.因为原先 的腐蚀产物膜比较致密‚所以强阳极极化时新的 FeCO3 沉积对腐蚀反应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 从极化曲线计算所得的腐蚀电流可以看出‚在 同一温度下‚有膜 N80钢的腐蚀电流随着形成腐蚀 产物膜时 CO2 分压的增加而减小.因为在进行该电 化学实验时‚其他条件都相同‚不同的是 N80钢表 面的腐蚀产物膜‚所以腐蚀电流的差异反映了腐蚀 产物膜保护性能的不同.即随着 CO2 分压的增加‚ 膜对基体的保护性能越来越好.相比65℃‚在90℃ 下成膜 N80钢的腐蚀电流要小的多‚即腐蚀产物膜 的保护性能更好;从腐蚀电流的下降幅度来看‚ 90℃下形成的腐蚀产物膜的保护性能对 CO2 分压 的变化更为敏感. 图5 在65℃不同 CO2 分压下腐蚀10d 后 N80钢的电化学极化曲线及腐蚀电流.(a) 极化曲线;(b) 腐蚀电流与 CO2 分压的关系 Fig.5 Polarization curves and the corrosion current of the N80steel with scales forming at different PCO2 and65℃ for10d: (a) polarization curves;(b) relation of corrosion current to CO2partial pressure ·290·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29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