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阁补算将学會通沁第17卷第2期2021年2月 的双重特点,既能对感知对象关联的标签信号(如 关联性融合多标签的反射信号,进行心率信号提取: 与绑定对象位置相关联的信号特征)进行直接感知, 最后,采用动态规划的方式,对心率的融合信号进 又能利用感知对象对标签反射信号的影响(如与非 行分割,实现细粒度的心率感知。 绑定反射对象相关联的信号特征)感知状态变化。 通过混合式感知的方式,进一步深入挖掘标签阵列 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多标签感知信号的时空关联性,可实现感知结果 的“去粗存精”和“去伪存真”。下文以笔者研究团 随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 队近年来的相关成果为例,介绍基于RFID混合式 层面的进一步融合、演进,人类对物理世界的感知 感知的典型案例。 已经进入了“泛在智能”阶段,“AI+IoT”的泛在 基于RFID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当前的 智能框架将进一步渗透到各种新型环境感知技术中 心率感知或者采用专业的医用心电图(ECG)设 去。对于以RFID为例的无源感知技术而言,为了 备,部署麻烦且价格昂贵;或者采用可穿戴设备或实现更为精确和泛化的感知,我们需要完成“特征 无线设备进行感知,只能测量粗粒度心率信息,难成像”和“智能推理”两个任务。“特征成像”是 以检测早搏、心率不齐等隐患。考虑到人体的呼吸 指需要基于各种感知前端,从原始无线信号中提取 和心跳均对RD信号产生影响,笔者研究团队研出更多的与感知环境和目标相关的信号特征,并且 发了一套基于RFID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系统RF- 尽可能将这些信号特征以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的方 ECG2。RF-ECG系统利用部署在胸口的一组RFID 式进行成像,如基于光谱图、距离-多普勒成像等 标签阵列进行呼吸和心率的感知。其中,呼吸的胸 的热力图。“智能推理”是指需要根据“特征成像” 廓变化改变标签的位置,称为“运动效应”:心跳的 输出的多维特征实现分类、回归等推理过程。传统 舒张收缩影响信号的反射,称为“反射效应”。为消的建模推理方法由于泛化性的需求导致模型相对简 除运动效应带来的显著干扰,F-ECG系统采用“信单,难以用“模型驱动”的方式细致、有效地刻画 号分离”的思路对心率进行细粒度感知。如图6所示,多维信号特征与最终输出的分类/回归结果之间的 F-ECG系统在胸口处部署一组标签阵列,并利用非线性关系。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基于深度学习、 正前方的天线持续扫描标签进行心电图感知。F-强化学习等方法实现“数据驱动”的推理过程,结 ECG首先利用多个标签的空间关联性,进行胸廓位合“模型驱动”带来的启发和范式,基于大量标记 置变化的绑定式感知,并从原始信号中分离去除“运 的感知数据实现精确、泛化、鲁棒的泛在智能感知 动效应”;然后,利用非绑定式反射信号模型,抽 机制。 取心跳带来的“反射效应”,并利用多标签的时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进入无源感知 技术领域并开疆拓土,该技术将从“拓展感知范畴” 和“探索感知极限”两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 心电图 “拓展感知范畴”是指无源感知的功能将从传统的 运动效应 定位追踪拓展到更多新型模态的感知,包括物体姿 N 态追踪、人体微动作感知、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等:“探 索感知极限”是指无源感知的性能将从原先的“分 米级”感知精度,逐步向“厘米级”甚至“毫米级” 反射效应 标签阵列 感知精度演进。最后,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知 天线 行合一,止于至善”思想可以为无源感知技术的未 图6,基于RFD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 来发展做一个美好的注解—通过对实际应用模式 2525 第 17 卷  第 2 期  2021 年 2 月 的双重特点,既能对感知对象关联的标签信号(如 与绑定对象位置相关联的信号特征)进行直接感知, 又能利用感知对象对标签反射信号的影响(如与非 绑定反射对象相关联的信号特征)感知状态变化。 通过混合式感知的方式,进一步深入挖掘标签阵列 中多标签感知信号的时空关联性,可实现感知结果 的“去粗存精”和“去伪存真”。下文以笔者研究团 队近年来的相关成果为例,介绍基于 RFID 混合式 感知的典型案例。 基于 RFID 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当前的 心率感知或者采用专业的医用心电图(ECG)设 备,部署麻烦且价格昂贵 ;或者采用可穿戴设备或 无线设备进行感知,只能测量粗粒度心率信息,难 以检测早搏、心率不齐等隐患。考虑到人体的呼吸 和心跳均对 RFID 信号产生影响,笔者研究团队研 发了一套基于 RFID 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RF￾ECG[23]。RF-ECG 系统利用部署在胸口的一组 RFID 标签阵列进行呼吸和心率的感知。其中,呼吸的胸 廓变化改变标签的位置,称为“运动效应”;心跳的 舒张收缩影响信号的反射,称为“反射效应”。为消 除运动效应带来的显著干扰,RF-ECG 系统采用“信 号分离”的思路对心率进行细粒度感知。如图6所示, RF-ECG 系统在胸口处部署一组标签阵列,并利用 正前方的天线持续扫描标签进行心电图感知。RF￾ECG 首先利用多个标签的空间关联性,进行胸廓位 置变化的绑定式感知,并从原始信号中分离去除“运 动效应”;然后,利用非绑定式反射信号模型,抽 取心跳带来的“反射效应”,并利用多标签的时间 关联性融合多标签的反射信号,进行心率信号提取; 最后,采用动态规划的方式,对心率的融合信号进 行分割,实现细粒度的心率感知。 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 层面的进一步融合、演进,人类对物理世界的感知 已经进入了“泛在智能”阶段,“AI+IoT”的泛在 智能框架将进一步渗透到各种新型环境感知技术中 去。对于以 RFID 为例的无源感知技术而言,为了 实现更为精确和泛化的感知,我们需要完成“特征 成像”和“智能推理”两个任务。“特征成像”是 指需要基于各种感知前端,从原始无线信号中提取 出更多的与感知环境和目标相关的信号特征,并且 尽可能将这些信号特征以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的方 式进行成像,如基于光谱图、距离 - 多普勒成像等 的热力图。“智能推理”是指需要根据“特征成像” 输出的多维特征实现分类、回归等推理过程。传统 的建模推理方法由于泛化性的需求导致模型相对简 单,难以用“模型驱动”的方式细致、有效地刻画 多维信号特征与最终输出的分类 / 回归结果之间的 非线性关系。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基于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等方法实现“数据驱动”的推理过程,结 合“模型驱动”带来的启发和范式,基于大量标记 的感知数据实现精确、泛化、鲁棒的泛在智能感知 机制。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进入无源感知 技术领域并开疆拓土,该技术将从“拓展感知范畴” 和“探索感知极限”两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 “拓展感知范畴”是指无源感知的功能将从传统的 定位追踪拓展到更多新型模态的感知,包括物体姿 态追踪、人体微动作感知、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等;“探 索感知极限”是指无源感知的性能将从原先的“分 米级”感知精度,逐步向“厘米级”甚至“毫米级” 感知精度演进。最后,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知 行合一,止于至善”思想可以为无源感知技术的未 图 6 基于 RFID 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 来发展做一个美好的注解——通过对实际应用模式 心电图 运动效应 反射效应 标签阵列 天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