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过程设备设计(【)教案 2.3.2,2.3.3,2.3.4(共1学时):2.4.1,2.4.2.(共1学时) (总第13-14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ppt的补充) 2.3.2弹塑性应力 1.绘图:将图2-17中的三向应力都画在图形的右 1.弹塑性应力:处于弹塑性状态的厚壁圆筒。塑性区应力:弹性区应力。 壁面上,并与图2-25弹塑性区加载时的应力分 2.残余应力:卸载定理。塑性区、弹性区中的残余应力。弹塑性区的应力分布。 布相对比,结果表明在弹性区其应力分布是相同 的,塑性区不同:卸载后弹性区、塑性区均不相 2.3.3屈服压力和爆破压力 同。 1.爆破过程。2.屈服压力:初始屈服压力:全屈服压力。3.爆破压力。 2.自增强处理:厚壁圆筒体制造完成后,先在内 2.3.4提高屈服承载能力的措施 部施加内压使其屈服,而外层为弹性状态:卸压 1.增加壁厚。2.对圆筒施加外压。3.自增强处理。 后,内层材料受到压缩预应力作用,外层材料处 于拉伸状态。当筒体承受工作内压时,内层总的 2.4.1概述(平板应力分析) 应力为残余压应力与弹性拉伸应力的叠加,总应 1平板的应用。2.平板的几何特征及平板分类。3.载荷与内力 力下降。外层总应力上升。 2.4.2圆平板对称弯曲微分方程 结论:沿壁厚方向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充分地利 分析模型,微元体的取法: 用了筒体的材料。 3.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的基本假设与梁分析基本 由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圆平板轴对称弯曲的小挠度微分方程,最后 假设的对比: 求出受轴对称横向载荷圆形薄板小挠度弯曲微分方程 板可以看成是二维的,梁是一维的。 梁的平面假设。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1.厚壁容器为什么要进行弹塑性分析?薄壁容器存在这个问题吗? P84:9.11 2.残余应力是如何产生的? P86:8 3.厚壁容器为什么要进行自增强处理? 4.圆平板分析的微元体取法与轴对称薄壳、厚壁圆柱体的微元体取法是否相同? 过程设备设计(Ⅰ)教案 2.3.2,2.3.3,2.3.4(共 1 学时);2.4.1,2.4.2. (共 1 学时) (总第 13-14 学时) 主要内容:(ppt) 板书:(对 ppt 的补充) 2.3.2 弹塑性应力 1. 弹塑性应力:处于弹塑性状态的厚壁圆筒。塑性区应力;弹性区应力。 2. 残余应力:卸载定理。塑性区、弹性区中的残余应力。弹-塑性区的应力分布。 2.3.3 屈服压力和爆破压力 1. 爆破过程。2. 屈服压力:初始屈服压力;全屈服压力。3. 爆破压力。 2.3.4 提高屈服承载能力的措施 1. 增加壁厚。2. 对圆筒施加外压。3. 自增强处理。 2.4.1 概述(平板应力分析) 1. 平板的应用。2. 平板的几何特征及平板分类。3. 载荷与内力 2.4.2 圆平板对称弯曲微分方程 分析模型,微元体的取法; 由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圆平板轴对称弯曲的小挠度微分方程,最后 求出受轴对称横向载荷圆形薄板小挠度弯曲微分方程 1. 绘图:将图 2-17 中的三向应力都画在图形的右 壁面上,并与图 2-25 弹-塑性区加载时的应力分 布相对比,结果表明在弹性区其应力分布是相同 的,塑性区不同;卸载后弹性区、塑性区均不相 同。 2. 自增强处理:厚壁圆筒体制造完成后,先在内 部施加内压使其屈服,而外层为弹性状态;卸压 后,内层材料受到压缩预应力作用,外层材料处 于拉伸状态。当筒体承受工作内压时,内层总的 应力为残余压应力与弹性拉伸应力的叠加,总应 力下降。外层总应力上升。 结论:沿壁厚方向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充分地利 用了筒体的材料。 3. 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的基本假设与梁分析基本 假设的对比: 板可以看成是二维的,梁是一维的。 梁的平面假设。 互动题目: 作业题(思考题): 1. 厚壁容器为什么要进行弹塑性分析?薄壁容器存在这个问题吗? 2. 残余应力是如何产生的? 3. 厚壁容器为什么要进行自增强处理? 4. 圆平板分析的微元体取法与轴对称薄壳、厚壁圆柱体的微元体取法是否相同? P84: 9,11 P86: 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