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是一次性消费,凯恩斯所说的是无限级数次消费。也就是说,陆先生追查的是这 100万元的产品是怎么来的,凯恩斯所求的是一次消费引起又一次消费,再引起 无数次消费的累加结果。 笔者认为,在计算乘数效应的时候,陆先生的这个推算办法在此不能适用,所用 的只能是单边相加以求其总和的大小。这反应的是数学推导虽然很精癖,但若目 标不同,则可造成不同的空洞,使推理走入歧途,这就和求解以价格为自变量的 生产函数一样,价格为负,在数学上,无懈可击,但在经济学上却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陆先生并没有指出当100万元的产品被消费、第一个 企业家得到这100万元之后是否再去一一事实上没有去一一购买第二个企业家 的产品,以后的各级企业家也都没有再去购买下一级企业家的产品而再维持生 产,因而就好象商店里的货架上摆放的商品被卖掉以后不再进货一样,只是一次 性的生产经营,一次性的消费,当然各级企业家也就只有那100万元的一次性收 入,因而也就没有放大效应了。因为不进行以后的购买或生产,即不增加消费, 也就等于维持其消费量于不变,所以恰恰符合了凯恩斯所述之极端情形- “……,社会仍维持其消费量于不变,则在此种情形下,且只有在此种情形下, 总就业量之增加仅限于该公共投资之第一级就业量 凯恩斯在卡恩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乘数理论的确是指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国 民收入的增加比率。他指出:“投资只占国民所得中之较小部分,但当投资数量 变动时,却能使得总就业量与总所得之变动程度,远超过投资量本身之变动。这 种现象,有了乘数原则以后,就得到了解释。”同时也指出,“资本不能离 开消费而独立存在。反之,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 费需求将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本人认为,凯恩斯指的是:当一笔投资 增加时,由于消费倾向的作用而引起了下一级的购买,如此一级一级地传下去 整个社会既维持了生产,又增加了消费,最后才增加了国民收入,才有了乘数效 应,是一个动态过程,绝非只消费不生产。很明显,当100万元的产品被消费后, 在总收入中先是增加了100万,其后卖掉该产品的企业的货架上必然腾出一个空 位,从而刺激该企业用Dc2+R2再加Rl来补充这个空位,第二家企业同样要用D c3+R3+R2来生产自己产品,如此延续下去,不仅R1+R2+R3+…是新增加的,更 容易看到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原料,将不断地由Dcl降为Dc2,再降为Dc3等等, 即不断地由原料,向初级产品,又向中间产品,再向产成品过渡,从而带动了生 产的持续进行,因而其总值必然数倍于原消费的100万元。 陆先生认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要靠投资。节约有利于投资,是美德。”即是说: 消费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是劣行。但我们从对乘数的一般解释中都会 知道,消费倾向(β)的改变是投资乘数改变的关键因素,如果不消费,乘数的 意义就无从谈起,投资生成的产品也无处开销。萨缪尔森曾指出,“消费支出增 加得越多,乘数就越大”;因为一国的GDP=C+I+G+X,所以,“同样,包括购 买政府办公用车的公共消费开支(G)与私人购买轿车的消费开支(C)对就业也 具有着相同的作用。”高鸿业也指出:“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如消费的变动 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变动。 拿消费来说,假定原来的消费函数为c=1000+0.8y,投资i=600亿美元,则均衡 收入y为8000亿美元,如果自主消费因人们节俭而从1000减为800,则收入将 变为7000亿美元(),消费需求减少200亿美元,国民收入减少1000亿美元。 节约是美德!无可厚非!国人贫穷之时应该省下钱来办事业,节俭永远是人类遵是一次性消费,凯恩斯所说的是无限级数次消费。也就是说,陆先生追查的是这 100 万元的产品是怎么来的,凯恩斯所求的是一次消费引起又一次消费,再引起 无数次消费的累加结果。 笔者认为,在计算乘数效应的时候,陆先生的这个推算办法在此不能适用,所用 的只能是单边相加以求其总和的大小。这反应的是数学推导虽然很精癖,但若目 标不同,则可造成不同的空洞,使推理走入歧途,这就和求解以价格为自变量的 生产函数一样,价格为负,在数学上,无懈可击,但在经济学上却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陆先生并没有指出当 100 万元的产品被消费、第一个 企业家得到这 100 万元之后是否再去——事实上没有去——购买第二个企业家 的产品,以后的各级企业家也都没有再去购买下一级企业家的产品而再维持生 产,因而就好象商店里的货架上摆放的商品被卖掉以后不再进货一样,只是一次 性的生产经营,一次性的消费,当然各级企业家也就只有那 100 万元的一次性收 入,因而也就没有放大效应了。因为不进行以后的购买或生产,即不增加消费, 也就等于维持其消费量于不变,所以恰恰符合了凯恩斯所述之极端情形—— “……,社会仍维持其消费量于不变,则在此种情形下,且只有在此种情形下, 总就业量之增加仅限于该公共投资之第一级就业量。” 凯恩斯在卡恩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乘数理论的确是指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国 民收入的增加比率。他指出:“投资只占国民所得中之较小部分,但当投资数量 变动时,却能使得总就业量与总所得之变动程度,远超过投资量本身之变动。这 种现象,有了乘数原则以后,就得到了解释。” 同时也指出,“资本不能离 开消费而独立存在。反之,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 费需求将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 本人认为,凯恩斯指的是:当一笔投资 增加时,由于消费倾向的作用而引起了下一级的购买,如此一级一级地传下去, 整个社会既维持了生产,又增加了消费,最后才增加了国民收入,才有了乘数效 应,是一个动态过程,绝非只消费不生产。很明显,当 100 万元的产品被消费后, 在总收入中先是增加了 100 万,其后卖掉该产品的企业的货架上必然腾出一个空 位,从而刺激该企业用 Dc2+R2 再加 R1 来补充这个空位,第二家企业同样要用 D c3+R3+R2 来生产自己产品,如此延续下去,不仅 R1+R2+R3+……是新增加的,更 容易看到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原料,将不断地由 Dc1 降为 Dc2,再降为 Dc3 等等, 即不断地由原料,向初级产品,又向中间产品,再向产成品过渡,从而带动了生 产的持续进行,因而其总值必然数倍于原消费的 100 万元。 陆先生认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要靠投资。节约有利于投资,是美德。”即是说: 消费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是劣行。但我们从对乘数 的一般解释中都会 知道,消费倾向(β)的改变是投资乘数改变的关键因素,如果不消费,乘数的 意义就无从谈起,投资生成的产品也无处开销。萨缪尔森曾指出,“消费支出增 加得越多,乘数就越大”; 因为一国的 GDP=C+I+G+X,所以,“同样,包括购 买政府办公用车的公共消费开支(G)与私人购买轿车的消费开支(C)对就业也 具有着相同的作用。” 高鸿业也指出:“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如消费的变动、 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变动。 拿消费来说,假定原来的消费函数为 c=1000+0.8y,投资 i=600 亿美元,则均衡 收入 y 为 8000 亿美元,如果自主消费因人们节俭而从 1000 减为 800,则收入将 变为 7000 亿美元( ),消费需求减少 200 亿美元,国民收入减少 1000 亿美元。” 节约是美德!无可厚非!国人贫穷之时应该省下钱来办事业,节俭永远是人类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