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对较虚;但好在中国股市本身也通过再融资体制为解决假账问题提供了一条途 径:如某上市公司,账面每股净资产3元,但实际只有1元,每股有2元净资 产是泡沫;通过重组,重组方以账面价值将2元泡沫资产剥离(重组方损失2元), 此时每股净资产实际有3元,通过溢价增发或配股,账面每股净资产升到6元, 重组方每股赚3元,整个过程下来,重组方每股仍赚1元。但这样一来,每股2 元的泡沫资产就成功被剥离掉,账面上就没有虚假的资产,那么这种虚假资产由 谁来买单呢?当然是投资者,但是如果再融资不成,则只有重组方买单。 中国独立审计既要重“审计效果”,也要重“社会效果”,如果纯粹按执业规 则,发现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业绩不实,则按规定可能要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并调减以前年度损益及相关的资产;但在“发展中规范”的思维下,CPA一般选 择不追溯调整,但要求剥离不良资产,要不然就要对不良资产在当期计提减值准 备,因此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报告年度出现亏损;如果上市公司有能力剥离不良资 产,则不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没有能力,就奉劝上市公司计提巨额的减值准备, 以减轻二连亏、三连亏的压力。正是这种思维导向,大家可以发现年底前重组公 告特别多,也发现上市公司巨亏现象普遍存在(不亏则已,一亏惊人);当然也有 些上市公司既无力解决不良资产、也不想当年度报出亏损,那就采用会计政策 变更甚至重大会计差错将潜亏转移到以前年度,但谁也不会承认以前年度做假导 致今日的资产不实。2001年纵横国际成为焦点就是其CPA没有按正常的方式操作, 将客户以前年度造假在股东大会上给揭露出来,引起市场轰动。 这种以“社会效果”为由同意客户偏离现行的会计准则现象在某方面已演变 成“客户购买会计原则,独立审计师滥用审计意见”的局面,笔者认为,独立审 计仍应以会计准则为重,至于社会效果与审计效果发生冲突,则应交给监管部门 去判断,湖北大信这种作法不宜提倡,如不注意,就会导致客户购买会计原则现 象的边缘化、合法化,有损独立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之形象4 对较虚;但好在中国股市本身也通过再融资体制为解决假账问题提供了一条途 径:如某上市公司,账面每股净资产 3 元,但实际只有 1 元,每股有 2 元净资 产是泡沫;通过重组,重组方以账面价值将 2 元泡沫资产剥离(重组方损失 2 元), 此时每股净资产实际有 3 元,通过溢价增发或配股,账面每股净资产升到 6 元, 重组方每股赚 3 元,整个过程下来,重组方每股仍赚 1 元。但这样一来,每股 2 元的泡沫资产就成功被剥离掉,账面上就没有虚假的资产,那么这种虚假资产由 谁来买单呢?当然是投资者,但是如果再融资不成,则只有重组方买单。 中国独立审计既要重“审计效果”,也要重“社会效果”,如果纯粹按执业规 则,发现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业绩不实,则按规定可能要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并调减以前年度损益及相关的资产;但在“发展中规范”的思维下,CPA 一般选 择不追溯调整,但要求剥离不良资产,要不然就要对不良资产在当期计提减值准 备,因此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报告年度出现亏损;如果上市公司有能力剥离不良资 产,则不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没有能力,就奉劝上市公司计提巨额的减值准备, 以减轻二连亏、三连亏的压力。正是这种思维导向,大家可以发现年底前重组公 告特别多,也发现上市公司巨亏现象普遍存在(不亏则已,一亏惊人);当然也有 一些上市公司既无力解决不良资产、也不想当年度报出亏损,那就采用会计政策 变更甚至重大会计差错将潜亏转移到以前年度,但谁也不会承认以前年度做假导 致今日的资产不实。2001年纵横国际成为焦点就是其CPA没有按正常的方式操作, 将客户以前年度造假在股东大会上给揭露出来,引起市场轰动。 这种以“社会效果”为由同意客户偏离现行的会计准则现象在某方面已演变 成“客户购买会计原则,独立审计师滥用审计意见”的局面,笔者认为,独立审 计仍应以会计准则为重,至于社会效果与审计效果发生冲突,则应交给监管部门 去判断,湖北大信这种作法不宜提倡,如不注意,就会导致客户购买会计原则现 象的边缘化、合法化,有损独立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之形象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