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Z与u的关系 100 90 070 ◇无Zr 50 Zr 40 0-无Z1 30 合Zx 20 10 0 6 1326294047 图2-5吸收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第二节 吸收系数与波长及元素的关系 一、实验原理 元素的吸收系数是入射线的波长和吸收元素原子序数的函数。如图2-6所示,对于一种元 素其质量吸收系数τa随着波长的变化有若干突变,发生突变的波长称为吸收限(或称吸收边)。 在各个吸收限之间质量吸收系数随波长增加而增大。所以短波长的X射线(所谓硬X射线) 穿透能力大,而长波长的X射线(所谓软X射线)则容易被物质吸收。对于X射线的实验技 术来说,最有用的是第一吸收限,即K吸收限。质量吸收系数随着波长的变化有突变的原因, 也就是元素特征光谱产生的原因。当入射X射线的能量足够把内层电子轰出时(即光电效应), 能量便被吸收,并会部分转化为元素二次辐射的能量。各个吸收限之间的区域内质量吸收系数 符合下面的近似关系: t。=C.3Z4 (2.5) 式中C为常数。对于给定的波长,随Z的增大也有类似的规律,如图2-7所示。 图2-6τ随入射X射线波长的变化 图2-7随原子序数Z的变化 在本实验中,因不能忽视X射线的散射,所以衰减系数是吸收系数x与散射系数σ,即 F什σ。但在X射线结构分析工作中经常采用所谓质量衰减系数衰减系数山m、质量吸收系数m 和质量散射系数om。它们的定义如下:Z与u的关系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6 13 26 29 40 47 Z u 无Zr Zr 无Zr Zr 图 2-5 吸收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第二节 吸收系数与波长及元素的关系 一、实验原理 元素的吸收系数是入射线的波长和吸收元素原子序数的函数。如图 2-6 所示,对于一种元 素其质量吸收系数τa随着波长的变化有若干突变,发生突变的波长称为吸收限(或称吸收边)。 在各个吸收限之间质量吸收系数随波长增加而增大。所以短波长的 X 射线(所谓硬 X 射线) 穿透能力大,而长波长的 X 射线(所谓软 X 射线)则容易被物质吸收。对于 X 射线的实验技 术来说,最有用的是第一吸收限,即 K 吸收限。质量吸收系数随着波长的变化有突变的原因, 也就是元素特征光谱产生的原因。当入射 X 射线的能量足够把内层电子轰出时(即光电效应), 能量便被吸收,并会部分转化为元素二次辐射的能量。各个吸收限之间的区域内质量吸收系数 符合下面的近似关系: 3 4 τ λ a = ⋅ C Z (2.5) 式中 C 为常数。对于给定的波长λ,τa 随 Z 的增大也有类似的规律,如图 2-7 所示。 图 2-6 τa随入射 X 射线波长λ的变化 图 2-7 τa随原子序数 Z 的变化 在本实验中,因不能忽视 X 射线的散射,所以衰减系数μ是吸收系数τ与散射系数σ,即 μ=τ+σ。但在 X 射线结构分析工作中经常采用所谓质量衰减系数衰减系数μm、质量吸收系数τm 和质量散射系数σm。它们的定义如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