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企业界于1987年终于获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此后,日本企业的CP发行规模迅速膨胀,到1990年末其余 额达到了15.7万亿日元。 第二,美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施压与日本的金融管制放松。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的高利率政策造成 美元大幅度升值。随着美元升值对美国出口产业及就业打击不断深刻化,美国政府逐渐矫正了美元升值是 “强大美国”的象征这一肤浅认识,转而要求有关国家采取措施抑制美元升值。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出台 的“索罗门报告”认为,造成日元贬值的最重要原因是日本实行“人为低利率”的金融管制政策,致使投资 家不愿投资日元以及日元金融商品。所以,要求日本加速实行金融自由化。1984年5月末,刚刚成立不久的 “美国一日本美元日元委员会”提出了“美国一日本美元日元委员会报告”,与此同时日本大藏省也发表 了题为“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此二报告一般被合称为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和 因际化宣言”。在“宣言”发表以后,日本存款利率自由化的步伐开始加快,在都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 信托银行、地方银行、相互银行(1989年2月大部分转化为普通银行,被称为“第二地方银行”)、信用金 库等6类银行型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中,自由利率存款比率由1986年3月的11.8%上升到1988年3月的 26.8%。其中都市银行的存款利率自由化程度最高,从15.9%上升到了34.7% 二、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金融自由化的措施 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90年代前半期谨慎的金融自由 化改革阶段;二是90年代后半期金融自由化的最终完成阶段。 (一)90年代前半期日本自由化的进展 90年代前半期,尽管日本金融业己经陷入到不良贷款严重、金融交易大幅度萎缩的困境之中,但日本政 府并没有打算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金融管制体制,并以此实现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秩序重建,而仅仅是按照 80年代中期所规划的金融自由化目标实施了如下两项措施 第一,存款利率的完全自由化。90年代以前,日本在不足1000万日元的小额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方面 所取得的唯一进展,就是于1989年6月引入了限额为300万日元的MMC(浮动利率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的 利率管制仍然没有任何松动。90年代上半期,日本存款利率自由化获得了重大进展。首先,逐步实现了小额 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1990年4月把MMC的最低限额从300万日元调低到了100万日元,1991年4月把M MC的最低限额进一步降低到了50万日元,同年11月实现了300万日元以上的小额定期存款(3个月~3年) 利率自由化,1992年6月废除了关于MMC最低限额的规定,1993年6月为期1个月至3年的小额定期存款 利率实现了完全自由化,1993年10月,开始引入最长期限为3年的浮动利率存款和最长期限为4年的固定 利率存款(中长期存款),1994年10月实现了定期储蓄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并引入了最长期限为5年的固定 利率存款。其次,短期内迅速实现了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1992年6月引入了新型储蓄存款(金额为40万或 20万日元,与大额定期存款的利率进行联动),1993年10月出台了新型储蓄存款的进一步自由化措施,1994 年10月除了结算帐户存款以外的所有活期存款利率都实现了自由化。这样,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历程,日本对 银行业所进行的价格竞争管制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企业界于 1987 年终于获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此后,日本企业的CP发行规模迅速膨胀,到 1990 年末其余 额达到了 15.7 万亿日元。 第二,美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施压与日本的金融管制放松。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美国的高利率政策造成 美元大幅度升值。随着美元升值对美国出口产业及就业打击不断深刻化,美国政府逐渐矫正了美元升值是 “强大美国”的象征这一肤浅认识,转而要求有关国家采取措施抑制美元升值。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出台 的“索罗门报告”认为,造成日元贬值的最重要原因是日本实行“人为低利率”的金融管制政策,致使投资 家不愿投资日元以及日元金融商品。所以,要求日本加速实行金融自由化。1984 年 5 月末,刚刚成立不久的 “美国—日本美元日元委员会”提出了“美国—日本美元日元委员会报告”,与此同时日本大藏省也发表 了题为“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此二报告一般被合称为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和 国际化宣言”。在“宣言”发表以后,日本存款利率自由化的步伐开始加快,在都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 信托银行、地方银行、相互银行(1989 年 2 月大部分转化为普通银行,被称为“第二地方银行”)、信用金 库等 6 类银行型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中,自由利率存款比率由 1986 年 3 月的 11.8%上升到 1988 年 3 月的 26.8%。其中都市银行的存款利率自由化程度最高,从 15.9%上升到了 34.7%。 二、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金融自由化的措施 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90 年代前半期谨慎的金融自由 化改革阶段;二是 90 年代后半期金融自由化的最终完成阶段。 (一) 90 年代前半期日本自由化的进展 90 年代前半期,尽管日本金融业已经陷入到不良贷款严重、金融交易大幅度萎缩的困境之中,但日本政 府并没有打算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金融管制体制,并以此实现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秩序重建,而仅仅是按照 80 年代中期所规划的金融自由化目标实施了如下两项措施: 第一,存款利率的完全自由化。90 年代以前,日本在不足 1000 万日元的小额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方面 所取得的唯一进展,就是于 1989 年 6月引入了限额为 300 万日元的MMC(浮动利率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的 利率管制仍然没有任何松动。90 年代上半期,日本存款利率自由化获得了重大进展。首先,逐步实现了小额 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1990 年 4 月把MMC的最低限额从 300 万日元调低到了 100 万日元,1991 年 4 月把M MC的最低限额进一步降低到了 50 万日元,同年 11 月实现了 300 万日元以上的小额定期存款(3 个月~3年) 利率自由化,1992 年 6 月废除了关于MMC最低限额的规定,1993 年 6 月为期 1 个月至 3 年的小额定期存款 利率实现了完全自由化,1993 年 10 月,开始引入最长期限为 3 年的浮动利率存款和最长期限为 4 年的固定 利率存款(中长期存款),1994 年 10 月实现了定期储蓄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并引入了最长期限为 5 年的固定 利率存款。其次,短期内迅速实现了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1992 年 6 月引入了新型储蓄存款(金额为 40 万或 20 万日元,与大额定期存款的利率进行联动),1993 年 10 月出台了新型储蓄存款的进一步自由化措施,1994 年 10 月除了结算帐户存款以外的所有活期存款利率都实现了自由化。这样,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历程,日本对 银行业所进行的价格竞争管制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