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朱维耀等:中国页岩气开发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1403· 分别建立了基质和裂缝运动方程,形成了一系列 分区耦合物理模型,建立了不同分区内的流动方 多重介质流动模型. 程,通过方程联立消除相邻两区的中间变量,进而 然而,由于页岩气流动的非线性极强,导致数 求解得到了页岩气体积压裂开发的稳态啡稳态压 学求解的难度很大,上述研究极少有采用数学方 力分布和产量数学模型,通过将页岩气开发过程 法求解页岩气开发非线性模型解析解的研究,而 的改造区与非改造区进行耦合,揭示了人工改造 主要都是基于多重介质模型的数值求解.这类数 缝网区域与未改造可动用区域流场和产量变化 值解法求解成本较大、不确定性大,而且难以量化 规律48-9 确定各种流动因素的影响,笔者根据前述页岩气 直井开发的页岩气单相非线性流动的稳态数 跨尺度流动统一渗流模型,以及页岩气流动区域 学模型为: Pe-pw 9 (4) 1 ed+1 p-p哈 PseTuZ 如e xf Krwphrder+ ZseTse 2nKoh E-p匠+3D -(Pe-Pm)+ PseTuZ xf 2 16K ZseTse2πKoh .qd 其中,q为气体产量,m3s,;Pe为储层初始压力, 2re Pa;pw为井底压力,Pa;Kr为裂缝渗透率,m:wr为 裂缝宽度,m;hr为裂缝高度,m;pm为改造区与非 而qa按照Langmuir模型计算,其表达式为so: 改造区相交处压力,Pa;Pc为标态压力,Pa;T为地 层温度,K;Z为气体压缩因子;Zc为气体标态压缩 因子;Tc为标态温度,K;e为供给半径,m;x为裂 其中,'m为Langmuir体积,m3-kg';pL为Langmuir 缝半长,m;h为储层高度,m;qa为解吸气源项, 压力,Pa m3:1为人工裂缝表观系数.表达式如下: 水平井多段压裂开发的数学的稳态模型为: pe-p q= (5) 1 erl+1 PseTuZ 2r+V48+x PseTuZIn Ye Vab +H Krwthaera-1 十 In 4πKNhZseTse 2nKohZseTse 其中.F为稳流系数.表达式如下: F= p-p2 p店-p23uDk PseTuZIn- b3uDK In Pe Nab 2 16K0 (Pe-Pm2)+ 416K0 In pm2KolzsTsqm 其中, 加时,改造区地层压力曲线坡度变缓,说明地层压 △p 力下降减慢,但未改造区的地层压力基本不变 9m= 2πhKN TseZsePgse p TZ 22+V4+ (图14)可见,储层压裂的规模和有效性直接影 3 响页岩气开发的能量供给能力 x好 今后,需要继续研究将微裂缝与人工裂缝加 式中,a为裂缝椭圆形区长半轴,m:b为裂缝椭圆 以区别的强非线性渗流模型,并分析地应力对两 形区短半轴,m;pm2为改造区的边界压力,Pa: 种裂缝的影响.页岩气开采的数学模拟势必需要 Kw为缝网区渗透率,m2,可依照渗透率分形等效 非线性更强的多场耦合模型的求解、多维流动的 方法进行计算5例 求解、多相流动的求解等,同时随着工程技术研究 通过上述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缝网区域大 的深入,此前很少注意到的因素往往越来越受到 小的影响:随着改造区半径增大,压力曲线的变化 重视,例如.目前已有报道指出了裂缝网络支撑剂 坡度基本一致,但改造区边界处的压力值将升高, 的分布情况也将对流动造成影响5),这是此前的 因此生产压差变大(图13):计算不同缝网区渗 渗流理论中很少考虑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即使 透率大小的影响,可以发现缝网区裂缝渗透率增 在常规油气藏理论领域也仍然是研究的难点,因分别建立了基质和裂缝运动方程,形成了一系列 多重介质流动模型. 然而,由于页岩气流动的非线性极强,导致数 学求解的难度很大,上述研究极少有采用数学方 法求解页岩气开发非线性模型解析解的研究,而 主要都是基于多重介质模型的数值求解. 这类数 值解法求解成本较大、不确定性大,而且难以量化 确定各种流动因素的影响. 笔者根据前述页岩气 跨尺度流动统一渗流模型,以及页岩气流动区域 分区耦合物理模型,建立了不同分区内的流动方 程,通过方程联立消除相邻两区的中间变量,进而 求解得到了页岩气体积压裂开发的稳态/非稳态压 力分布和产量数学模型,通过将页岩气开发过程 的改造区与非改造区进行耦合,揭示了人工改造 缝网区域与未改造可动用区域流场和产量变化 规律[48−49] . 直井开发的页岩气单相非线性流动的稳态数 学模型为: q = p 2 e − p 2 w 1 Kfwfhfλ · e πλ +1 e πλ −1 + p 2 e − p 2 m p 2 e − p 2 m 2 + 3πϕµDK 16K0 (pe − pm)+ pscTµZ ZscTsc ln re xf 2πK0h · qd pscTµZ ZscTsc ln re xf 2πK0h (4) 其中,q 为气体产量,m 3 ·s−1 , ;pe 为储层初始压力, Pa;pw 为井底压力,Pa;Kf 为裂缝渗透率,m 2 ;wf 为 裂缝宽度,m;hf 为裂缝高度,m;pm 为改造区与非 改造区相交处压力,Pa;psc 为标态压力,Pa;T 为地 层温度,K;Z 为气体压缩因子;Zsc 为气体标态压缩 因子;Tsc 为标态温度,K;re 为供给半径,m;xf 为裂 缝半长,m; h 为储层高度,m; qd 为解吸气源项, m 3 ;λ 为人工裂缝表观系数,表达式如下: λ = √ 2000K0 ( Kfwf ln 2re xf )−1 而 qd 按照 Langmuir 模型计算,其表达式为[50] : qd = π ( r 2 e −r 2 w ) hρ ( Vm pe pL + pe −Vm p¯ pL + p¯ ) −π ( r 2 e −r 2 w ) hϕ 其中,Vm 为 Langmuir 体积,m 3 ·kg−1 ;pL 为 Langmuir 压力,Pa. 水平井多段压裂开发的数学的稳态模型为: q = p 2 e − p 2 w 1 Kfwfhλ e πλ +1 e πλ −1 + pscTµZ 4πKNhZscTsc ln   2r 2 e + √ 4r 4 e + x 4 f x 2 f   + F pscTµZ ln re √ ab 2πK0hZscTsc (5) 其中,F 为稳流系数,表达式如下: F = p 2 e − p 2 m2 p 2 e − p 2 m2 2 + 3πµDK 16K0 (pe − pm2)+ b 4 ( 3πµDK 16K0 )2 ln pe pm2 + pscTµZ ln re √ ab 2πK0hZscTsc qm 其中, qm = 2πhKN µ TscZscρgsc psc p T Z ∆p 1 2 ln   2r 2 e + √ 4r 4 e + x 4 f x 2 f   式中,a 为裂缝椭圆形区长半轴,m;b 为裂缝椭圆 形区短半轴 , m; pm2 为改造区的边界压力 , Pa; KN 为缝网区渗透率,m 2 ,可依照渗透率分形等效 方法进行计算[51] . 通过上述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缝网区域大 小的影响:随着改造区半径增大,压力曲线的变化 坡度基本一致,但改造区边界处的压力值将升高, 因此生产压差变大(图 13) [52] ;计算不同缝网区渗 透率大小的影响,可以发现缝网区裂缝渗透率增 加时,改造区地层压力曲线坡度变缓,说明地层压 力下降减慢,但未改造区的地层压力基本不变 (图 14) [52] . 可见,储层压裂的规模和有效性直接影 响页岩气开发的能量供给能力. 今后,需要继续研究将微裂缝与人工裂缝加 以区别的强非线性渗流模型,并分析地应力对两 种裂缝的影响. 页岩气开采的数学模拟势必需要 非线性更强的多场耦合模型的求解、多维流动的 求解、多相流动的求解等,同时随着工程技术研究 的深入,此前很少注意到的因素往往越来越受到 重视,例如,目前已有报道指出了裂缝网络支撑剂 的分布情况也将对流动造成影响[53] ,这是此前的 渗流理论中很少考虑的问题. 其中有些问题即使 在常规油气藏理论领域也仍然是研究的难点,因 朱维耀等: 中国页岩气开发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 140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